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咸盐味自鲜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dy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有篇文章,题目是《加盐即成的美食有哪些》。我一路口水滴答地看下来,郑重地为清炖羊肉投了一票。
  我生活在新疆北部的小城,往南50多千米就是天山北麓。天山融化的雪水滋养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哈萨克牧民便放牧于此。炎炎夏日里,最大的幸事儿,莫过于去那里吃清炖羊肉。
  这清炖羊肉的做法倒很简单,将大块带骨羊肉放在锅里,煮熟即可,但这种简单之中,处处透着讲究。首先,这肉得是现宰羊,取其“鲜”;其次,这羊须是当年养的,且是山坡上放养的,取其“嫩”。这种鲜嫩的食材,只需用“煮”这种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加盐足矣。
  徘徊在锅灶附近,我看几眼天上绵软的白云,再瞅瞅锅底燃着的柴草。不多时,我的味觉就被锅盖边溢出的香味唤醒,顿时觉得饿了!这时只能进毡房了,我盘腿坐在炕上,在饥肠辘辘中,终于等到这一盆清炖羊肉。迫不及待地夹块羊肉入口,那肉轻轻一扯便脱了骨。轻嚼,品尝其味,鲜嫩十足,无半点腥膻之气。汪曾祺曾用“无与伦比”四个字来评价手把肉,在我看来,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清炖羊肉的味道,再贴切不过了!
  牧民每年都輾转迁徙于冬牧场和夏牧场之间,携带之物须简而又简,但盐是最不能少的。他们亲切地称“盐”为“咸盐”。
  每到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哈萨克牧民家家户户都会宰杀牛、羊和马,这便是传说中的“冬宰”。冬宰之后,牧民们要煮肉,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其余的肉要保存起来,以保证在整个冬天家里人都能吃到肉类。保存方法并不是将肉冰冻起来,而是用咸盐涂抹在切成条的肉上。盐是肉的保护层,能起到杀菌作用。然后将其悬挂在空气流通之处,让其慢慢风干。这就是有名的“风干肉”。
  马肠子是风干肉中的佳品。顾名思义,是将马肉切成块,拿咸盐腌了,灌装进洗净的马肠子中(还有将带肉的肋条一同灌装的)风干而成。咸盐不仅能防腐,还“杀”去了肉里的水分,油脂也一道消散,香味浓缩,肉味也变得更为浓郁醇厚。
  新疆有一道传统的待客美食——纳仁(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就是用风干肉做的。大块风干肉煮熟后,被放到大盘子里,主人将切成片的皮芽子(洋葱)撒入,再浇上肉汤,便可端其上桌。席间身份最尊贵的客人用刀子象征性地削下几片肉,然后将刀子和盛着肉的盘子交给手脚最利索的年轻人,由其将肉削成片或小块,客人们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待盘中之肉被食去三分之二时,主人会呈上浇了肉汁的皮带面,倒入盘中,再将面和肉拌匀,让大家分而食之。
  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饮食互相影响和交融。现在很多生活在城市的新疆人,早餐也离不开一碗哈萨克奶茶。这奶茶与现在满大街流行的珍珠奶茶不同,一来它是咸味的,二来,它是煮出来的。做法也不难,壶里放水熬煮砖茶,待茶叶的味道煮出来后,加咸盐,倒入新挤出来的牛奶;再次煮沸之后,一壶奶茶便成了。喝的时候,要过滤掉其中的茶叶梗。
  这样的一碗奶茶,茶气氤氲,奶香浓郁,上面还飘着一层奶皮子……入口,既解渴,又饱腹,可以说是抚心又慰肺了。
  选自《卫生与健康》
其他文献
柳青,影响了一代人对文学的认知,也就是要做真实的时代记录者,做语言风格的创新者,做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创业史》提供了乡土的来龙去脉的思路,也就是着眼于农民传统的道德理想,分久必合的生产关系及城镇化道路的警示。  我到皇甫村去過多次,和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做过彻夜的长谈。有一次我和朱鸿结伴,和王家斌一块住在牛棚里面的炕上。王家斌说,分田到户后他老婆在哭,年轻时给集体干,到老了给自己干,干不动了,吃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文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心灵要用音乐来教育;身體要用体育来教育。音乐陶冶人的性情,体育强健人的体魄,使受教育者能够在品格上完善,体格上健全。我这一生,心灵没有受过音乐专门的教育,身体没有受过体育专门的教育,品格体格可谓不健全不完善,多么可悲啊!我贫瘠的少年时代,从未接触过体操、游泳等体育运动。十年的义务教育,也没很好地接受到体育老师的教育,课程中的跑
