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员德育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需要而提出的新理念,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全员德育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只有树立全员理念,优化全员环境,建立全员机制,开辟全员渠道,才能产生良好的德育效应。但是,如何实施全员德育?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立足于全员德育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澄清德育误区。明确全员德育内涵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诸如在理论上把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划分作为学校分工依据,在实践上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把德育工作认定为学生管理干部、班主任的事情等等。这样,导致班主任德育效果不突出,任课教师德育能力弱化,其他非教学人员不闻不问,成为当前学校普遍现象。要实施全员德育,首先必须明确全员德育的内涵,澄清德育中的错误想法,纠正德育中的不当做法。
从实施对象看,全员德育,顾名思义,是全体成员参与德育。一方面,德育工作不只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的事情,还是包括任课教师、非任课的其他教师和管理者,以及学校其他非教学岗位员工的事情。岗位、分工的不同,德育的方式、方向会有差异,但参与德育的总原则是不变的。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教职工的专利,社会成员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可以是实施德育者,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更好,应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德育主动性、主体性,拓宽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学生的德育方式和手段。
从实施时空范围看,全员德育不能只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段,要将德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德育的熏陶,道德的约束。全员德育也不应只局限于校园之内,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学校要建立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机制,建立一个立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家庭、社区、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大环境和大德育局面。
从受教育对象看,全员德育要克服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针对表现不好的“差生”的局面,还要针对好生,使其有更好的提升,更要关注中等生,不能使其处于无人问津的边缘化状态。
总之,全员德育就是要建立“德育为先,全面渗透;教师为主,全员参与;学校为主,社会配合”的工作原则,要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态势。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以德育德理念
德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互换,思想与思想的撞击,人格与人格的感染,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德育的基础,必须以德育德。教师不仅是道德精神的主要传授者,更是道德精神的体现者,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尚未成型的道德人格。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实施全员德育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师德建设。
1 开展“师德宣誓”活动
在全校教职工中发起师德誓词征集活动,形成了与我校职教特色和校园文化相匹配的誓词,并在有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庄严宣誓,自觉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全员德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开展党员、干部“红袖章”活动
与学生干部共同值日,巡查校园,一级带着一级,层层抓示范,发挥共产党员和管理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在当前校园突发暴力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我校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学生违纪率,有效地确保了校园的和谐平安。
3 开展师风表率活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全员德育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做到要求学生做的,教职工带头做到,禁止学生做的,教职工坚决不做。具体落实为五要五不要: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嚼槟榔,不带餐进校园,不迟到早退,不穿奇装异服,不随地吐痰;见了果皮纸屑要弯腰捡起,见了不良行为要出面制止,遇到救灾济困要爱心奉献,积极上进终身学习要做榜样表率。
4 建立“首见”负责制
所有教职工都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论是否属于本职工作范围,都应该按照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处理,谁发现谁负责,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构筑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管理网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全员德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常、广泛的“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为全员德育创造了良好开局。
倡导“快乐德育”理念,增强德育持续动力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德育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外在感受的内化过程,任何强加的、压迫式的德育,都是不受欢迎的,也是无用的。同时,德育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一把理性的筛子,对于不能引起内心愉悦、心灵感悟的东西必将被排除在外。当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与学生的愿望相吻合,势必也就不能为学生内心所接纳。如果作为德育的接受者——学生感受不到德育的快乐,作为德育的实施者——教师也不可能感受到快乐。这必然造成德育的低效结局!这是德育中的基本规律。
针对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生素质较低、违纪反复性较多、管理难度较大,学生普遍表现不自信、不快乐、不爱学习,导致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我校从德育工作着手,积极探索出能让学生“快乐参与,快乐接受,快乐成长”的体验式“快乐德育”新途径。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它强调从心开始,为学生创设一种快乐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对道德加以理解,并加以内化,提升道德修养。“快乐德育”的核心是体验,过程是快乐,目标是实效。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生活的、快乐的、体验的”德育模式。其主要内涵为构建完备的教学系统,从生活中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打造快乐德育等。其结构涵盖德育课堂、主题班会、德育实践、广播教育、成长训练、学校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六个体验式“快乐德育”课程模块,即搏卡拉校园拓展训练、搏卡拉成长训练(职业素养训练、生存训练)、校园7s管理、校园文化生活、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自治与创业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人校三篇、常规三课”的学习,即:校园拓展训练——搏卡拉快乐之旅篇、搏卡拉成长训练篇、校园7s管理篇和主题班会课、校园文化生活课、就业和创业实训课。