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对人类、对社会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信息技术课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在近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尽量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 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用这些生动、形象的作品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的导入部分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 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践,然后根据他们的实践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3 注重演示,指导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计算机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教师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
5 及时评价,充分肯定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以激励为主,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1 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用这些生动、形象的作品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的导入部分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 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践,然后根据他们的实践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3 注重演示,指导实践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计算机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教师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
5 及时评价,充分肯定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以激励为主,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