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崇尚景气投资而忽略估值,大体逻辑如下:估值说不清楚,但景气可以追踪,因此即便是泡沫状态,只要追踪到景气拐头,就可全身而退!这种方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股价只有在景气改变后才会回落。事实上,这种前提并不成立。无论是整体市场还是单个行业,很多情况都是景气继续上行的时候股价就开始掉头,等确认景气拐点,股价已经回落很多。
以全市场为例,2007年10月16日股市见顶,但当时的景气很好,一直延续到2008年年中。“次贷危机”对于经济的影响要到2008年下半年特别四季度才体现,上半年经济一直处于过热状态,各行各业的景气指标大多上行,最多只是成本高一点而已。但股市到2008年年中已经腰斩。如果只是追踪景气,那焦煤价格要到2008年11月才开始下跌,为什么要早早卖出呢?再往大一点讲,2007年10月大家提出来“黄金十年”的理由,例如人口红利、城镇化率等,事后看也大体不差,但周期股风光不再、估值持续下行。2011年同样如此,这个案例我反复讲过。当年春天我们为了定位周期进行了大量的草根调研,最终发现很多行业未来三个月的订单良好。而事实的情况是:未来三个月的订单大多兑现,当年经济的高点在年中才出现,但股市在4月份就见顶了。因此,指望凭借资源、大量调研,最终紧跟景气做投资,未必有效!
回到单个行业,这种案例也不胜枚举,比如说刚刚过去的猪周期。回头看,大部分的养猪和养鸡的公司的股价高点都在2019年3月、4月份。但那个时候,生猪价格才从最底部起来一点点,猪价真正的主升浪发生在2019年下半年,整个2020年都徘徊在高盈利区域。股价为何在景气主升浪前就基本见顶?
当然,很多人举出一些更先导的指标,认为猪价只是同步指标,投资应该更靠前。但問题是,很多所谓的先导性指标不具备权威性,大家众说纷纭。比如2012年11月的塑化剂算不算是白酒的先导性指标?如果看这种指标,那白酒可能永远都无法涨了,因为白酒一直用塑化剂。2012年7月16日贵州茅台就见了高点,9月1日还上调出厂价,2013年春节会前看不到景气下滑的具体痕迹,但股价领先于景气拐点下跌了。
景气投资的极致就是赛道投资。看好一个赛道,特别是阶段性的新兴产业,只要这个产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政策不变,那这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可以不管估值、甚至不管短时间的景气和利空。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新兴产业、物是人非,未来的龙头未必是现在这个,技术路径都有可能被颠覆,为尚未出现的未来支付这么高的估值是否值得?其次,历史无数次证明,泡沫破灭并不需要行业破灭。科网泡沫破灭后,互联网的渗透率依然上升;2015年创业板的泡沫破灭后,移动互联继续惠及人们的生活。再往前看,铁路、飞机、汽车…… 哪个行业不是最终改变了世界,但投资者鲜有最终获利。关于此点,可以看看巴菲特1999年7月在太阳谷的演说。因此,不能将“未来行业还有多少空间、渗透率还有多少”来作为投资的唯一依据。理性的投资还是要考虑性价比、考虑估值。
作者为荒原资产投资总监 微信公众号:凌鹏的策略随笔
以全市场为例,2007年10月16日股市见顶,但当时的景气很好,一直延续到2008年年中。“次贷危机”对于经济的影响要到2008年下半年特别四季度才体现,上半年经济一直处于过热状态,各行各业的景气指标大多上行,最多只是成本高一点而已。但股市到2008年年中已经腰斩。如果只是追踪景气,那焦煤价格要到2008年11月才开始下跌,为什么要早早卖出呢?再往大一点讲,2007年10月大家提出来“黄金十年”的理由,例如人口红利、城镇化率等,事后看也大体不差,但周期股风光不再、估值持续下行。2011年同样如此,这个案例我反复讲过。当年春天我们为了定位周期进行了大量的草根调研,最终发现很多行业未来三个月的订单良好。而事实的情况是:未来三个月的订单大多兑现,当年经济的高点在年中才出现,但股市在4月份就见顶了。因此,指望凭借资源、大量调研,最终紧跟景气做投资,未必有效!
图:生猪全国均价
回到单个行业,这种案例也不胜枚举,比如说刚刚过去的猪周期。回头看,大部分的养猪和养鸡的公司的股价高点都在2019年3月、4月份。但那个时候,生猪价格才从最底部起来一点点,猪价真正的主升浪发生在2019年下半年,整个2020年都徘徊在高盈利区域。股价为何在景气主升浪前就基本见顶?
当然,很多人举出一些更先导的指标,认为猪价只是同步指标,投资应该更靠前。但問题是,很多所谓的先导性指标不具备权威性,大家众说纷纭。比如2012年11月的塑化剂算不算是白酒的先导性指标?如果看这种指标,那白酒可能永远都无法涨了,因为白酒一直用塑化剂。2012年7月16日贵州茅台就见了高点,9月1日还上调出厂价,2013年春节会前看不到景气下滑的具体痕迹,但股价领先于景气拐点下跌了。
景气投资的极致就是赛道投资。看好一个赛道,特别是阶段性的新兴产业,只要这个产业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政策不变,那这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可以不管估值、甚至不管短时间的景气和利空。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新兴产业、物是人非,未来的龙头未必是现在这个,技术路径都有可能被颠覆,为尚未出现的未来支付这么高的估值是否值得?其次,历史无数次证明,泡沫破灭并不需要行业破灭。科网泡沫破灭后,互联网的渗透率依然上升;2015年创业板的泡沫破灭后,移动互联继续惠及人们的生活。再往前看,铁路、飞机、汽车…… 哪个行业不是最终改变了世界,但投资者鲜有最终获利。关于此点,可以看看巴菲特1999年7月在太阳谷的演说。因此,不能将“未来行业还有多少空间、渗透率还有多少”来作为投资的唯一依据。理性的投资还是要考虑性价比、考虑估值。
作者为荒原资产投资总监 微信公众号:凌鹏的策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