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合为策略创建学校特色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整合的角度看特色,用整合的方法做特色。
  发展学校特色、追求特色办学是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学校特色是学校管理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继承发展并积极创造,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独树一帜、个性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模式及管理运行机制。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是特色学校最本质的内涵。
  由此可见,学校特色绝不是学校某一方面的特征,绝对不是孤立的学校形态,而是体现于整所学校的特色。可是,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常常把特色建设视作单一的、孤立的工作,视作某一些领导、某一些老师、某一些学校的事情,视作与学校其他工作不相关或弱相关,这等于将特色学校建设“离散化”了,显然有违工作本意。在我们看来,整合才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
  整合策略的运用要义
  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我们把整合作为一种策略选择,包括了理念、思维与方法等层面的整合:一是整合的理念,必须秉持非离散的、协同一致的理念,以此来指导学校特色建设,来期盼特色学校建设的成果;二是整合的思维,即整合应该成为工作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方式是整合的;三是整合的方法,这是整合手段的具体、灵活、智慧的运用,工作行为方式是重在整合的。在运用整合策略创建学校特色时,必须厘清文化、特色、发展之间的关系。
  1.整合必须以文化为内核。有人曾把学校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学校文化就是它的根。有了这样的根,我们就不会被种种风雨刮得失去自我。学校的整合策略最终体现在对学校文化的展开上。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规范条例;无论是学校的整体风貌,还是课程的精心设置;无论是环境的刻意布局,还是细节的无意显示,都会体现出学校的独特文化来。学校实施整合策略,就是把理念、行为、环境、细节等要素统一起来,注入文化的基因。以整合策略建设学校特色,其内核即学校的文化。而学校文化的内核,则是学校精神力系统,或者说是办学理念。在整合策略指导下的特色学校,其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必定折射出学校的精神。
  2.整合必须以特色为焦点。如果说文化是特色学校内在基因,那么特色本身应该是整合的聚焦点。学校以整合为策略建设学校特色,就是要能动地、强意识地将学校的全面工作聚焦于“特色”。要将学校系统内外的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在各项工作中考虑特色的含量:一是组织,学校的组织结构体现特色的取向;二是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没有特色也就没有校本课程;三是活动,学校各项活动能动地聚焦于特色,使同一项活动在甲校开展与在乙校开展呈现出不同的品性;四是科研,学校的教育科研应以特色为重要内涵;五是评价,在师生评价中体现对特色的价值追求;六是资源,包括教师的资源、学生的资源、家长的资源、学校的资源、社区的资源、网络的资源等,应该努力将它们统合于“特色”这个聚焦点。
  3.整合必须以发展为归宿。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整合所应该获得的效应。在整合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在整合中,教师必须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与课程设计能力,去指导学生的活动,自身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整合中,学校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减少了重复与内耗,实现了整体优化。整合既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更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策略。
  整合策略的运用目标
  运用整合策略创建学校特色,应该贯穿于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以实现最小内耗,发挥最大效应,追求最优品质。毕竟学校特色建成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潮流。同时,学校特色建设的本质是文化建设,不需要太注重文化特色的表面功利性。
  1.实现最小内耗。整合策略的第一重要意义在于减少内耗,强调整个系统各部分的协调一致,以形成、维持工作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如果特色学校建设不能运用整合策略,那么就有可能使学校的很多工作游离起来,甚至发生对立,内耗也会随之增大。把很多事情当做一件事情来做,而不是分散的、各不相干的很多事情来做,就会实现最小内耗。
  2.发挥最大效应。整合策略的第二重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发挥整合的效应 ,就是让一加一大于二。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打通了,融合了,成为一体了,同一个项目的内涵就增加了,同一个工作的含金量就增多了。做好了一件事,也就是做好了很多件事情。而这一件事你说不清它属于哪个部门,因为在整个体系之中,是不分你我的。
  3.追求最优品质。整合所追求的就是品质,这应该是最优化的办法。整合策略充分调用了学校资源,指向的活动也汇集了多方面的元素。
  总之,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以整合为策略,才能深入地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最终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摘编自《学校特色创建的N个问题——苏湘知名小学校长谈学校特色之创建》)
  延伸阅读
  案例一:腿多跑不快
  某所双语学校将双语教学发展为本校特色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谓是“尝到了甜头”!当新校长上任后,又将原本并不红火的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作为学校特色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出对应的发展规划。几年过去了,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项目确实得到了提升,但原有的双语教学就变得不那么“特”了,最终被当地的后起之秀超越,双语学校成了样样通、样样不精。
  点评:这所学校之所以形成“三足鼎立”却失去特色的局面,原因在于发展规划出了问题,几乎同时选择几个项目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贪多求全,失于平庸。任何一个特色项目的选择、发展和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发展,必定会使工作相互牵扯、精力分散。
  同时,我们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到,学校特色能不能发展起来,与领导是否重视有很大关系。为了便于坚持,应该以学校制度为保障,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特色文化建设的相关规定。因为不管人事如何变动,制度总要固定,使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得以常规化运转。
  案例二:习惯成自然