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快乐不仅仅是来自道德教化的情感体验,学 生的快乐更来自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这才是更为持久的快乐!与“快乐德育”理念相呼应的是,我校提出打造“快乐、动态、合作、高效”的课堂新观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大胆提出变讲台为舞台,还学生真正的话语权;变教案为学案,教学重心转向全体学生;变听课为观课,全程关注课堂反响;变个体为小组,倡导团队合作学习;变单向为互动,实施多元评价等新的观点、新的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较为广泛地推广使用了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仿真法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目前,快乐动态合作课堂初现雏形,初步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预期目标,学生课堂睡觉率明显减少,学期流失率明显降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强化全员机制。夯实薄弱环节
实施全员德育,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积极投身德育实践,把育人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重在机制的建设,重中之重在于对薄弱环节的强化。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弱化,都会产生“木桶效应”,造成德育的低效。班主任要加强德育管理水平,任课教师要参与班级管理,非教学人员要发挥岗位育人功能是我校强化全员德育机制的重要手段。
1 畅通五条育人渠道,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五条育人渠道,建立校内立体化管理模式。学校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安全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生科、教务科、团委、保卫科、专业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由主管学生、安全工作副校长牵头,学生科、团委、保卫科、班主任为其主要队伍,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教书育人渠道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牵头,会同教务科、教研科、专业部,主要负责教书育人、教风学风建设等;服务育人渠道由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副校长牵头,会同行政科、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生食宿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等;管理育人渠道由工会主席牵头,会同督导办、党政办等,负责调查研究,沟通信息,传达学校精神,反馈学生意见等;前景育人渠道由主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牵头,会同招生、就业、培训等科室,主要负责学生招生、补习、就业、培训,确保学生招得进,送得出,前景好,有发展。这些渠道互相依存,互相沟通,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局面有了较为科学的机制保障。
2 建立副班主任制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任课教师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得天独厚优势,但如果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对于任课教师,我校积极倡导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副班主任制度。其具体职责为落实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和学习上的辅导;特别强调对特殊生的管理,对违纪学生的管理,对学生放学返家时的管理,对寄宿生的管理和对节假日留校学生的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智能、志趣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生智力基础、体质基础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循序渐进地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讲,副班主任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者。
尽管副班主任制只是班主任工作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不能代替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全面的教育管理。但是,它从班主任个体负责制转变为教师群体负责制,它以导为主,以管为辅,导管结合,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有利于强化对学生的管理,融洽师生间情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全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优化全员育人的格局。
3 为非教学人员搭建德育平台
学校非教学人员是一支在德育工作中常常被忽视的、作用较为突特的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我校在切实做好既定的德育工作基础上,着力强化总务、后勤人员,中层干部和行政辅助人员等常常被视为是远离德育第一线的人员和环节。对总务、后勤人员,学校强化“微笑服务”“全天候服务”,要求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对遇到的学生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指出,敢于教育,及时教育。对中层干部,要象任课教师担任副班主任一样,建立德育导师制,指向明确地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德育联系对象,要不定期地与学生交心,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并做好访谈记录,做学生的心灵守护神。对行政辅助人员,要求他们立足岗位为学生服好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将体育器材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延伸到每天放学以后,在运动场、篮球场等地协助体育老师维持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秩序,为学生准备球类等活动器材;将图书报刊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员的工作时间延长到节假日,利用所管辖的场地、设备为学生提供图书报刊、专业实训器材、电脑设备等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或工具。这些工作为非一线教学人员搭建了开展德育的平台,使其能够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参与、配合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自信心和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近了非教学人员,获得了优质服务,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和人情味。
4 完善全员德育评价机制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评价才好激励。评价是导向、激励与强化的有效手段,全员德育的实施也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全员德育管理考核办法采用周通报、月小结、期表彰的方式,通报全员德育中出现的问题,小结教职员工月德育积分情况,表彰全员德育的优秀参与者,评选出十位全员德育骨干,十位德育标兵,十位德育积极分子及德育先进集体(科室)若干个。在具体的评价中实施德育积分制,将教职工的德育工作项目量化为一定的积分。教职工在规定的项目中达不到要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加分:第一,认领后进生。认领人通过细致的工作使后进生发生明显改变,并得到被认领学生的认可,可以加分;第二,认领后进寝室。在保证寝室成员没有重大违纪事件的前提下,经认领人教育、帮助后能达到三星、四星、五星级寝室标准,分别累加德育积分;第三,首见责任制。凡是校园内及周边首见任何一件事,能尽职尽责地单独处理或上报协助处理都可以加分。
