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载记失实是怎么产生的?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经常出现而无法避开的一个问题,是义理正确与事实正确在辨别、处理中的矛盾。经过前人编辑、修订的古代经书,经常会碰到事实正确与义理正确的矛盾冲突,这就必然导致史官不可能如实记述的倾向。最典型的事例是《春秋经》。 《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2),“天子狩于河阳”。乍一看,是周天子去河阳这个地方考察地方官员的工作。实际上,哪里是一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记失实是怎么产生的?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经常出现而无法避开的一个问题,是义理正确与事实正确在辨别、处理中的矛盾。经过前人编辑、修订的古代经书,经常会碰到事实正确与义理正确的矛盾冲突,这就必然导致史官不可能如实记述的倾向。最典型的事例是《春秋经》。
《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2),“天子狩于河阳”。乍一看,是周天子去河阳这个地方考察地方官员的工作。实际上,哪里是一次狩猎活动?不过是晋文公命令诸侯国以朝周天子名义举行的一次会盟活动,同时也召呼周天子到场了。
这个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夙有贤名。献公宠幸骊姬,骊姬欲立其子奚齐,三个公子受谗,重耳逃出晋国,到各国流亡。晋献公死,诸子争立,短短几天,发生两次流血政变。后来。在秦国帮助下,晋人接回在外流亡近二十年的重耳为君主,是为晋文公。
当时,正值周王室政治动乱,襄王出逃到郑国的汜地(今襄城南)。襄王向晋、秦、鲁等诸侯国求助。晋国大臣狐偃对晋文公说,欲谋霸主,必须尊周,应该通过救助襄王复辟,捞取图谋霸业的资本。于是,晋文公发兵平叛,迎襄王于汜,并护送到王城。接下来,晋文公与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经过“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并与齐、鲁、卫、宋等国在践土会盟,周襄王也应召而至,会上,襄王策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由于卫、许两国未服,晋文公欲会诸侯讨之,但害怕诸侯不听命,遂召襄王出面,以天子名义在河阳会盟,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从上述事实中,看得出来,明明是诸侯号令天子,可是,《春秋经》卻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左传》解释说:“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所以,孔子订《春秋》时用了一个曲笔。所谓“曲笔”,就是以义理正确掩盖了事实真相。
历代史书上经常有史官“秉笔直书”的话,实际情况却往往是,“直者,正也”,直书的并非真实的事实,而是正确的义理。而且,史书上还有个“为尊者讳”的问题,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庚子之役,明明是西太后逃跑,偏要说成是庚子“西狩”;明明是战败了,偏偏要说成是庚子“赐和”——皇帝、太后恩赐给你列强和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简直让人笑掉了大牙。说到义理正确与事实真实的龃龉,历史上还有一个事例:明武宗纵欲亡身,没有子嗣,也没有兄弟,经内阁首辅杨廷和与皇太后张氏商定,依照《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由其同辈庶出的近支堂弟朱厚熜继承大统,是为世宗嘉靖皇帝。世宗即位第六天,就下诏礼部,命廷臣集议皇帝生父兴献王的主祀和尊号。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府部群臣一致认为,本着帝系继统制度,应该以国为重,“继统继嗣”,这就要称武宗之父、兴献王之兄孝宗为“皇考”;而称兴献王为“本生父”或“叔父”。而世宗皇帝却坚持要尊兴献王为皇考,结果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这里不去分辨他们政治伦理上的是非曲直,单就逻辑判断来说,前者属于义理正确,后者属于事实正确。就是说,正确与否,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依个人所处位置和思考的角度来辨识,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进入历史载记,同样会遇到尖锐对立的两种见解。而更多的是慑于最高统治者的威权,史官不敢如实记载。古代帝王的《起居注》,由史官负责记载,分工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一天,唐太宗要亲自看看史官们都在《起居注》中记载一些什么。当时,有一个大臣叫朱子奢的,说:“这可不好,这会开一个不好的头。皇帝看了记录,以后史官贪生怕死,就不敢如实记录了。”太宗还好,听了劝阻。可是,到了唐文宗时候,就不行了,史官不同意看,他说:“我看一看,有什么不合治体的话,把它改过来。”史官顶不住,只好送上去。这就无法保证真实了。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反映在对宋太宗的记述上,也是如此。比如,焚毁晋阳城这样一件大事,在《宋史·本纪》中只是用“堕其城”几个字一笔带过。宋太宗在征辽中指挥失当,全盘尽输,丧师不下三十万,这在《本纪》中根本看不出来。即使那次几乎全军覆没,太宗险些被俘的“高梁河之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帝督诸军与契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
