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素,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融入生命教育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基于当下的发展形势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也融入了重视生命,珍爱生命的理念,这对培养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的发展关系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也應当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借助生命教育,充实生物课堂。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谋生本领等的教授,以期孩子能更加胜任以后的社会工作。但是这样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在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过程中,缺少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变得冷漠,甚至出现种种虐待、残害生命,对自己生命不珍惜不重视的现象。基于此科学探索生命教育,成为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本身的珍贵,珍爱生命,从而更加勤奋学习
在进行“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设置情景:PPT放映个体衰老死亡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进行课前复习,再小组讨论并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再由此引入学习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过程和意义;在课后组织学生查阅细胞衰老相关资料,了解细胞衰老的几种假说,认识到在现阶段的科学环境下,细胞和个体的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的生命历程,从而更加关爱老年人,关注相关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经历融入生命教育的生物课堂,认识到不管是细胞还是生物个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命的过程,是积极的不可逆的。正因为生命的有限,才使得人们更加积极地拼搏和奋斗,创造自己理想的生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而不是懵懂荒废一生。
二、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本身的珍贵,珍爱生命
在进行“生态系统结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生物能否以个体为单位存在?生物新城代谢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哪里?如何判断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学生通过回顾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小组合作,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再通过伴音播放湖泊生态系统的录像,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各种生态系统,想一想这些不同的生态系统有共性吗?使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景色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活力。在进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教学活动时,用图示的方法,把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简单化,并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直接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中小到病毒和细菌,大到整个生物圈,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自在生态系统中起作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无穷力量,再微小的生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生命都是珍贵的。
三、以疑问为依托,结合生命教育探索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借助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不仅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还能在设置疑问的引导中,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真谛的欲望和好奇心,并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情况思考探索,从而实现对生命的有序思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分析教材内容,找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在感悟生命、理解生命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例如,在讲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时候,教师需要站在种群增长模型的视角分析,要求学生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化,同时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尝试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再适当融入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知识,以增强学生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濒危动物为引,提出讨论问题:“哪些因素制约着种群数量的增长?人为因素在种群数量波动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做才能够保护好濒危动物的生命?”这种结合实际情况的设疑指导更有利于在层层深入问题引导中帮助学生懂得保护濒危生物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拓展生命教育的外延。
四、以考核为目的,加深生命教育感悟
考核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找出后续教学指导切入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进一步指导中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感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关注生物课堂教学的同时,以考核为目的,布置一些与生命知识有关的题目要求学生思考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有针对性地完成生命教育的引导。例如,在完成基础教学引导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布置生命学习和探索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从生命起源、遗传变异、生命顽强精神等多个视角,穿插不同的生物知识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体会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推送有关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中,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并在进一步深入思考中懂得生命的真谛。
五、以实践为引导,借助生命教育研究
作为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题实践活动备受教师青睐与认可,能够在实践引导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主题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生态缸的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并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的基本原理,从而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索中懂得生命教育理念中包含的丰富内容,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件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事情。通过形成多节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本身的珍贵,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常晓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1.
[2]谢璐.生物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学理分析与实践反思[J].考试周刊,2020(96):131-132.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谋生本领等的教授,以期孩子能更加胜任以后的社会工作。但是这样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在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过程中,缺少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变得冷漠,甚至出现种种虐待、残害生命,对自己生命不珍惜不重视的现象。基于此科学探索生命教育,成为当下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本身的珍贵,珍爱生命,从而更加勤奋学习
在进行“细胞的增殖、衰老和凋亡”的课堂教学设计时,设置情景:PPT放映个体衰老死亡与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进行课前复习,再小组讨论并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再由此引入学习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过程和意义;在课后组织学生查阅细胞衰老相关资料,了解细胞衰老的几种假说,认识到在现阶段的科学环境下,细胞和个体的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的生命历程,从而更加关爱老年人,关注相关的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经历融入生命教育的生物课堂,认识到不管是细胞还是生物个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命的过程,是积极的不可逆的。正因为生命的有限,才使得人们更加积极地拼搏和奋斗,创造自己理想的生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而不是懵懂荒废一生。
二、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本身的珍贵,珍爱生命
在进行“生态系统结构”教学中,先提出问题:生物能否以个体为单位存在?生物新城代谢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哪里?如何判断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学生通过回顾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小组合作,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再通过伴音播放湖泊生态系统的录像,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各种生态系统,想一想这些不同的生态系统有共性吗?使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景色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活力。在进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教学活动时,用图示的方法,把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简单化,并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直接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中小到病毒和细菌,大到整个生物圈,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自在生态系统中起作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无穷力量,再微小的生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生命都是珍贵的。
三、以疑问为依托,结合生命教育探索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借助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不仅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还能在设置疑问的引导中,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真谛的欲望和好奇心,并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情况思考探索,从而实现对生命的有序思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分析教材内容,找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在感悟生命、理解生命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例如,在讲解“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时候,教师需要站在种群增长模型的视角分析,要求学生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变化,同时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尝试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再适当融入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的知识,以增强学生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濒危动物为引,提出讨论问题:“哪些因素制约着种群数量的增长?人为因素在种群数量波动中有什么作用?如何做才能够保护好濒危动物的生命?”这种结合实际情况的设疑指导更有利于在层层深入问题引导中帮助学生懂得保护濒危生物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拓展生命教育的外延。
四、以考核为目的,加深生命教育感悟
考核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找出后续教学指导切入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进一步指导中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感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关注生物课堂教学的同时,以考核为目的,布置一些与生命知识有关的题目要求学生思考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有针对性地完成生命教育的引导。例如,在完成基础教学引导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布置生命学习和探索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从生命起源、遗传变异、生命顽强精神等多个视角,穿插不同的生物知识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体会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推送有关的微课视频指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中,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并在进一步深入思考中懂得生命的真谛。
五、以实践为引导,借助生命教育研究
作为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题实践活动备受教师青睐与认可,能够在实践引导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主题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生态缸的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并潜移默化地渗透生命教育的基本原理,从而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索中懂得生命教育理念中包含的丰富内容,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件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事情。通过形成多节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本身的珍贵,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1]常晓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1.
[2]谢璐.生物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学理分析与实践反思[J].考试周刊,2020(9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