总之,学校在实施全员德育的过程中坚持日日有记载,月月有量化,事事有评价,树标兵,抓榜样,促和谐,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环境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发挥学生主体性,完善自我德育机制
德育是学生的德育,德育的主体是
澄清德育误区。明确全员德育内涵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诸如在理论上把德育、智育、体育等的划分作为学校分工依据,在实践上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把德育工作认定为学生管理干部、班主任的事情等等。这样,导致班主任德育效果不突出,任课教师德育能力弱化,其他非教学人员不闻不问,成为当前学校普遍现象。要实施全员德育,首先必须明确全员德育的内涵,澄清德育中的错误想法,纠正德育中的不当做法。
从实施对象看,全员德育,顾名思义,是全体成员参与德育。一方面,德育工作不只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的事情,还是包括任课教师、非任课的其他教师和管理者,以及学校其他非教学岗位员工的事情。岗位、分工的不同,德育的方式、方向会有差异,但参与德育的总原则是不变的。另一方面,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教职工的专利,社会成员也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可以是实施德育者,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学生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更好,应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德育主动性、主体性,拓宽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学生的德育方式和手段。
从实施时空范围看,全员德育不能只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段,要将德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德育的熏陶,道德的约束。全员德育也不应只局限于校园之内,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巨大,学校要建立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机制,建立一个立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家庭、社区、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大环境和大德育局面。
从受教育对象看,全员德育要克服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针对表现不好的“差生”的局面,还要针对好生,使其有更好的提升,更要关注中等生,不能使其处于无人问津的边缘化状态。
总之,全员德育就是要建立“德育为先,全面渗透;教师为主,全员参与;学校为主,社会配合”的工作原则,要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态势。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以德育德理念
德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互换,思想与思想的撞击,人格与人格的感染,高尚的师德师风是德育的基础,必须以德育德。教师不仅是道德精神的主要传授者,更是道德精神的体现者,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尚未成型的道德人格。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实施全员德育的前提条件。为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师德建设。
1 开展“师德宣誓”活动
在全校教职工中发起师德誓词征集活动,形成了与我校职教特色和校园文化相匹配的誓词,并在有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庄严宣誓,自觉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增强了全校教职工全员德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开展党员、干部“红袖章”活动
与学生干部共同值日,巡查校园,一级带着一级,层层抓示范,发挥共产党员和管理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在当前校园突发暴力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我校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学生违纪率,有效地确保了校园的和谐平安。
3 开展师风表率活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全员德育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做到要求学生做的,教职工带头做到,禁止学生做的,教职工坚决不做。具体落实为五要五不要: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嚼槟榔,不带餐进校园,不迟到早退,不穿奇装异服,不随地吐痰;见了果皮纸屑要弯腰捡起,见了不良行为要出面制止,遇到救灾济困要爱心奉献,积极上进终身学习要做榜样表率。
4 建立“首见”负责制
所有教职工都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论是否属于本职工作范围,都应该按照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处理,谁发现谁负责,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构筑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管理网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全员德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常、广泛的“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为全员德育创造了良好开局。
倡导“快乐德育”理念,增强德育持续动力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德育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外在感受的内化过程,任何强加的、压迫式的德育,都是不受欢迎的,也是无用的。同时,德育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一把理性的筛子,对于不能引起内心愉悦、心灵感悟的东西必将被排除在外。当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与学生的愿望相吻合,势必也就不能为学生内心所接纳。如果作为德育的接受者——学生感受不到德育的快乐,作为德育的实施者——教师也不可能感受到快乐。这必然造成德育的低效结局!这是德育中的基本规律。
针对中职学校普遍存在学生素质较低、违纪反复性较多、管理难度较大,学生普遍表现不自信、不快乐、不爱学习,导致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我校从德育工作着手,积极探索出能让学生“快乐参与,快乐接受,快乐成长”的体验式“快乐德育”新途径。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它强调从心开始,为学生创设一种快乐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对道德加以理解,并加以内化,提升道德修养。“快乐德育”的核心是体验,过程是快乐,目标是实效。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生活的、快乐的、体验的”德育模式。其主要内涵为构建完备的教学系统,从生活中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打造快乐德育等。其结构涵盖德育课堂、主题班会、德育实践、广播教育、成长训练、学校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六个体验式“快乐德育”课程模块,即搏卡拉校园拓展训练、搏卡拉成长训练(职业素养训练、生存训练)、校园7s管理、校园文化生活、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自治与创业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人校三篇、常规三课”的学习,即:校园拓展训练——搏卡拉快乐之旅篇、搏卡拉成长训练篇、校园7s管理篇和主题班会课、校园文化生活课、就业和创业实训课。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快乐不仅仅是来自道德教化的情感体验,学 生的快乐更来自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这才是更为持久的快乐!与“快乐德育”理念相呼应的是,我校提出打造“快乐、动态、合作、高效”的课堂新观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大胆提出变讲台为舞台,还学生真正的话语权;变教案为学案,教学重心转向全体学生;变听课为观课,全程关注课堂反响;变个体为小组,倡导团队合作学习;变单向为互动,实施多元评价等新的观点、新的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较为广泛地推广使用了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仿真法等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目前,快乐动态合作课堂初现雏形,初步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预期目标,学生课堂睡觉率明显减少,学期流失率明显降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强化全员机制。夯实薄弱环节
