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原因主要有: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本文从保证阅读时间、挖掘阅读资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等几方面提出指导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学校新开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一)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二)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来自于老师的评价比父母的更具有权威性,来自于老师的关注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四、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制度、方式、具体实施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利用组织激励策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容易激励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如果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质量,那将是徒劳无益,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指导。五、结语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1993:54-55.
[2]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2004:112-113.
[3]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2002:56-5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改变学生的认知,能让新知识进入学生的领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活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走进自然、探究奥秘的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阅读资源学校新开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园地。图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著、时文、美文。
(一)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二)运用情感激励策略,在课堂上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来自于老师的评价比父母的更具有权威性,来自于老师的关注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老师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苦乐。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实施课外阅读策略学生课外阅读的理想境界是自主阅读。但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随意型、消遣型、功利型占很大比例。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位,培养学生高雅的阅读兴趣,接受高雅文学的熏陶。
四、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制度、方式、具体实施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利用组织激励策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更容易激励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如果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质量,那将是徒劳无益,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指导。五、结语
总之,在课外阅读的诸多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合作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1993:54-55.
[2]蔡少军.初中语文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2004:112-113.
[3]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20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