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综合软实力,是一所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品质的全面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方面,是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纲要》)均明确要求:“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而要实现这一愿景,除了深化学校基础建设、升级教育教学装备、加大信息技术运用等“硬实力”外,更要注重教育智慧、文化涵养、管理质量等“软实力”的科学建构和持续发展。
创新德育大智慧,为提升学校综合软实力固本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纲要》也强调:“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施教的机构——学校只有重视德育地位、整合德育资源、发展德育内涵、创造德育智慧,把学校建设成“道德殿堂”,才能培实育强学校综合软实力之人文根本。
1 打造成系统的学科德育整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时俱进地将德育智慧与各学科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确立学科德育理念、树立“大德育”观念,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教育根基。学科德育就是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展现在课堂。这种育人功能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
其一,显性结合。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通过学科知识直接反映出来。中小学德育课程就是学科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性的部分。
其二,隐性挖掘。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蕴含于学科知识内容、科学观念中,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揭示出来。如,科学中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返祖;几何中的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都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领会。
其三,教育生成。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中除了有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外,现代社会赋予学科新的要求,具有更深刻的德育内容,教师更应从学科特有的育人因素全面考虑,有意识地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相关技术在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研制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研究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的关系,为教师提供典型性、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建议,供教师交流研讨;也可以借助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将各学科育人目标落实在知识传授中,形成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的良好氛围。
2 打造有智慧的通才教师群体。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职业。智慧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普遍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一朵玫瑰花的故事”,展现了教育大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襟怀和睿智,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因智慧而清香四溢。因此,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做“三气”型的智慧教师:
书香的气息——好学习。在信息社会,教师不但要善于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更要善于培养学生选择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保持学习“饥饿感”、本领“恐慌感”、竞争“危机感”,真正做到减少应酬多读书、挤出时间多学习、静下心来多思考,培植广博的知识土壤。同时学校通过实施通才教师培训,使全体教师成长为“精通一门学科教学、熟悉一门学科教学”的群体,也符合《纲要》的新理念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新要求。
哲思的气韵——勤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育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教学反思越来越凸显它的作用,我们的教师要增强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养成反思习惯,做到在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微格”教室,也可以通过学生受教反馈,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供教学数据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高远的气质——有境界。境界是指人生修养所达到的高远层面,是一种愿意为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做出牺牲的高尚人格,也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坚守个人角色和社会责任的情怀。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人格境界是智慧教师素养中最核心的根本。时代需要境界高远的教师,我们的教师要摒弃世俗,修心修德,成长为有境界的教师,则课堂教学自成高格,学生生命自成高格。
3 打造能思想的特质学生个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清醒认识到教育质量体现在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认知水平、身心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成为能思想、有特质、会成长的“真人”,正如北师大教授肖川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阐明的:“成功的教育应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了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创设“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育人氛围,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堂课中的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人”“自由幸福的人”。
丰盈文化新内质,为提升学校综合软实力助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软实力的精华体现,是学校绵延发展的源头活水。特色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是增强学校活力、形成品牌个性、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措施,是创新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有尊严地生存、可持续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地丰盈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稳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 建构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深厚底蕴的重要体现,而校园精神更是校园文化的魂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哲学,它决定着学校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一所有底气的、成功的学校是应该有其特有的精神的。正如一个成熟的文化人一样,精神,能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间不经意地展示其迷人的气质,学校精神同样能让接触学校了解学校的人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学校理念(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行为准则(如师生行为规范、制度)、视觉听觉(如生态环境、校标、校徽、校旗、校歌)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一所学校人文底蕴的薄厚,长期的累积与传承便养成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而要建构先进健康的学校精神文化,必须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外延、表现形式、内容、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认
创新德育大智慧,为提升学校综合软实力固本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纲要》也强调:“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施教的机构——学校只有重视德育地位、整合德育资源、发展德育内涵、创造德育智慧,把学校建设成“道德殿堂”,才能培实育强学校综合软实力之人文根本。
1 打造成系统的学科德育整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时俱进地将德育智慧与各学科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确立学科德育理念、树立“大德育”观念,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教育根基。学科德育就是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展现在课堂。这种育人功能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
其一,显性结合。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通过学科知识直接反映出来。中小学德育课程就是学科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性的部分。
其二,隐性挖掘。表现为学科德育内容蕴含于学科知识内容、科学观念中,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揭示出来。如,科学中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返祖;几何中的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都蕴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领会。
其三,教育生成。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中除了有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外,现代社会赋予学科新的要求,具有更深刻的德育内容,教师更应从学科特有的育人因素全面考虑,有意识地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对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相关技术在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研制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研究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的关系,为教师提供典型性、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建议,供教师交流研讨;也可以借助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将各学科育人目标落实在知识传授中,形成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的良好氛围。
2 打造有智慧的通才教师群体。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职业。智慧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普遍追求。苏霍姆林斯基“一朵玫瑰花的故事”,展现了教育大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襟怀和睿智,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因智慧而清香四溢。因此,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做“三气”型的智慧教师:
书香的气息——好学习。在信息社会,教师不但要善于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更要善于培养学生选择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保持学习“饥饿感”、本领“恐慌感”、竞争“危机感”,真正做到减少应酬多读书、挤出时间多学习、静下心来多思考,培植广博的知识土壤。同时学校通过实施通才教师培训,使全体教师成长为“精通一门学科教学、熟悉一门学科教学”的群体,也符合《纲要》的新理念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新要求。
哲思的气韵——勤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育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思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教学反思越来越凸显它的作用,我们的教师要增强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养成反思习惯,做到在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边提高。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微格”教室,也可以通过学生受教反馈,搭建教学反思平台,提供教学数据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高远的气质——有境界。境界是指人生修养所达到的高远层面,是一种愿意为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做出牺牲的高尚人格,也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坚守个人角色和社会责任的情怀。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人格境界是智慧教师素养中最核心的根本。时代需要境界高远的教师,我们的教师要摒弃世俗,修心修德,成长为有境界的教师,则课堂教学自成高格,学生生命自成高格。
3 打造能思想的特质学生个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清醒认识到教育质量体现在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认知水平、身心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成为能思想、有特质、会成长的“真人”,正如北师大教授肖川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阐明的:“成功的教育应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了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创设“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育人氛围,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堂课中的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人”“自由幸福的人”。
丰盈文化新内质,为提升学校综合软实力助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软实力的精华体现,是学校绵延发展的源头活水。特色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是增强学校活力、形成品牌个性、扩大社会影响、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措施,是创新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有尊严地生存、可持续地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地丰盈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稳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 建构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深厚底蕴的重要体现,而校园精神更是校园文化的魂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哲学,它决定着学校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一所有底气的、成功的学校是应该有其特有的精神的。正如一个成熟的文化人一样,精神,能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间不经意地展示其迷人的气质,学校精神同样能让接触学校了解学校的人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学校理念(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行为准则(如师生行为规范、制度)、视觉听觉(如生态环境、校标、校徽、校旗、校歌)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一所学校人文底蕴的薄厚,长期的累积与传承便养成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而要建构先进健康的学校精神文化,必须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外延、表现形式、内容、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