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镜 以德修艺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黔剧演员,当前正处于传承和发展之间,一边要正视历史,以史正身,以德修艺,接续传承的精髓;一边则放眼发展,以心为镜,在舞台折射历史与发展中的黔剧风采。
  【关键词】黔剧;历史;传承;德艺;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序)
  2008年,黔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黔剧院成为唯一一个保护黔剧传承的正规院团。观其事既让人心有所奋,更有其憾,说其奋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从保护政策到支持资金都在每年逾增,为地方戏曲传承拓宽了生存空间和道路;说其憾是曾几何时,黔剧职业院团和半职业剧团曾遍布整个贵州省,毕节地区、贵阳地区、遵义地区、铜仁地区……而如今,贵州省黔剧院成为了专业黔剧传承发展的唯一正规团体,其余的正规黔剧团早已不复存在,业余的也是近几年在黔剧不断复苏宣传的过程中才开始逐渐出现。
  身为一名如今的黔剧演员,我们其实正处于传承和发展之间,一边要正视历史,以史正身,以德修艺,接续传承的精髓;一边则放眼发展,以心为镜,在舞台折射历史与发展中的黔剧风采。
  一、明史静心,领悟前人所执
  浏览黔剧发展历史的卷轴,从中剖析寻觅黔剧人在艺术上的热爱和执着,找到他们那份在艺术和心灵上的沉淀才能让我们这一代人悟而不迷,心有所向。从清嘉庆年间到1960年,经过约160余年的孕育,黔剧终于诞生。中华民族的舞台艺术词典中,从此有了黔剧及其条目。《秦娘美》《奢香夫人》《珍珠塔》《月正圆》等经典剧目在黔剧正式命名后成立的贵州省黔剧团如雨后春笋般陆续登上舞台,北京、上海、成都、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巡演,风风火火,备受欢迎。其后,即便是在“文革”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团里的部份演职人员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贵州省黔剧团的一批热血青年,以自己的艺术形式为武器,在1968年—1975年,先后排演了《农奴戟》《杜鹃山》《磐石湾》《海岛女民兵》《军民一家》等剧目。
  1976年,“文革”结束后,在举国共襄的文化复兴大业中,1978年12月,在“文革”中被定为大毒草的《奢香夫人》得以恢复名誉,之后的1979年,《奢香夫人》晋京参加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化部颁发演出一等奖。从1979年11月20日《奢香夫人》在呼和浩特举行首场访问演出开始,至1980年1月24日返回贵阳,《奢香夫人》先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宁夏银川、甘肃兰州、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等地演出共41场,历时70余天,行程3万余公里,观众约6万人次。《奢香夫人》的这次西北访问演出,创造了黔剧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行程最长的一次演出壮举。到1983年,又一批经典剧目《汉宫女皇》《雁来归》《瓦窑案》《阿双》《中秋月》等纷纷获得大奖,黔剧再次焕发辉煌。从历史留下的脚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脉络,值得我们回味良久。其一,黔剧的诞生及随时展现的辉煌,应该说是得益于新生的共和国这个大环境,得益于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正是借助于这个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前后仅仅8年的时间,便创造了贵州文琴从第一次搬上舞台到发展为黔剧并随之走进北京、走进中南海、走上大银幕这样一个戏曲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个深深打上了时代印记的奇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价值的启示,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时光飞逝,从十八以大以来到如今的十九大,“中国梦”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大环境更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发展,国家对地方戏曲加大了扶持力度,这和黔剧发展初始的情景再次契合。
  其二,黔剧前辈们对黔剧的执着与热爱,这份执着在于他们无论大环境的改变与否,沉下心来坚持、坚持、再坚持,才积累出黔剧不断变厚的底蕴。而那份对黔剧的热爱,已经不仅仅是表象于对工作的热爱,那是一种把黔剧当成自己的孩子、亲人那样的去呵护、去全身心投入的无私情怀。德造就艺,无外如是。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和领悟的德艺之路。
  二、以德修艺,接续传承的精髓
  1983年对贵州省黔剧团来说,在剧种建设上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因为贵州省黔剧团从1960年建团到1983年,已经过去了23年,当年开创黔剧的一代已经人到中年,黔剧要发展,就必须培养下一代的接班人。为此,在有关领导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贵州省黔剧团与贵州省戏曲学校(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办黔剧班,学制四年。而当时还是一名懵懂少年的我在贵州省戏曲学校迈出了黔剧艺术人生的第一步。
  我们这一代黔剧人无疑是最幸运的,每个行当、每个角色、每一天基本功的训练都会有黔剧老师们手把手的进行言传身教,并专门熬更守夜地为我们编撰了黔剧班教材,如今回首看来,在前辈们那里,我们首先学到的就是“艺为有德者居之”这深刻在他们身心的高尚艺德,他们将黔剧传承的希望寄托在我们每一个学员身上。没有藏私、没有特殊,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和我们同吃同住,只要我们有一点没练好,没理解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示范。对于有志于在今后黔剧舞台上增光添彩的我们来说,这是多么幸福的一段时光。当时活跃在黔剧舞台的老师们,正风光无量,可以说大都功成名就,但在他们身上,我们没有学到自满与保留,没有体会到冷漠与张狂,感到的唯有春天般的热情,父母般的严爱。“德”和“艺”在他们的身上和谐统一,在我们这些初踏黔剧之路的年轻人心中种下的是以德修艺的种子,随着四年的花开花谢,这颗种子将越发茁壮成长,带着老师们的期望,肩负着黔剧未来的重托,将之浇筑在传承路上。
  三、德艺兼修,将黔剧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戏曲不免受到极大的冲击,演出市场萎缩、观众人群出现断层,要想将黔剧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首先要有一颗甘于清贫的心态,十年如一日;受得操练之苦,守得孺牛之心。唯如此,才能于坚守中思变,让心中“德”和“艺”这面镜子始终保持本色。
  就当下的现实面言,无论如何改革变化,传统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贵州地方戏曲的代表之一黔剧更是如此。2007年,我們第四代黔剧人迎来了艺术生命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在这一年中,贵州省黔剧院应中央电视台11频道《名段欣赏》栏目的邀请,录制了《秦娘美—寻尸辩骨》《奢香夫人—明决策》《珍珠塔—赠塔》《珍珠塔—跌雪》等12个黔剧的优秀片段,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流动播出。中央电视台的这次播出,是第四代黔剧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借助于新的传播媒介,对黔剧艺术的一次大发扬,一次大传播,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艺术积累一次厚积薄发的成功展现。黔剧院第四代黔剧人数十年的甘于守望在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中逐渐结出了累累硕果,《贞女》《大学生村官》《春擂顶云》《九驿图》等一批新创剧目的上演同样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受邀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等地参加“戏曲艺术节”和文化交流活动,更将贵州的地方代表戏曲-黔剧和音乐传播向了世界。近两年,黔剧院又陆续创作了《天渠》《湄水长歌》等优秀剧目,且《黔韵华章》民族音乐会、《湄水长歌》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不论从对促进当下黔剧的传承的角度看,还是从对黔剧人心情与心态的激励与振奋角度审视,其意义都是难以估量的。
