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房地产,在经过前几年价格的“高温期”后,现在出现了回落,人们的购房需求也相对减弱,以前一些专家所说的购房需求,变成了“美丽的传说”。据调查表示3年之内不打算买房的占34.5%,准备在2009年买房的占21%。房地产市场在传统的“金九银十”(9月、10月是传统地产业销售旺季)里,国内房企也依然在经歷“寒冬”。股市持续低迷,居民投资意愿下降,银行储蓄再成居民的首选;居民购房意向谨慎,并且居民增收信心下降,很多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尽管如此我觉得购房的能力还是有的,关键是购房的意愿是处于观望,所以成交量下降。虽然全国有几个城市楼市的成交量在前段时间触底反弹,但依然处于低位盘整。由于全球性经济低迷,使得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发生根本性逆转。当前购房者需要的是房价的实际性下降,以体现其产品的性价比。然而,多数房价实质降幅并不大,实际优惠不多。开发商之所以能够长期顶住房价不降,除了对经济增长动力和潜在购买力颇具信心外,还有对政府救市的期待。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一些专家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渐起,政府也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其实对于楼市是否该救,一直存在争议,各专家们对各地政府救市的质疑至今仍有很多。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对房地产业进行注资。前几年我国的房地产业过热,把其泡沫挤出去对我国经济是有好处的。确实,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不但房地产商不会坐以待毙,政府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它轰然垮塌。但是,救市与否,应该取决于中国的楼市是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取决于房价是否下降到低于成本的时候,而不是取决于房地产商的意愿。显然,人们对中国楼市信心不足,楼市就像当前的段市一样让人望而生畏。面对惨跌的房价,面对那些欲哭无泪的炒房者。人们将劝告股民谨慎入市的警示语套用到楼市:楼市有风险,购房须谨慎,谨防购房被套牢!而“救市”也一样有风险,救市须谨慎,谨防出手不当,结果只会帮“救市”的倒忙!在美国次级贷危机中,陷入困境的美国两房已经被美政府接管,而这个时候中国央行的降息,是否可以联想到是政府出手救市的信号呢?在这个2007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总额达到了2.9万亿元人民币的大行业,与国家的经济的兴衰紧密连接着,并起着至关重要的带动性。所以,房产走势关乎国家经济的兴衰,房价下跌和房地产市场恶化,大多数人都认为受损失的不过是发展商而已,因此将救市认为是在救房地产商,以至于政府出台任何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都会被误认为是在救房地产开发商。以中国为例。全国的城镇已经建成的住宅约140亿平方米,每年新建竣工的住房约6亿7亿平方米。表面看,这6亿-7亿平方米的商品房价格下降影响的只是开发商的利润或经济损失,实际造成的是140亿平方米的存量资产财富效应的下降。
当前,各国居民的房地产财富在其家庭财富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股票市场相比,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居民的持久收入影响更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也较股市财富效应更为显著。同时,由房地产价格波动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渠道可以看出,金融体系在其影响环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房价的波动首先要影响银行等金融系统。银行会给各种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贷款,如果园房地产的下跌而影响到这些相关行业,就会产生还贷的风险。如钢材的价格会下跌,焦炭的价格会下跌,这些行业的亏损自然会造成还贷的困难。银行会给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与基础建设贷款,而土地收入的减少会影响到这个政府的还贷能力,大量用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的贷款也同样。银行会给个人消费贷款,房价的下跌中就有可能出现还贷的压力与困难,还不上房贷,更还不了车贷等其他贷款了。银行会给开发商贷款,自然这些还贷能力要依赖于市场的发展了,尤其是银行的抵押品也许不是建完的房子,而是烂尾楼。其次影响的是国家城市拥有的国有土地价格,土地的出让价格标志着地区政府或人民拥有的土地财富。当价格上升时,政府的收益增加且当地居民因此获得的公共支出增加,变相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财富。而土地的价格下跌和流拍时,自然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付能力,转而从减少这些公共开支上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为什么大量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救市政策?