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新形势下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形式、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能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乐观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能够在美好的音乐世界中感受到高尚的情操。基于此,对新形势下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德育途径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音乐;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本身的重要性,并通过做好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方法,从而确保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保障与提升。
一、以兴趣激发为先导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调整音乐课堂内容,完善课程设计,让学生从文化课的高考压力解脱出来,主动投入到音乐的享受和学习中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投其所好”。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音乐爱好,结合教材选取学生喜欢的元素为案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中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的体验感,以此增强兴趣。二是“推陈出新”。借助学生的猎奇心理,用新音乐和新事物打动他们。如在赏析经典音乐作品时,结合时下流行的话语赋予作品新解,引导学生探讨这样的理解正确与否,以此激发参与。
二、、借助音乐故事渗透德育
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爱国教育,通过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能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将“唱”作为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听不够重视。所以,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用耳朵聆听,用心体会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故事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能够在音乐鉴赏环节中用心去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我和我的祖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创作赞美祖国的歌词,在教学的互动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将歌词与灵感进行有效结合,灵活处理主歌和副歌之间的关系,并且追求格式、内容主题与旋律上的协调。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歌词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充分掌握作品中的真实情感。最后,教师在教授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歌曲旋律和创作风格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美。
三、充实音乐内容
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特征作为教学重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所包含的正能量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确保学生能够了解整个音乐乐章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行有效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与音乐内容的共鸣性,需要先对所要教学的音乐内容加以分析,不仅要让自己能够领悟,同时还要确保在教学时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应的德育教育思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自身的优点与优势进行较为有效的挖掘。例如,在进行《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展现出来,通过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山川河流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民族自豪感。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水平也已经趋近于成熟,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将自身的主观意识带入到教学之中,而是要给学生足夠的思想空间,学生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脑海里会将之前所看到的山河内容与歌词相结合,了解并且分析歌词的内涵情况,以此提高学生对国家的热爱程度与依赖性。
四、关注综合,凸显音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诗歌、历史三者的互通融合为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忆秦娥-娄山关》以生动的诗歌语言描绘了一幅冬日行军图,气势豪迈的诗词已将革命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音乐曲调的加入更凸显了诗歌的旋律感与悲壮美,诗词理解与音乐鉴赏的结合既是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更在鉴赏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课堂“燃”起来。音乐教材中“人民音乐家”“峥嵘岁月”“共筑中国梦”这几个章节与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这几个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鉴赏歌曲。音乐鉴赏与历史知识回顾的结合为“四史教育"在普通高中的开展提供了新路径。又如: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作为“峥嵘岁月”这一章节的拓展鉴赏内容。通过欣赏舞剧片段,学生们能在沉浸式的鉴赏体验中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衬托的人物性格,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情感有更深入的体会。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的内化与提升,使德育的内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丰富了音乐艺术在德育中的价值。音乐德育价值的守正与创新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路来源。
参考文献
[1]马维斌.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J].北方音乐,2019,39(19):160-161.
[2]李云.浅析当代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读写算,2019(27):29.
[3]高菁.新形势下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德育途径探究[J].吉林教育,2019(24):34-35.
关键词:新形势;高中音乐;德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本身的重要性,并通过做好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方法,从而确保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保障与提升。
一、以兴趣激发为先导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调整音乐课堂内容,完善课程设计,让学生从文化课的高考压力解脱出来,主动投入到音乐的享受和学习中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投其所好”。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音乐爱好,结合教材选取学生喜欢的元素为案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中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的体验感,以此增强兴趣。二是“推陈出新”。借助学生的猎奇心理,用新音乐和新事物打动他们。如在赏析经典音乐作品时,结合时下流行的话语赋予作品新解,引导学生探讨这样的理解正确与否,以此激发参与。
二、、借助音乐故事渗透德育
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爱国教育,通过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能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将“唱”作为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听不够重视。所以,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用耳朵聆听,用心体会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故事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能够在音乐鉴赏环节中用心去听,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我和我的祖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创作赞美祖国的歌词,在教学的互动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将歌词与灵感进行有效结合,灵活处理主歌和副歌之间的关系,并且追求格式、内容主题与旋律上的协调。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歌词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充分掌握作品中的真实情感。最后,教师在教授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歌曲旋律和创作风格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的美。
三、充实音乐内容
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特征作为教学重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所包含的正能量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确保学生能够了解整个音乐乐章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行有效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与音乐内容的共鸣性,需要先对所要教学的音乐内容加以分析,不仅要让自己能够领悟,同时还要确保在教学时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应的德育教育思想,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自身的优点与优势进行较为有效的挖掘。例如,在进行《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展现出来,通过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山川河流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民族自豪感。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水平也已经趋近于成熟,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将自身的主观意识带入到教学之中,而是要给学生足夠的思想空间,学生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脑海里会将之前所看到的山河内容与歌词相结合,了解并且分析歌词的内涵情况,以此提高学生对国家的热爱程度与依赖性。
四、关注综合,凸显音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诗歌、历史三者的互通融合为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忆秦娥-娄山关》以生动的诗歌语言描绘了一幅冬日行军图,气势豪迈的诗词已将革命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音乐曲调的加入更凸显了诗歌的旋律感与悲壮美,诗词理解与音乐鉴赏的结合既是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更在鉴赏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课堂“燃”起来。音乐教材中“人民音乐家”“峥嵘岁月”“共筑中国梦”这几个章节与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这几个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鉴赏歌曲。音乐鉴赏与历史知识回顾的结合为“四史教育"在普通高中的开展提供了新路径。又如: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作为“峥嵘岁月”这一章节的拓展鉴赏内容。通过欣赏舞剧片段,学生们能在沉浸式的鉴赏体验中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衬托的人物性格,对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情感有更深入的体会。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的内化与提升,使德育的内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深化。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丰富了音乐艺术在德育中的价值。音乐德育价值的守正与创新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思路来源。
参考文献
[1]马维斌.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J].北方音乐,2019,39(19):160-161.
[2]李云.浅析当代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读写算,2019(27):29.
[3]高菁.新形势下高中音乐课程中的德育途径探究[J].吉林教育,2019(2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