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新意的音乐课程。它突破学科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发展的基础。对音乐新课程来说,音乐能力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同样重要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感知、欣赏、表现、创造、反思、评价、交流等能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大背景下,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要体现现代化与时代性,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方案》的明确规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其中所培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校。对这些音乐师资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
与其他阶段、类型的音乐教育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特性:
(一)师范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一般来说,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艺术专门人才(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专门人才(音乐理论家、批评家、作曲家)为目标,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前者以“专、精、深”为追求目标,后者以“全、正、质”为目标。
(二)专业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固然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当使学生“具备适应中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这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要求。
(三)基础性。指的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阶段,虽然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相比较而言是专业性音乐教育,但是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仍属音乐教育专门人才的基础教育,因为在它之后还有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
二、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的先导和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人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音乐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高师音乐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品位、促进个性发展、陶冶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其结构原则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表演人才, 而应是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且具有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实践是主要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 还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实践的机会。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它既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扩展和升华,也是检验课堂教学实践的手段。例如让学生自己轮流组织星期音乐会,从整体的策划、节目的统筹、舞台的布置及灯光、音响、服装、道具, 到节目的组织、衔接、协调、舞台的监督、报幕、催场等等,在这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当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又锻炼了文艺活动组织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活动当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在应用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由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合唱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和民乐队,并定期举办合唱、合奏的音乐会或比赛, 在排练过程中,让学生轮流担任指挥,组织乐队和合唱队排练,使大家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 在不影响校内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和专业有关的活动,如中小学开展的文艺活动、社会的公益演出、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等,让学生走入中小学、走入社会, 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中小学的优秀师资来源于高校,良好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则源于学校、教师的精心培养。高师音乐院校若注重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相合,必定会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方案》的明确规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其中所培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校。对这些音乐师资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
与其他阶段、类型的音乐教育相比,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特性:
(一)师范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一般来说,专业音乐院校是以培养音乐表演艺术专门人才(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专门人才(音乐理论家、批评家、作曲家)为目标,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则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前者以“专、精、深”为追求目标,后者以“全、正、质”为目标。
(二)专业性。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对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来说,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固然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应当使学生“具备适应中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这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要求。
(三)基础性。指的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阶段,虽然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相比较而言是专业性音乐教育,但是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仍属音乐教育专门人才的基础教育,因为在它之后还有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
二、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的先导和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人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基础教育,音乐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高师音乐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品位、促进个性发展、陶冶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即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五大类课程。其结构原则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单一的表演人才, 而应是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且具有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较强实践能力的教育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实践是主要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 还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实践的机会。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它既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扩展和升华,也是检验课堂教学实践的手段。例如让学生自己轮流组织星期音乐会,从整体的策划、节目的统筹、舞台的布置及灯光、音响、服装、道具, 到节目的组织、衔接、协调、舞台的监督、报幕、催场等等,在这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当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又锻炼了文艺活动组织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活动当中学生也会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在应用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由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合唱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和民乐队,并定期举办合唱、合奏的音乐会或比赛, 在排练过程中,让学生轮流担任指挥,组织乐队和合唱队排练,使大家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 在不影响校内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和专业有关的活动,如中小学开展的文艺活动、社会的公益演出、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比赛等,让学生走入中小学、走入社会, 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中小学的优秀师资来源于高校,良好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则源于学校、教师的精心培养。高师音乐院校若注重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相合,必定会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