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应当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魅力。中职语文老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立足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加强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将来,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永远焕发光彩,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魅力,与时俱进。
【关键词】活力课堂;拓宽视野;教学方式;闪光点;专业联系
一、拓宽学生视野
职专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太感兴趣,好多学生情绪比较低落,破罐子破摔,甚至对前途感到一片渺茫。为此,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每堂课前安排5分钟的哲理小故事环节,让学生自选哲理性的故事带来交流,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在分析故事中得到教育和关于人生的积极启迪。
二、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沉浸其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争辩中明白事理,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我在上《项链》一文时,以“大家喜欢玛蒂尔德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分析人物形象,并水到渠成地给学生讲解了文学鉴赏中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基本原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对学生以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其次,课堂上,我按照“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思路,利用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生活对话、学生与心灵对话等显性或隐性的对话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人物形象,起了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讲得多,我讲得少。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此外,我还大胆开放课堂教学,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把知识的传授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如《鸿门宴》一文,可通过表演活动的形式进行。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角色阅读剧本,对台词可作修改,但必须把每个角色最精彩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提炼出来,然后在班上表演,看哪一组、哪一个角色表演得更好,这都由学生来评定,教师只作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熟悉了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针对不同的文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要注意常变常新,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感觉不一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课前预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思考、练习,课堂上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互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有表现自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教的班级有个学生叫李晨,他平时很调皮,不肯做作业,有时还故意跟老师唱反调。有次读书时我发现他的声音挺响亮的,随即表扬了他。无心的表扬却让李晨同学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以后,我经常找机会鼓励他,还帮他报名参加演讲比赛,给他辅导,在演讲比赛中他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就会让他们充满自信,发生可喜的变化。
四、加强专业联系,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
任何教育都需要指向将来,需要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我们的课堂教育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因此,中职的语文教学,不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必备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中我们可相机引入“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职高生也能擎大梁”“挑战人生的极限”等话题,以澄清学生头脑中模糊的人才观念,清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上职校也是有出息、有前途的,每一个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干得轰轰烈烈,都可以发出光和热,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应用文教学中,我们更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正反事例,依法讲文,帮助学生清除“学非所用,学而无用”的疑虑,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习的荣誉感、紧迫感、使命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将文本中的人文性自然延伸至职业素质,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职业素质与自身息息相关,是走进社会通向职场的通行证。
综上所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要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和寻找生活的衔接点,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只要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立足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永远焕发光彩,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魅力,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关键词】活力课堂;拓宽视野;教学方式;闪光点;专业联系
一、拓宽学生视野
职专班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太感兴趣,好多学生情绪比较低落,破罐子破摔,甚至对前途感到一片渺茫。为此,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每堂课前安排5分钟的哲理小故事环节,让学生自选哲理性的故事带来交流,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在分析故事中得到教育和关于人生的积极启迪。
二、改变教学方式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让学生轻松地投身其中,沉浸其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争辩中明白事理,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我在上《项链》一文时,以“大家喜欢玛蒂尔德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分析人物形象,并水到渠成地给学生讲解了文学鉴赏中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的基本原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对学生以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其次,课堂上,我按照“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思路,利用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生活对话、学生与心灵对话等显性或隐性的对话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人物形象,起了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讲得多,我讲得少。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此外,我还大胆开放课堂教学,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把知识的传授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如《鸿门宴》一文,可通过表演活动的形式进行。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角色阅读剧本,对台词可作修改,但必须把每个角色最精彩的、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提炼出来,然后在班上表演,看哪一组、哪一个角色表演得更好,这都由学生来评定,教师只作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熟悉了故事情节,人物语言,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针对不同的文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要注意常变常新,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感觉不一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课前预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思考、练习,课堂上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互动,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有表现自己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只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教的班级有个学生叫李晨,他平时很调皮,不肯做作业,有时还故意跟老师唱反调。有次读书时我发现他的声音挺响亮的,随即表扬了他。无心的表扬却让李晨同学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以后,我经常找机会鼓励他,还帮他报名参加演讲比赛,给他辅导,在演讲比赛中他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就会让他们充满自信,发生可喜的变化。
四、加强专业联系,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
任何教育都需要指向将来,需要为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我们的课堂教育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因此,中职的语文教学,不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可能生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岗位必备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中我们可相机引入“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职高生也能擎大梁”“挑战人生的极限”等话题,以澄清学生头脑中模糊的人才观念,清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上职校也是有出息、有前途的,每一个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干得轰轰烈烈,都可以发出光和热,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应用文教学中,我们更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正反事例,依法讲文,帮助学生清除“学非所用,学而无用”的疑虑,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习的荣誉感、紧迫感、使命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将文本中的人文性自然延伸至职业素质,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职业素质与自身息息相关,是走进社会通向职场的通行证。
综上所述,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要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和寻找生活的衔接点,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只要我们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立足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永远焕发光彩,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充满魅力,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