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教育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往往会忽略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小学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初级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素质往往在这个阶段形成,所以教育者应重视小学学生的德育化教育。在教书育人时不光要重视“教书”也要重视“育人”。如何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将德育教育生活化,这样可以缩小学生与德育教育的距离。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生活化?针对此问题,此论文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49
我国自古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就必须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要想进步就需要组成社会的人有较高的行为素养。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素质,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起。老师和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要为学生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校园与家庭环境,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具体的将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呢?下文将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如果教育者只是简单的注重学生课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那么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德育教育导致了不乐观的现状。比如:学生辱骂顶撞老师与父母、虐待小动物,没有同情心、校园暴力,不关心其他的学生、乱扔垃圾、损害公物、辱骂英雄等等。这些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法行为,都是学生缺乏高素质的思想观念的體现。因此,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德育教育要通过生活化表现出来,通过学生在个体日常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只有在生活中进行德育化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2.1在校园文化中贯彻德育教育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场地。所以要在校园文化中不断的贯彻德育教育,这样学生们才可以从校园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的精神文化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与校园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德育教育,可以时刻提醒、纠正学生们的不良的思想与行为,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就在身边。
例如:学校可以在草坪上树立起宣传标语比如“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脚下留情,草如茵”这样当学生们从草坪周围过的时候,就会不经意的看到这些宣传标语,那么就会减少学生乱踏草坪,乱采摘花朵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们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也可以在走廊的墙壁上,挂上一些著名作家或者成功人士的名言座右铭等等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等等。将这些名言挂在走廊上,当学生们从走廊走过时,就可以看到这些名言,那么也就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鼓励学生们珍惜当前学习的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学校还可以设置“表扬板报”,就是如果学生做了好事,比如拾金不昧、帮助弱小同学、主动打扫卫生、主动在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学校要将这些同学们的照片和他们所做的好事,放在表扬板报上。这样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鼓励作用,让学生们以上报同学为榜样,学习这些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在校园文化中贯彻德育教育,可以将德育教育生活化。
2.2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就是亲身参加到社会的活动中。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早日了解社会,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自身兴趣,均衡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个人文化素质最好的体现方式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随手关门,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给老人让座位。从而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志愿活动。学校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去养老院当志愿者,让学生们和老人聊聊天、陪老人们一起做饭、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在自己承受能力的范围内给老人们买一些生活用品。这样可以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学生们在为老人服务的实践中锻炼责任感。让学生们变得更加的尊重爱护老人。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保护社区环境的活动,组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去社区广场、路边、树林里等公共场地捡垃圾,这样让学生们体会到清洁工们打扫垃圾的不容易,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小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影响学生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既有利于学生们的成长,也是社会的福音,祖国的福音。因为,只有人人素质提高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社会风气会更正祖国也会更加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勇. 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 考试周刊,2021,(04):155-156.
[2]张萍.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柔性管理策略[J]. 考试周刊,2021,(04):159-160.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49
我国自古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成功就必须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要想进步就需要组成社会的人有较高的行为素养。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素质,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起。老师和家长要起表率作用,要为学生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校园与家庭环境,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具体的将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呢?下文将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如果教育者只是简单的注重学生课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那么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德育教育导致了不乐观的现状。比如:学生辱骂顶撞老师与父母、虐待小动物,没有同情心、校园暴力,不关心其他的学生、乱扔垃圾、损害公物、辱骂英雄等等。这些违反社会公德甚至违法行为,都是学生缺乏高素质的思想观念的體现。因此,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德育教育要通过生活化表现出来,通过学生在个体日常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只有在生活中进行德育化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2.1在校园文化中贯彻德育教育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场地。所以要在校园文化中不断的贯彻德育教育,这样学生们才可以从校园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的精神文化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与校园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德育教育,可以时刻提醒、纠正学生们的不良的思想与行为,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教育就在身边。
例如:学校可以在草坪上树立起宣传标语比如“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脚下留情,草如茵”这样当学生们从草坪周围过的时候,就会不经意的看到这些宣传标语,那么就会减少学生乱踏草坪,乱采摘花朵的现象,这样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们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也可以在走廊的墙壁上,挂上一些著名作家或者成功人士的名言座右铭等等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等等。将这些名言挂在走廊上,当学生们从走廊走过时,就可以看到这些名言,那么也就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鼓励学生们珍惜当前学习的机会,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学校还可以设置“表扬板报”,就是如果学生做了好事,比如拾金不昧、帮助弱小同学、主动打扫卫生、主动在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学校要将这些同学们的照片和他们所做的好事,放在表扬板报上。这样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鼓励作用,让学生们以上报同学为榜样,学习这些同学身上的优良品质。在校园文化中贯彻德育教育,可以将德育教育生活化。
2.2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实践活动就是亲身参加到社会的活动中。实践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早日了解社会,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自身兴趣,均衡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个人文化素质最好的体现方式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随手关门,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给老人让座位。从而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志愿活动。学校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去养老院当志愿者,让学生们和老人聊聊天、陪老人们一起做饭、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在自己承受能力的范围内给老人们买一些生活用品。这样可以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学生们在为老人服务的实践中锻炼责任感。让学生们变得更加的尊重爱护老人。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保护社区环境的活动,组织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去社区广场、路边、树林里等公共场地捡垃圾,这样让学生们体会到清洁工们打扫垃圾的不容易,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小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影响学生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既有利于学生们的成长,也是社会的福音,祖国的福音。因为,只有人人素质提高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社会风气会更正祖国也会更加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勇. 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 考试周刊,2021,(04):155-156.
[2]张萍.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柔性管理策略[J]. 考试周刊,2021,(0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