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来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听是人类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要方面,是人们获得信息及感受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m.rivers和m.s.temperly曾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类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在听力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在当前农村教育环境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英语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采取必要的,适当的教学策略。
二、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英语教育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同时也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开设了英语课的也普遍存在开课不足,学校及教师不重视等现象,以致造成学生直到七年级才真正开始学英语,这造成了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脱节。而新课标所采用的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语言材料丰富多样,这使得学生初学时很难掌握,一下子难以适应。更使得英语听力教学难以进行。
2.教师在听力教学上所存在误区
误区一:教师不够重视英语听力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授语法知识,多抓阅读训练就可以。
误区二:英语听力训练方法单一。有的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只是放录音,让学生做题,把听力训练当成听力测试。
误区三:一味强调多听,多做练习,忽视听力的基础训练。没有足够的词汇,不掌握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和语法结构,听力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误区四:教师没有积极,有效地介入。
3.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所遇到的障碍
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常会有以下一些问题发生:(1)语言基础知识的缺乏。在听力训练时,大多学生都有听不懂听力材料里面的有些单词,词汇量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学生对语音变化,如强弱读,同化,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掌握不够,对句子结构不了解,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听力效果。(2)听力习惯欠佳。学生听英语时,总是试图听懂每一句话,一旦有听不懂的地方就紧张,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没听到,错过掌握整篇短文的大意。(3)学生普遍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三、听力训练的教学策略
1.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训练
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是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足够的词汇量。教师要让学生能记得住,会读,读得准,听得懂教材中所出现的单词。另外,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学生脑子中一定要有句子,力争把课本中的句子变为学生头脑中“自己”的句子,可让学生多读课文,争取能背下其中的某些篇目。
2.听力任务的合理设计
(1)听前任务设计
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在听力活动开始前做好铺垫,让学生想听,会听。想听就是有兴趣听,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所要进行的听力相关内容上来,教师要预设情景。会听就是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教师要先尽可能地预测学生在将要进行的听力活动中会遇到的障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或某些情景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提供必要的帮助。
(2)听中任务设计
听中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主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合理进行推理,以及抓住细节信息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听懂大意,然后再考查学生听细节的能力,要掌握好活动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由整体到细节,使其呈阶梯式递进,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
(3)听后任务设计
很多教师在学生听完听力材料后,只是检查和订正答案。其实听后的复述,讨论和反思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复述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对听力内容的概括,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复述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和写作的机会。听后的讨论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听的时候哪儿没有听懂,尤其是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对细节和关键词的把握。听后的讨论也可使学生在说和写等其他技能上得到锻炼。
四、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要力求做到:1.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上精听。课下泛听,精听抓“质”,泛听抓“量”。2.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听力训练应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每周要抽出一定的事间集中进行听力训练,做到“常”听但不“长”听,要经常练,但一次时间不能过长。3.听和读,说相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后都附有听力的文字材料,这既是很好的听力材料,又是训练学生诵读和说的非常好的材料。让学生先听,听得懂,再读,读得准,最后进行对话练习或讨论,三者相互促进。4.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缺少对英语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产生一定的障碍。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要轻松,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科学的训练来逐步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曹刚阳.“初中任务型听力活动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
[3]朱筱杭.“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听力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听是人类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要方面,是人们获得信息及感受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人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w.m.rivers和m.s.temperly曾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类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在听力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在当前农村教育环境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要使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英语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并在教学中采取必要的,适当的教学策略。
二、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英语教育的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同时也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开设了英语课的也普遍存在开课不足,学校及教师不重视等现象,以致造成学生直到七年级才真正开始学英语,这造成了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脱节。而新课标所采用的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大,语言材料丰富多样,这使得学生初学时很难掌握,一下子难以适应。更使得英语听力教学难以进行。
2.教师在听力教学上所存在误区
误区一:教师不够重视英语听力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授语法知识,多抓阅读训练就可以。
误区二:英语听力训练方法单一。有的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只是放录音,让学生做题,把听力训练当成听力测试。
误区三:一味强调多听,多做练习,忽视听力的基础训练。没有足够的词汇,不掌握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和语法结构,听力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误区四:教师没有积极,有效地介入。
3.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所遇到的障碍
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常会有以下一些问题发生:(1)语言基础知识的缺乏。在听力训练时,大多学生都有听不懂听力材料里面的有些单词,词汇量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学生对语音变化,如强弱读,同化,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掌握不够,对句子结构不了解,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听力效果。(2)听力习惯欠佳。学生听英语时,总是试图听懂每一句话,一旦有听不懂的地方就紧张,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没听到,错过掌握整篇短文的大意。(3)学生普遍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三、听力训练的教学策略
1.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训练
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是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足够的词汇量。教师要让学生能记得住,会读,读得准,听得懂教材中所出现的单词。另外,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学生脑子中一定要有句子,力争把课本中的句子变为学生头脑中“自己”的句子,可让学生多读课文,争取能背下其中的某些篇目。
2.听力任务的合理设计
(1)听前任务设计
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在听力活动开始前做好铺垫,让学生想听,会听。想听就是有兴趣听,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所要进行的听力相关内容上来,教师要预设情景。会听就是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教师要先尽可能地预测学生在将要进行的听力活动中会遇到的障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插图或某些情景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对听的内容进行预测,提供必要的帮助。
(2)听中任务设计
听中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主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合理进行推理,以及抓住细节信息的能力。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听懂大意,然后再考查学生听细节的能力,要掌握好活动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由整体到细节,使其呈阶梯式递进,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
(3)听后任务设计
很多教师在学生听完听力材料后,只是检查和订正答案。其实听后的复述,讨论和反思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复述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对听力内容的概括,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复述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和写作的机会。听后的讨论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听的时候哪儿没有听懂,尤其是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对细节和关键词的把握。听后的讨论也可使学生在说和写等其他技能上得到锻炼。
四、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要力求做到:1.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上精听。课下泛听,精听抓“质”,泛听抓“量”。2.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听力训练应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每周要抽出一定的事间集中进行听力训练,做到“常”听但不“长”听,要经常练,但一次时间不能过长。3.听和读,说相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后都附有听力的文字材料,这既是很好的听力材料,又是训练学生诵读和说的非常好的材料。让学生先听,听得懂,再读,读得准,最后进行对话练习或讨论,三者相互促进。4.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缺少对英语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会对听力产生一定的障碍。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要轻松,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科学的训练来逐步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曹刚阳.“初中任务型听力活动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
[3]朱筱杭.“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