  某所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学,然后自主发言交流、质疑问难、相互解答。为了让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每次校长办公会都讨论研究、每次教研会都认真探索、每节课都积极落实、每名师生都有所参与,将这一教学模式的发展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此为中心,最终探索出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十多年来,特色形成了习惯,习惯变成了自然,不仅办出了学校特色,更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点评:该校在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自学模式的所有工作,除了将之视为特色外,更重要是因为这一教学模式已经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是学校特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但作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还紧密连接着新课程改革。学校领导的非常重视、重点支持,将其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来抓,并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最终取得了成功。同时,这说明学校在选取特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立足本校实际,选择那些可以在本校深深扎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项目。对于学校特色来说,选准了发展的对象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在校长张克运的带领下,特色办学成效显著,品牌声誉鹊起。张克运运用他的哲学智慧缔造了一个“和美教育”的典范,被誉为“哲学校长”,更有人调侃他为“和美教育田野上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为进一步挖掘张克运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以及打造幸福教师团队的经验和心得,本刊特别策划本期专访,为读者全方位呈现这位别具风格、集儒雅和智慧于一身的“哲学校长”。  《学校品牌管理》:很多听过您报告的
期刊
树洞  校长的某些行为和决定是不是让人不满?校长的管理艺术是不是亟需完善?对于校长的着装、谈吐是不是想要吐槽?……那些现实中不曾发出的声音,请把它留在这里。诚征关于校长的小故事以及您想要吐槽校长的事件,若希望隐藏身份也可以满足您哦!  征稿要求:以校长为主角的真实故事,字数不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管您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别歌功颂德,把您看到的说出来,把您的不满表达出来
期刊
与其让学生静静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如让他们动起来表达爱国热情。  致敬名人,爱国先爱家  学习名人事迹是很多学校国庆活动的常见环节。今年恰逢里约奥运会,广东省广州市某小学开学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奥运健儿事迹,如果自己家乡没有奥运健儿出征,那就找一位家乡的历史名人。这些名人素材都会作为学校“中华名人墙”的布置素材。  还有学校的国庆活动是把校本课程与名人教育结合起来的。因为发现了
期刊
遵循着“万法自然”的国学之道,名师李秀伟的“校长梦”开始起航。  先思考一个问题:世界著名的球星,是否能成为成功的教练?  球王马拉多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率领的阿根廷国家足球队星光熠熠,却在2010年世界杯黯然出局;而咱们的“铁榔头”郎平却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无论率领美国女排,还是中国女排,总能所向披靡。  这让我们开始思索一个问题——教育名家能否成为名校长?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再次拜访老
期刊
“智慧校园”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什么改变和挑战?学校在运用中遇到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2016年9月底,由《学校品牌管理》杂志编辑部主办的“智慧校园”品牌建设沙龙在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举办。专家及20多位学校代表围绕建设智慧校园、打造智慧校园品牌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深圳乐乐米信息有限公司担任本次会议的技术解疑和支持。  肖川:从教育本质理解智慧校园  知识不等于信息,不像炭、石油这类直接能看
期刊
至圣先师孔子是这样上课的。  儒家学派乃至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将《论语》推为儒家经典之首。经典也者,自然是极具权威性的著作。如果不是因为这层刺眼的光环的笼罩,我倒觉得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和善的老人对话。今既为人师,为工作所需,有时不得不去钻钻故纸堆嚼嚼经典,偶尔翻起《论语》,对其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总感到特别的亲切,觉得它多少有些类似于今天教育杂志上流行的那种“课堂实录”。而这节“
期刊
任期将满,校长们该如何给自己的任期划上圆满的句号?  主持人/叶泽涛  《学校品牌管理》采编部记者  校长更替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校长新老更替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给学校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加快学校的发展,也可能使学校发展减速甚至倒退。因此,在校长更替的背景下,老校长如何做好交接传承,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城内
期刊
亮点不等同特色,自我感觉太过良好最终耽误的还是自己。  我们经常说:“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很难。”对特色学校建设来说,这也是一样的。一所学校想要打造特色,首先需要领导班子对学校的特色项目或学校特色进行自我认识,以便找到学校特色发展的可能性,使其从局部升华到整体或渐渐明显。然而,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走进了自视过高的误区。  表现一:特色项目常获奖的学校便是特色学校。有些学校的艺体项目发展较
期刊
学校是一个文化场,那校园广场岂不是一个“场中场”吗?它的设计不容忽视。  有人说,每座城市都有一个广场。广场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交等大型活动的开放性空间,与周边建筑一起诠释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象征之一。  作为社区精神文化汇聚的中心,学校也应该开辟自己的广场,正如每个家都有一个客厅,需要特别装扮。一方面,校园广场可以彰显学校文化与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另一方面,校园广场可以为师生提供各
期刊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当下,已有这样的一款新产品给  学校带来不一样的课程教学效果。  在热度尚未完全退却的2016年高考中,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该接受还是拒绝VR(虚拟现实)”将VR设备推到了风口浪尖。在人们还在评判 Yes or No的时候,VR技术早已悄悄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并走进校园,搭建起助力特色教学的“VR超级教室”。  效果颠覆传统  走进VR超级教室,戴上VR头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