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引导孩子的同伴交往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除了受欢迎的孩子和比较普通的孩子之外,还有一些孩子存在交往上的困难,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和被排斥。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有不同表现,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重要的因素是孩子自身的特点,比如年龄、自身个性的差异。家长要在接纳孩子的基础之上,对孩子进行适宜的引导。
  看待幼儿同伴关系要分龄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同伴关系有着自己的特点。同伴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密切,同伴关系将渐趋成熟。
  以物为中心的3~4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同伴关系的混沌期,孩子的同伴交往没有明显偏好,同伴关系多以物为中心。起初,孩子之间交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获取玩具或者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交往的目的才逐步倾向于同伴本身,开始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者为了让同伴与自己合作与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3~4岁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情境性。一方面,他们两两之间固定的互选朋友的情况还不多,一般情况下也不太能主动与同伴建立稳定的联系,更倾向于喜欢具有友好交往态度的同伴,如喜欢与爱笑的孩子交往。交往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因一般比较简单,如“他不给我玩玩具”“他推我”“他不跟我玩儿”等。但是产生冲突之后往往过不了一会儿就可以继续一起玩。另外,在有一定任务的情境下,如在表演游戏中或者是小组游戏中,即使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也能与同伴进行一定的配合、协作,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其行为也有一定的制约性。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以物为中心”的同伴关系和冲突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常被成人当众批评的孩子会给同伴留下负面的印象,乃至成为被小朋友们排斥的孩子。家长要多鼓励,尽量少地当众批评某一个孩子。
  转向以人为中心的4~5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同伴关系的分化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同伴地位的分化日趋明显。4~5岁孩子的同伴交往具有探索性和冲突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开始主动与同伴建立关系,并能尝试与不同的同伴间建立关系。两两之间互选朋友数也开始比3~4岁增多,大多数孩子都能进行交往。另外,孩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冲突特点也开始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表现为他们往往会将注意力从对方是否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转换为与自己的自尊相关,如不喜欢同伴批评自己、不想被有意欺负。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标准逐渐趋于明确,喜欢的理由往往是能陪伴自己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活动等;而不喜欢的理由往往是因为对方打自己、批评自己、骂自己等。
  这一阶段,孩子对同伴逐步有了明显的喜欢和厌恶,受忽视的孩子人数逐渐减少,受欢迎和被排斥的孩子人数增多。家长仍要多鼓励,给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
  爱说“我们”的5~6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同伴关系的形成期,孩子多自发地在小群体中进行同伴交往,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同伴关系。5~6岁孩子的同伴交往具有群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他们有了稳定的互选的朋友关系,同时开始出现了自发的小群体。与上一阶段一样,他们喜欢同伴的理由依然是对方是否能陪伴自己一起活动,只是从言语上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提到“我们是一个小组的”或者“我们是一起的”。他们在自发的小群体中进行交往,交往的对象也比较稳定。但他们通常会根据自己以往的印象,而不是据同伴在此时此刻的表现去判断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一阶段同伴交往的冲突多发生在小群体中,大多是由于缺乏合作技巧而致,不过,小群体内同伴之间的互动也会令他们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家长要更多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方法,对于孩子同伴交往中的摩擦和争吵,切不可以“不吃亏”的思路教育孩子,或者强行终止孩子的交往,而应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方法,鼓励孩子学着自己解决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并能够原谅他人。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孩子自出生开始就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点,有的活泼好动,有的腼腆安静,在同伴交往中无不体现者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理解孩子的行为,特别是正确引导不善于交往的孩子,避免他们发展成为交往困难的孩子。
  对易被忽视的孩子应多鼓励
