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懂教育的仁人志士都认同:学校工作重在育人,教学(训练学生掌握知识、技巧)倒在其次。但是看得见的教育实效却难在育人上立竿见影地体现,这在普遍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氛围中,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被挤占到次要从属地位,再加上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使得德育工作的的实效又大打折扣,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德育工作的费、慢、差现状给一线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要想实现德育工作的高效率,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德育对象的特征。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更务实、更人性,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少学生有讲金钱地位,讲实惠思想,而且有很多学生认为有权就会有钱,权与钱是往往可以划等号的。“报效祖国,服务大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已渐渐消退,未来追求也以收入高工作轻松为幸福,轻视精神价值,呈现实用化倾向。
今天的青少年还表现出“人小鬼大,看透一切,我什么都懂的心理”,最不喜欢听人说教,很多时候对自己真的是毫不谦虚。并且独生子女出身的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协作意识越来越差。而此时的他们是最需要得到正确的引领和点拨的。
当如今的青少年呈现这一特征时,反观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难发现德育效果差的原因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还不强,德育方法呆板、活动形式单一,重说教,轻实践,缺乏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动活泼的新颖的德育形式。通俗地讲,就是目前的德育内容很不合当今青少年的胃口。所以,根据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的德育应讲求“静水流深”,多一些浸润,少一些说教;设若能明此法,德育的效果何愁不能实现。
根据我校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的实践经验,我发现实现德育工作实效化的最好方法是将生活德育化,德育无痕化。
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绝大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智育知识,更多的是要在学校生活成长。我们将与其有关的德育内容细致化,生活化,无痕化,将德育内容溶解在生活之水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德育就会流通到他们的血液中了。为此,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做文章,使德育工作上了个台阶。
第一、加强德育环境建设,重视氛围的力量。一方面在校园设施上搞好绿化、美化、净化,陶冶学生情操,四季常绿的香樟;状如虬龙的紫藤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傲霜挺立的腊梅无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生活的启迪。学校特殊的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潜在的非强制的持久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走在美丽的校园里,低头看见“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香”的温馨提醒;抬头仰望“成材先立本,立本先明理”人生格言或是本班的爱校树警语,会顿然生出或自律的行动,或自豪的情感。长久的熏陶就会变成行动的必然,何愁德育不见实效呢?教育人需要一种精神氛围,以使人维持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我们通过“和”字校训、以及学校的优良传统等营造特殊的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来激励、引导校园行为;通过开展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的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在校园思想建设上,培养优良的校风和教风,也是我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重视德育生活细节,使德育贴近生活,便于行动。作为塑造灵魂的德育,既不能滞后,也不能严重超越现实生活,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言行统一,在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其实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不是让学生循规蹈矩;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性”。如有同情心、责任心、尊重人等。德育就是弘扬其“人性”,使之回归自然,充满爱心。让学生懂得“为何而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品德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用一种更广泛的伦理思维去审视自然、社会和人的方方面面,做出伦理上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上的抉择。我们的各类社团活动和班级试验田给学生提供了德育行动基础,我相信“阳光小队”的成员挖完校园内的口香糖残渣后不会再随地乱吐了;以为学习辛苦缺乏学习责任心的孩子在坌完班级责任田,撒下种子的那一刻责任意识会得到增强的。
第三、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坚持德育活动的多样性。“灵活多样是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一个保证。这里包括德育内容的多样性;德育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德育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利用各节假日和纪念日、班团队活动和升旗仪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除掉学生心田的杂草,在学生心田里种上“庄稼”。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德育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情趣性,对学生动之以情,授之以趣。在课内设置各种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的方法和手段,加大学生参与度。我们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现实问题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用“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形成“授”和“受”互动关系,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所以,德育要抓出实效,要“立”字当头,要坚持德育活动的多样性,在活动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让爱包围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识之士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思想品德教育要向社会、家庭延伸和拓宽,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社会、家庭要求一致的教育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为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我们通过家长学校、校信通、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及时交流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建议。