实施全员德育,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积极投身德育实践,把育人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重在机制的建设,重中之重在于对薄弱环节的强化。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弱化,都会产生“木桶效应”,造成德育的低效。班主任要加强德育管理水平,任课教师要参与班级管理,非教学人员要发挥岗位育人功能是我校强化全员德育机制的重要手段。
1 畅通五条育人渠道,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五条育人渠道,建立校内立体化管理模式。学校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安全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生科、教务科、团委、保卫科、专业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由主管学生、安全工作副校长牵头,学生科、团委、保卫科、班主任为其主要队伍,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教书育人渠道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牵头,会同教务科、教研科、专业部,主要负责教书育人、教风学风建设等;服务育人渠道由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副校长牵头,会同行政科、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生食宿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等;管理育人渠道由工会主席牵头,会同督导办、党政办等,负责调查研究,沟通信息,传达学校精神,反馈学生意见等;前景育人渠道由主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牵头,会同招生、就业、培训等科室,主要负责学生招生、补习、就业、培训,确保学生招得进,送得出,前景好,有发展。这些渠道互相依存,互相沟通,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局面有了较为科学的机制保障。
2 建立副班主任制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任课教师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得天独厚优势,但如果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对于任课教师,我校积极倡导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副班主任制度。其具体职责为落实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和学习上的辅导;特别强调对特殊生的管理,对违纪学生的管理,对学生放学返家时的管理,对寄宿生的管理和对节假日留校学生的管理。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发现学生情感、智能、志趣等方面的特点,鼓励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生智力基础、体质基础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循序渐进地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讲,副班主任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者。
尽管副班主任制只是班主任工作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不能代替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全面的教育管理。但是,它从班主任个体负责制转变为教师群体负责制,它以导为主,以管为辅,导管结合,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有利于强化对学生的管理,融洽师生间情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全校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与能力,优化全员育人的格局。
3 为非教学人员搭建德育平台
学校非教学人员是一支在德育工作中常常被忽视的、作用较为突特的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我校在切实做好既定的德育工作基础上,着力强化总务、后勤人员,中层干部和行政辅助人员等常常被视为是远离德育第一线的人员和环节。对总务、后勤人员,学校强化“微笑服务”“全天候服务”,要求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对遇到的学生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指出,敢于教育,及时教育。对中层干部,要象任课教师担任副班主任一样,建立德育导师制,指向明确地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德育联系对象,要不定期地与学生交心,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辅导,并做好访谈记录,做学生的心灵守护神。对行政辅助人员,要求他们立足岗位为学生服好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将体育器材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延伸到每天放学以后,在运动场、篮球场等地协助体育老师维持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秩序,为学生准备球类等活动器材;将图书报刊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员的工作时间延长到节假日,利用所管辖的场地、设备为学生提供图书报刊、专业实训器材、电脑设备等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或工具。这些工作为非一线教学人员搭建了开展德育的平台,使其能够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参与、配合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自信心和热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近了非教学人员,获得了优质服务,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和人情味。
4 完善全员德育评价机制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评价才好激励。评价是导向、激励与强化的有效手段,全员德育的实施也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全员德育管理考核办法采用周通报、月小结、期表彰的方式,通报全员德育中出现的问题,小结教职员工月德育积分情况,表彰全员德育的优秀参与者,评选出十位全员德育骨干,十位德育标兵,十位德育积极分子及德育先进集体(科室)若干个。在具体的评价中实施德育积分制,将教职工的德育工作项目量化为一定的积分。教职工在规定的项目中达不到要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加分:第一,认领后进生。认领人通过细致的工作使后进生发生明显改变,并得到被认领学生的认可,可以加分;第二,认领后进寝室。在保证寝室成员没有重大违纪事件的前提下,经认领人教育、帮助后能达到三星、四星、五星级寝室标准,分别累加德育积分;第三,首见责任制。凡是校园内及周边首见任何一件事,能尽职尽责地单独处理或上报协助处理都可以加分。
总之,学校在实施全员德育的过程中坚持日日有记载,月月有量化,事事有评价,树标兵,抓榜样,促和谐,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环境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发挥学生主体性,完善自我德育机制
德育是学生的德育,德育的主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