他们首先是在救自己,因为没有了开发商这个群体将土地转化为房屋产品、转人为消费的流通,那么政府就无法实现土地的收益,无法实现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城市建设与改造的公共支出。第三,影响的是开发商损失。在房价下跌中那些低土地成本的房价也许仍有丰厚的利润,但天价土地的成本就难以控制了,有盈有亏之中会有人活得很好,有人活得很艰难,但总会比失去住房的危险要小些。第四,由于中国拥有自有住房产权的比例高达85%(尚不计算中国的农村),也就是说房价的波动对中国城镇的绝大多数家庭的财产价格的影响也很大。第五影响的是劳动就业。虽然我国从来不把农民工计算在失业指标中,但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已是非农之外的家庭主要现金来源,直接影响着收入的水平和消费的能力,而建筑就业中最大量的就是农民工就业。建筑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最大,占到了13%,也是单一行业中对GDP贡献率最高的,这一行业产值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中国GDP的增长。
目前全国已有十余个城市相继发布了购房补贴政策,地方政府的补贴幅度最高达到了总房价的7%。一些主要城市也在酝酿适合本地房地产行业的“救市”政策,这些政策也都是利用地方财政的“救市”政策。这对于仍在寒冬挣扎的开发商们突然感受到了一丝暖意,有关业内人士透露,在楼市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先行了一步。从采取的手段来看,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公积金贷款政策都属于地方政府有权调整的范围内,而商业银行的房贷政策涉及到银行的房贷政策,银行的房贷正遵循的是央行的贷款规定,并按照全国统一的政策执行。对于央行下调贷款利息之举,特别是大幅度下调中短期贷款利息,许多企业主都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转型难关。这不仅令房产商们心头一松,也首次让房贷者的还款压力减轻,提升了低迷楼市中购房者的入市信心。
由于前几年投资需求的膨胀一方面扩大了房地产财富效应,另一方面也滋生了房地产泡沫。警惕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股市泡沫破裂。如今房地产市场快速萎缩,楼市价格持续低迷,从价涨量跌到量价齐跌,似乎证明市场监管过度了,从而严重打击了资本市场的信心,将阻碍经济发展。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则警告说,目前房价仍处于较高水平。稍有松懈,房价还有暴涨的可能。最近五六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上升太快,政府仍然要加大控制力度,不能给房地产反弹的可能性。我认为一方面该挤压的泡沫要挤压,另一方面要掌握好这个度,如何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话题,国家的政策调整要促使房地产市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也不能扼杀或阻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一些专家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渐起,政府也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其实对于楼市是否该救,一直存在争议,各专家们对各地政府救市的质疑至今仍有很多。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对房地产业进行注资。前几年我国的房地产业过热,把其泡沫挤出去对我国经济是有好处的。确实,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不但房地产商不会坐以待毙,政府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它轰然垮塌。但是,救市与否,应该取决于中国的楼市是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取决于房价是否下降到低于成本的时候,而不是取决于房地产商的意愿。显然,人们对中国楼市信心不足,楼市就像当前的段市一样让人望而生畏。面对惨跌的房价,面对那些欲哭无泪的炒房者。人们将劝告股民谨慎入市的警示语套用到楼市:楼市有风险,购房须谨慎,谨防购房被套牢!而“救市”也一样有风险,救市须谨慎,谨防出手不当,结果只会帮“救市”的倒忙!在美国次级贷危机中,陷入困境的美国两房已经被美政府接管,而这个时候中国央行的降息,是否可以联想到是政府出手救市的信号呢?在这个2007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总额达到了2.9万亿元人民币的大行业,与国家的经济的兴衰紧密连接着,并起着至关重要的带动性。所以,房产走势关乎国家经济的兴衰,房价下跌和房地产市场恶化,大多数人都认为受损失的不过是发展商而已,因此将救市认为是在救房地产商,以至于政府出台任何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都会被误认为是在救房地产开发商。以中国为例。全国的城镇已经建成的住宅约140亿平方米,每年新建竣工的住房约6亿7亿平方米。表面看,这6亿-7亿平方米的商品房价格下降影响的只是开发商的利润或经济损失,实际造成的是140亿平方米的存量资产财富效应的下降。