蔡元培说“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要重在实行。”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要认识正确,路子对头,工作扎实,开拓创新,德育工作大有可为,德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让我们改正理论性德育过多,实践性德育太少的缺点,克服德育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共同来关注青少年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之未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要想实现德育工作的高效率,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德育对象的特征。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更务实、更人性,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不少学生有讲金钱地位,讲实惠思想,而且有很多学生认为有权就会有钱,权与钱是往往可以划等号的。“报效祖国,服务大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已渐渐消退,未来追求也以收入高工作轻松为幸福,轻视精神价值,呈现实用化倾向。
今天的青少年还表现出“人小鬼大,看透一切,我什么都懂的心理”,最不喜欢听人说教,很多时候对自己真的是毫不谦虚。并且独生子女出身的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协作意识越来越差。而此时的他们是最需要得到正确的引领和点拨的。
当如今的青少年呈现这一特征时,反观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难发现德育效果差的原因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还不强,德育方法呆板、活动形式单一,重说教,轻实践,缺乏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动活泼的新颖的德育形式。通俗地讲,就是目前的德育内容很不合当今青少年的胃口。所以,根据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我们的德育应讲求“静水流深”,多一些浸润,少一些说教;设若能明此法,德育的效果何愁不能实现。
根据我校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的实践经验,我发现实现德育工作实效化的最好方法是将生活德育化,德育无痕化。
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绝大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智育知识,更多的是要在学校生活成长。我们将与其有关的德育内容细致化,生活化,无痕化,将德育内容溶解在生活之水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德育就会流通到他们的血液中了。为此,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做文章,使德育工作上了个台阶。
第一、加强德育环境建设,重视氛围的力量。一方面在校园设施上搞好绿化、美化、净化,陶冶学生情操,四季常绿的香樟;状如虬龙的紫藤萝;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傲霜挺立的腊梅无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生活的启迪。学校特殊的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潜在的非强制的持久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走在美丽的校园里,低头看见“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香”的温馨提醒;抬头仰望“成材先立本,立本先明理”人生格言或是本班的爱校树警语,会顿然生出或自律的行动,或自豪的情感。长久的熏陶就会变成行动的必然,何愁德育不见实效呢?教育人需要一种精神氛围,以使人维持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我们通过“和”字校训、以及学校的优良传统等营造特殊的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来激励、引导校园行为;通过开展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的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在校园思想建设上,培养优良的校风和教风,也是我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重视德育生活细节,使德育贴近生活,便于行动。作为塑造灵魂的德育,既不能滞后,也不能严重超越现实生活,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言行统一,在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其实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不是让学生循规蹈矩;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性”。如有同情心、责任心、尊重人等。德育就是弘扬其“人性”,使之回归自然,充满爱心。让学生懂得“为何而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品德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用一种更广泛的伦理思维去审视自然、社会和人的方方面面,做出伦理上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上的抉择。我们的各类社团活动和班级试验田给学生提供了德育行动基础,我相信“阳光小队”的成员挖完校园内的口香糖残渣后不会再随地乱吐了;以为学习辛苦缺乏学习责任心的孩子在坌完班级责任田,撒下种子的那一刻责任意识会得到增强的。
第三、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坚持德育活动的多样性。“灵活多样是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的一个保证。这里包括德育内容的多样性;德育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德育形式的多样性。”我们利用各节假日和纪念日、班团队活动和升旗仪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除掉学生心田的杂草,在学生心田里种上“庄稼”。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德育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情趣性,对学生动之以情,授之以趣。在课内设置各种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的方法和手段,加大学生参与度。我们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现实问题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用“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形成“授”和“受”互动关系,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所以,德育要抓出实效,要“立”字当头,要坚持德育活动的多样性,在活动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第四、让爱包围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识之士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思想品德教育要向社会、家庭延伸和拓宽,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社会、家庭要求一致的教育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为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我们通过家长学校、校信通、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及时交流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建议。
蔡元培说“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要重在实行。”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要认识正确,路子对头,工作扎实,开拓创新,德育工作大有可为,德育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让我们改正理论性德育过多,实践性德育太少的缺点,克服德育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共同来关注青少年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之未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