  有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好静、胆小,不主动参与同伴交往,易被忽视,家长可以从亲子关系着手,鼓励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练习社交的方式,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获得“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正是孩子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另外,家长还可以争取教师的配合,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引导其他孩子发现其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孩子交往的目的。



  对易被排斥的孩子应在方法上多引导
  有的孩子因为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过于积极好动,在交往中采取了不当的方式,如想积极参与活动却只会用抢的方法,或者是捣乱以引起同伴注意,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交往方式上去引导。家长应注意在家庭中不作专制式管教,如果对孩子的同伴交往干预过多却又缺乏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指导,很可能造成孩子的高攻击性。在亲子交往中,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给与正确的反应和方法上的引导,孩子会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对儿童作中等程度的控制、对儿童的活动或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实行民主的管教,更容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付晶艳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幼儿教育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一家小吃店里,一对母子坐在桌前等着上饭菜。小男孩看上去4岁左右,正上幼儿园的年龄。在等上饭菜的时间里,孩子坐不住,一会儿踢踢桌角;一会儿把凳子当马骑,嘴上还说“咔哒咔哒”;一会儿把桌上的一筒卫生筷“哗啦”一声全都倒在了桌上;一会儿在店里跑来跑去,穿梭不停。  妈妈看在眼里,一脸的生气,开始不断地训孩子:“不要把凳子弄响,人家有意见的!”“不许玩筷子,没听见吗?!”“不要乱跑,规矩点!”  如果留
期刊
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年轻父母们就开始考虑给孩子选报兴趣班的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发展孩子的兴趣,这是件好事。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特长,促进个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锻炼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和社会适应性,一举多得。但现在年轻父母都是第一次养育孩子,没有积累这方面经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给孩子选报兴趣班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如果在选报兴趣班时出现了偏
期刊
记得那是儿子宝儿快6岁的春天,某个暴雨后的傍晚,我忽然听到孩子们在院子里大声叫我,还没等我出门查看,孩子们手里捧着一只小鸟一头撞进屋里,两岁多的女儿贝贝激动地指指草坪:“我捡的。”又指着院子里的大树,“从那里掉下来的。”这只鸟看起来像是刚孵出来不久的,身上的绒毛刚褪,可还不会飞,鸟儿的一只腿受了伤,趴在贝贝的小手上。  宝儿望着我:“我们可以养这只小鸟吗?”我一向不同意家里养动物,但看着俩孩子期盼
期刊
真正的富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快乐无忧充满安全感的家。父母彼此相爱,就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也是最完美最成功的富养。而父母的不和睦与争吵,为孩子带来的最直接副作用就是敏感、多疑、失去安全感、自卑和怯懦。这样的缺失是用多少玩具都弥补不了的心理伤害。  外甥女欣欣的痛苦  表姐的婚姻已经持续了十四年,她与老公争吵了无数次,离婚闹了四五年,虽未曾大打出手,但彼此恶语相向或者实施冷暴力却是家常便饭。因为我知道表
期刊
这问题恐怕只有过来人才有发言权,如果你还在犹豫中,兴许这些二孩妈妈们的心声能够帮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后悔!如果再做一次决定,我不会生二孩  栀子妈:我是两男宝的妈。两兄弟相隔2岁半,大的从小就多病,小的也跟着病,经常是上半月哥哥住院,刚出院过不了两天,弟弟又住进去了……大的已经3岁多了,小的还在吃奶,经常是在医院照顾完大的,连忙赶着回去给小的喂奶,身体受不了,钱包也受不了。  可可妈:说实话后悔
期刊
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龄伙伴抓咬,就禁止孩子与同伴交往,导致幼儿交往的机会被剥夺。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  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交往中与同伴的纠纷。这样会让孩子乐于交往,
期刊
育儿是父母的修行。痛苦被激发出来,如果能保持觉察,是人生最难得的成长机会。  父母不是神,尤其是自己童年很不快乐的人,给孩子爱与自由确实不容易。很多时候,父母们通过心理学理论知道应该怎样,但自己真的做不到。这会让父母焦虑自责。实际上,只要保持自我觉察,做诚实的父母即可。  当我们自己非常疲惫,不愿意抱孩子的时候,诚实地对渴望拥抱的孩子讲:“孩子,我知道你想抱抱,可是妈妈自己太累,需要休息。”在这样
期刊
“3岁了!孩子上幼儿园了!”耳边总能听到这样一句感叹!遥想当年,十月怀胎的漫长,坐月子的辛苦,断奶的不易,清洗尿布的麻烦,傍晚把尿的无奈,吃饭不专心的烦躁,中午不睡觉的困惑……这一切的一切,就像过眼烟云。似乎家长们忘却了之前的种种困难,因为我们看到了幼儿园的大门……  “可算松口气了!”说到这句话的家长表明了两种心理状态:第一,交给一个称心的幼儿园与尽职的老师,我是百分之百信任的!第二,我的育儿工
期刊
女儿在美国西雅图的家附近,成立了一家新超市。超市添了一样新设备是幼童购物车。这种幼童购物车的样式和大人们用的几乎一模一样,不过是按比例缩小到可供3~5岁的孩子们使用了。就是这小小的幼童购物车,深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过去,我的外孙女去超市购物,只能坐在大人推的购物车上的儿童座位上。购物对她来说好像是一种束缚,因为只要一进超市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购物车里。特别是到了3岁以后,她总是嚷嚷着要和大人
期刊
马路对面,一群大人坐在家门口的长条凳上拉着家常,一群小朋友则在马路与整排房子间空旷的水泥地上玩耍,常到我们家来玩的小云也在那里。  儿子打开玻璃门,伸长脖子望了望,却又缩了回去,在厨房的地面上时而搭搭他的积木,整个人显得心不在焉。  “儿子,是不是想到对面去玩啊?”妻子知道儿子想去玩,等到他又去门口张望的时候忙问。  “不要,不要。我就在家玩。”儿子头摇得像拨浪鼓,又蹲在了他的积木桶边。  “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