之所以出现这种野史、杂记多有记载,而正史却避而不谈的现象,除了一般情况下史官“为尊者讳”以外,还和宋太宗的“做贼心虚”,直接出面干预有关系。他说过,为君为臣,做一恶事,载之简册,流传万载。正因为他很怕把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记上去,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所以,他对宋初史料的编纂工作极为关注。他一改前朝的惯例,专门做出规定:本朝的“时政记”和“起居注”,必须按月首先送他本人审阅,然后再交付史馆。这样,作为修史时主要依据的《太宗实录》,其可靠性就很难说了。
选自《国粹》
其他文献
人生有许多快乐,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多伟大的人也是普通人,多伟大的人也有该享受普通人的快乐,过普通人的生活。珍惜你的有生之年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次说话的机会、工作的机会、流汗的机会。为了——当然不止是为了——身心的健康,第一,要善良仁爱。人生有许多快乐,首先是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第二,是大境界小乐趣。大境界,就是说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
我跟朱新建其实不熟,大部分印象也是通过朋友聊天听来的。早先是南方一些作家朋友认识他,说有一个南京画家叫朱新建的,很能聊,话头起来都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一聊能聊好几顿饭。叶兆言、苏童、陈村和陈丹青都认识他,说他画儿画的好,水墨有人画过,春宫有人画过,合在一起还从来没人这么画过。我看的春宫也少,也不懂画,其实也不喜欢国画,画得都跟午觉做的半截梦似的,不明不白的,说是文人气,其实是退休官僚气,老奸巨猾,
三十多岁的时候,发愁最多的是什么?毫无疑问,钱。 所谓“刚性兑付”,最具体、最迫切的体现也是在钱上。被一笔需要到期支付的钱追得喘不上气,搜寻亲友圈合适的人去借钱再发愁怎么张嘴;因为钱不够而忍痛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灰溜溜缩回来的手有着莫大的委屈和无奈;用钱的地方远超可用的钱,不得不拿出精密算术来运筹帷幄拆东墙补西墙;任何一笔计划外的开支,都可能让你狼狈不堪……壮志难酬,困窘难堪,屈辱难忍,基本都跟
素好 只一個素字,就喜欢上了。我说,素——好。 素,是你的名字,也是我追求的境界。 素总是美好的,随手写下:素白,素淡,素洁,素净,素雅;素颜,素纱,素裹,素绢,素华;素雪,素荷,素月,素韵;素文,素笺,素卷,素简,素描;素意,素心,素爱,素德,素养;素食,素人,素室,素尘…… 在素常的日子里,存有一颗素心,怀抱一身素爱,寒冬便会渐渐远,春暖气息自然香,日子也就缓缓过。 有人说,日子就是
言说与沉默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主题,但在诗歌与现实生活中,它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问题。坦白而言,这个主题让我思考了一阵子。从几年前开始,我只在想写诗的时候才去写诗。为何我不“努力”地去写一些我没法写的作品呢?我不想那样逼迫自己。我并非语言的苦行者,也不是无法言说之事实的探求者。至于诗歌,有灵感时,我才去写。假如灵感没有到来,那也是件好事。除了写诗,还有许多可做之事,比如洗碗、倒垃圾、处理邮件等等。有一天
有几个小老爷们,经常在一起喝酒、泡吧,然后呢,就玩着命地想着掏钱,然后自个感觉豪迈无比,啊,一说谁谁谁,是我过命的哥们,这是朋友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为毕竟没有经过威压和利诱的考验。我今天说的朋友,这个不在其内。一壶清茶,或者是一壶薄酒,几个人,在一块聊天,前八百年,后八百载,天文地理,从大战起源到男欢女爱什么都谈,当然,这肯定不会泄露出去,不聊就会想的慌,这是朋友吗?这当然是,这是真正的君子
宁王朱权。最早注意到他,是因为一句话。散茶到了明代开始普及,标志性事件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停止造龙凤团茶,命令从此进贡芽茶。这时候有人淡淡地评说了一番:“(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不是诏书和律令,但对团茶同样是历史性的判决。“真味”,“自然之性”,说得多好,多透彻!说这话的,就是朱权。由这样一个皇子中难得的雅人来给团茶敲
中国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超过两万人,这些你看书籍的销量就知道。学术类的书籍能卖几千册就很不错了,诗集则只有几百册。一个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半个月读一本书,已经是效率很高的事。如果坚持不缀,一年读24本书已经是高手。我常常在想,这两万人才是中国的知识精英。我的书为他们而写。我时常能想到他们的状态。他们大多是囊中羞涩的人,精神上也羞涩,有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那种笨手笨脚,不大会打理世俗事务。说话也吞吞吐吐,不甚
柳青,影响了一代人对文学的认知,也就是要做真实的时代记录者,做语言风格的创新者,做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创业史》提供了乡土的来龙去脉的思路,也就是着眼于农民传统的道德理想,分久必合的生产关系及城镇化道路的警示。 我到皇甫村去過多次,和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做过彻夜的长谈。有一次我和朱鸿结伴,和王家斌一块住在牛棚里面的炕上。王家斌说,分田到户后他老婆在哭,年轻时给集体干,到老了给自己干,干不动了,吃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文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心灵要用音乐来教育;身體要用体育来教育。音乐陶冶人的性情,体育强健人的体魄,使受教育者能够在品格上完善,体格上健全。我这一生,心灵没有受过音乐专门的教育,身体没有受过体育专门的教育,品格体格可谓不健全不完善,多么可悲啊!我贫瘠的少年时代,从未接触过体操、游泳等体育运动。十年的义务教育,也没很好地接受到体育老师的教育,课程中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