  2008年,黔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时隔近30年,晃眼间83界黔剧班的我们也是人当中年,培养下一代黔剧传承人的重担又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为了培养新的传承人,2012年,黔剧院与中国戏曲附中联合开办黔剧专业班正式启动,2017年,这个专业班的30个孩子已全部回院实习,开始参与黔剧事业的传承,这30个孩子就像黔剧的种子,将在黔剧院发芽、开花、结果,为黔剧的发展、传承进行又一次的延续。而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他们的老师,“德”和“艺”这个种子将靠我们来给他们种下,历史的传承又将重演在我们与他们身上。我相信,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将与他们借助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再努力,奋进再奋进,把生命中的热血,把希冀中的执着,把追求中的坚韧,融化在“德”“艺”二字之中,为创造新黔剧而奋斗。
其他文献
【摘要】与其他博物馆相比,自然历史博物馆有着更加丰富的展示物品以及教学物品,并有很多物品既赏心悦目又能激发智力。因此,其受各类人群的喜爱。本文主要就北疆博物院的前世今生进行介绍,在了解北疆博物院的同时,加深对自然博物馆的认识。  【关键词】北疆博物院;自然博物馆;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央视纪录片《五大道》的播出,吸引了众多旅游者纷至沓来。一辆辆马车穿行在被称为天
【摘要】美第奇家族创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家族历来褒贬不一,尤其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为人所知。美第奇家族的财富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隐藏在巨额财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野心?美第奇家族进行艺术赞助究竟是出于对艺术的爱好亦或是存在别的动机,这些问题将是文章要探讨的。  【关键词】美第奇家族;艺术赞助;政治权力;野心  【中图分类号】K546 【文献标识码】A  假如没有意大利,或许文艺
1947年6月30日夜,按照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在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宽的地段上,以突然勇猛的动作强渡黄河天险,发起并取得鲁西南战役歼敌9个半旅的胜利,打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挺进长江的前门。7月23日,毛泽东根据全国战场形势,急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当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以“蓝墨云班课”app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为具体例证,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写作的优势,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英语写作;蓝墨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H31
【摘要】效果图类课程向来都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此类课程涉及的软件较多,且软件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时间跨度大、软件难度高、设备欠缺、学生有畏难情绪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优化评价机制、强化团队协作等办法来积极推进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效果图类课程;教学改革;vray;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的土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的互助、民和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等地。土族服饰与其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状况与民族特性。本文通过对土族服饰特征的梳理,分析其服饰源流变迁因素,从而对影响土族服饰演变的因素做出进一步的探析。  【关键词】土族;服饰;变迁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土族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南麓
【摘要】月份牌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招贴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招贴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月份牌在形成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民间木板年历画艺术为基础,借鉴西方招贴画、新艺术运动、装饰主义等西方艺术的若干因素,将西方元素与中国元素相融合,在人物形象、画面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月份牌的繁荣标志着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月份牌;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  
【摘要】都锦生织锦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于1922年创办。在近百年历史中,都锦生织锦几经浮沉,后继者始终继承都锦生热爱、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并将其尽付织魂,续写都锦生的“锦绣中华”梦,更以织锦向世人展现东方神韵。本文主要从四方面介绍都锦生织锦的“锦绣中华”梦。  【关键词】都锦生;织锦;创新;传承;外交  【中图分类号】J503 【文献标识码】A  都锦生织锦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于1922年
【摘要】宣传教育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是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体现博物馆功能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14家基层博物馆为例,就如何加强基层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析了博物馆宣傳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
【摘要】当代艺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促使全球经济一体化,造成国家与国家间的纽带缩短,从而造成极权主义的爆发,因此引发了当代艺术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艺术的界限与定义有着洗心革面的改变。创作者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态度和认知,其表现手法直接甚至拙劣,很多在观众眼里十分忌讳的东西都能变成一件艺术品摆放在展馆内。曾经令藝术家引以为傲的技法表现基本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