当前,各国居民的房地产财富在其家庭财富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与股票市场相比,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居民的持久收入影响更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也较股市财富效应更为显著。同时,由房地产价格波动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渠道可以看出,金融体系在其影响环节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房价的波动首先要影响银行等金融系统。银行会给各种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贷款,如果园房地产的下跌而影响到这些相关行业,就会产生还贷的风险。如钢材的价格会下跌,焦炭的价格会下跌,这些行业的亏损自然会造成还贷的困难。银行会给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与基础建设贷款,而土地收入的减少会影响到这个政府的还贷能力,大量用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的贷款也同样。银行会给个人消费贷款,房价的下跌中就有可能出现还贷的压力与困难,还不上房贷,更还不了车贷等其他贷款了。银行会给开发商贷款,自然这些还贷能力要依赖于市场的发展了,尤其是银行的抵押品也许不是建完的房子,而是烂尾楼。其次影响的是国家城市拥有的国有土地价格,土地的出让价格标志着地区政府或人民拥有的土地财富。当价格上升时,政府的收益增加且当地居民因此获得的公共支出增加,变相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财富。而土地的价格下跌和流拍时,自然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付能力,转而从减少这些公共开支上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为什么大量的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救市政策?他们首先是在救自己,因为没有了开发商这个群体将土地转化为房屋产品、转人为消费的流通,那么政府就无法实现土地的收益,无法实现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城市建设与改造的公共支出。第三,影响的是开发商损失。在房价下跌中那些低土地成本的房价也许仍有丰厚的利润,但天价土地的成本就难以控制了,有盈有亏之中会有人活得很好,有人活得很艰难,但总会比失去住房的危险要小些。第四,由于中国拥有自有住房产权的比例高达85%(尚不计算中国的农村),也就是说房价的波动对中国城镇的绝大多数家庭的财产价格的影响也很大。第五影响的是劳动就业。虽然我国从来不把农民工计算在失业指标中,但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已是非农之外的家庭主要现金来源,直接影响着收入的水平和消费的能力,而建筑就业中最大量的就是农民工就业。建筑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最大,占到了13%,也是单一行业中对GDP贡献率最高的,这一行业产值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中国GDP的增长。
目前全国已有十余个城市相继发布了购房补贴政策,地方政府的补贴幅度最高达到了总房价的7%。一些主要城市也在酝酿适合本地房地产行业的“救市”政策,这些政策也都是利用地方财政的“救市”政策。这对于仍在寒冬挣扎的开发商们突然感受到了一丝暖意,有关业内人士透露,在楼市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先行了一步。从采取的手段来看,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公积金贷款政策都属于地方政府有权调整的范围内,而商业银行的房贷政策涉及到银行的房贷政策,银行的房贷正遵循的是央行的贷款规定,并按照全国统一的政策执行。对于央行下调贷款利息之举,特别是大幅度下调中短期贷款利息,许多企业主都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转型难关。这不仅令房产商们心头一松,也首次让房贷者的还款压力减轻,提升了低迷楼市中购房者的入市信心。
由于前几年投资需求的膨胀一方面扩大了房地产财富效应,另一方面也滋生了房地产泡沫。警惕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股市泡沫破裂。如今房地产市场快速萎缩,楼市价格持续低迷,从价涨量跌到量价齐跌,似乎证明市场监管过度了,从而严重打击了资本市场的信心,将阻碍经济发展。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则警告说,目前房价仍处于较高水平。稍有松懈,房价还有暴涨的可能。最近五六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上升太快,政府仍然要加大控制力度,不能给房地产反弹的可能性。我认为一方面该挤压的泡沫要挤压,另一方面要掌握好这个度,如何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话题,国家的政策调整要促使房地产市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也不能扼杀或阻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