载记失实是怎么产生的?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经常出现而无法避开的一个问题,是义理正确与事实正确在辨别、处理中的矛盾。经过前人编辑、修订的古代经书,经常会碰到事实正确与义理正确的矛盾冲突,这就必然导致史官不可能如实记述的倾向。最典型的事例是《春秋经》。  《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2),“天子狩于河阳”。乍一看,是周天子去河阳这个地方考察地方官员的工作。实际上,哪里是一次
历史爱好者,都知道“小米加步枪”这个说法。  步枪好理解。但,为什么是小米呢?为什么不是大米、白面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当年八路军,主要活动的地区是在山西的山区,以及河北、山东、河南等一些北方省份的山区。这些北方的山区缺水,种不了大米,只能种小米。因为小米耐旱,其他的,都种不了,或者收成还不如小米。所以,当时的八路军,以小米为主食。以小米为主食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日本投降,到了东北以后,伙
和文友相聚时,我不止一次地,听他们说我是性情中人。对于这个略带赞许的词语,我常常欣然接受。因为,我心里清楚,我是个喜欢说真话的人,也敢于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亦或看法。可是,对于“性情中人”这句评语,我至今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尽管,我说了真话,可我卻在疑惑:一些朋友给予我这句评语,到底是不是真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因为,我也曾对别人说过:“老兄真是个性情中人!”我知道,我的这句评语,也未必
眼睛睁开了,你就什么都看见了?   眼睛瞎了,我就一点也看不见了吗?   孩子,听我讲,真的不是那么回事。   孩子,你别老那么看着我。我嘛,几十年了都这样,一天到晚在木火桶上坐着。有人说我木了。我木了吗?我在一丁点儿一丁点儿地嚼着日子。你要说,还不是一粒粒嚼着干豆豉,嘎嘣嘎嘣地响。也对,也不对。一个个日子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我掉下一把口水,它慢慢地从地上变戏法似的长高,一闪,又不见了。再闪
进入八十年代,我家有了承包地。刚分到地的时候,全家人都高兴。父亲领着我们,到这块地看看,到那块地看看。父亲背搭着个手,从这块地头起,走到对面的地头起。用脚一步一步地量着,走过来,走过去。量一遍,再量一遍。剃得光光的头上,泛着自豪的光芒。一年之计在于春。庄户人更懂得这个。这不,一开春,正月还没满,地里就三三两两的有人铲圪楞了。以前大集体时,人们是没办法,扛个铁锹,去地里站着。现在地归自个了,人们一下
我始终相信“善有善报”和“因果循环”并不是迷信,因为很小的时候就曾听人说“你的功夫花在哪儿,最后其实都是看得到的”,而后来随着年岁渐长,阅历增多后,越来越深信人在某个领域里的成就,伴随的必然是其他领域里的缺失。比如念书时学霸们在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背后,必然要牺牲掉某些玩乐的时间;研究型人才在自己专业上取得的学术进展越多,分散到其他领域上的精力便越少;年纪轻轻便取得成功的才俊们,除了爹、运气和起跑点这
我發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是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  接下来,你会像我一样发现,凡是大城市里的饮食,在他的笔下一般都显得虚头巴脑,感觉五脊六兽,就连标点符号
金衣白玉,據说是文人们给冬笋量身订做的一顶高帽子。啧啧,听听,又是金又是玉的,号称“蔬中一绝”,够玄乎的吧!对于竹笋,管它春笋冬笋,对北人而言,反正都是可以入馔的竹子呗!而竹子之于儿时的我,伊是郑板桥特立独行的标签,什么咬住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之类。七八岁的模样梳了两只羊角辫蹦蹦跳跳有口无心扯着喉咙机械地嚷着。除此形而上之外,竹子就是妈妈用来挑衣裳的长长的竹竿儿,庭院的黄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