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巴陵戏作为占有重要地位的湖南主要地方戏剧种,其深受地方文化影响,尤其是湘楚文化的影响。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的艺术风格,隐射的人文情感,传达的价值观念,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通过对湘楚文化元素的运用,岳阳独有的文化元素在舞台美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帮助观众加深了对戏曲的理解,感受戏曲所要表达的湘楚文化精神。
关键词:湘楚文化 巴陵戏舞美 传承与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的“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巴陵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亦是湖南重要地方戏的剧种,其深受地方文化影响,尤其是湘楚文化的影响。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的艺术风格,隐射的人文情感,传达的价值观念,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一.巴陵戏舞美设计的基本形制
古老悠久的巴陵戏就像一个“活化石”,承载了大量湘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舞台就像一个魔术师,它可以让任何放在舞台上的东西都产生原本没有的意义,变成一种视觉符号,代表特殊的意义,为戏剧的发展发挥作用。巴陵戏的舞美设计和其他戏曲舞美设计一样,遵循“写意性”、“简约性”和“情感性”的美学原则,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李泽厚认为,关于美的感受可以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悦耳悦目,是指听觉和视觉上直观感受到的美;第二重是悦心悦意,是指心理感受到的愉悦的美;第三重是悦志悦神,是指精神层面感受到的美,这是美的感受最高级的境界。[1]
(1)人物造型。巴陵戏人物的服飾很特别,非常有民族特色,你可以看到其服饰根据人物特点,有相应的图案,和所有的戏曲服饰一样,都非常精致,但巴陵戏的服饰还加入了书法元素,把中国工笔画的技法融入服饰纹样中,色彩和款式都非常丰富。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巴陵戏的服饰形成了自成一体,带有强烈民族地域风格的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湖南的地方戏剧种类较多,其脸谱艺术经历了由简单到繁琐、从类别单一到种类丰富的长期发展,装饰趣味有着我国民族独特的造型,并形成了特有的脸谱模式,如大花脸、小花脸;笑脸、哭脸;猴脸、蝴蝶脸;红脸、黑脸、粉脸等等。巴陵戏的脸谱纯朴粗犷、天真浪漫,手法古拙,与一般人们所追求的自然美不一样,其脸谱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2)景物造型。在戏曲表演中,观众的想象与联想是景物造型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表演就是布景,这样的形式使得景物造型就是一种无形的道具,大道至简,观众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到演员的表演之中,这也为舞台艺术注入了一丝灵动和鲜活。当然,中国传统戏曲也需要一些有形的景来配合演员完成演出。
巴陵戏的布景最初是桌椅板凳等传统道具,甚至是制扎的道具,临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有了机关布景和硬片实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巴陵戏的舞台艺术表现力,舞台景物造型在如今新技术和新材料层出不穷的支持下,花样百出,丰富多彩,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二.巴陵戏舞美设计的艺术特征
(1)地域依存。巴陵戏根植于湘楚民间沃土,之所以被当地群众视为珍宝,得益于岳阳地处交通要道之助。岳阳古时称为巴陵,是湘北地区的重要城镇,滨临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交汇于此。是一个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风景优美的地方,人们生活富足,城乡的祠堂庙宇竞相修建戏台,使得巴陵戏的剧目、表演艺术的日益丰富。
(2)灵动多样。巴陵戏剧目非常多样,除了一部分取之于现实生活之外,一部分取之于历史典箱或历史传说,大部分直接取之文学作品。传统诗文、小说、话本、传奇、变文、弹词等等,是巴陵戏取之不尽的题材。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巴陵戏提炼主题,凝聚精神,运用巧思。为了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戏剧,岳阳人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舞台美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舞台的气氛。
(3)多元并储。地方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当地人文风土、历史文化的展现,但很多地方文化太保守,过于强调本体文化,突出个性,而没有和其他文化有机融合。以至地方文化在向外输出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在新时期,地方文化需要拓展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各层面的文化交流。
巴陵戏有很强的包容性,随着人们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地方戏开始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由于岳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地方戏曲交汇于此,给了巴陵戏成长的土壤。巴陵戏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戏曲的长处,并快速成长起来。
三.湘楚文化与巴陵戏舞美设计的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1)共存互惠。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的艺术风格,隐射的人文情感,传达的价值观念,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巴陵戏作为湖南重要地方戏的剧种,其深受地方文化——湘楚文化的影响。两者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正如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放性与兼容性是湘楚文化在与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带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民族气度。[2]
(2)凝聚升华。把湘楚文化融入巴陵戏的舞美设计,不仅可以更加突出巴陵戏的湖南本土特色,加大巴陵戏的传播力度,还可以让人们对湘楚文化产生更强的共鸣,让人们在观赏巴陵戏的同时,品味湘楚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强进取是湘楚文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陶铸、积淀而形成的。不管是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渔父》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寥寥数语表达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湘楚文人志士忠实、高洁的品性,他们自强进取的精神被广泛流传与传承。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参与意识与实践务实精神的“经世致用”,宋明以降理学的“经世致用”、“为天下福”的理想追求,也是湘楚文化本质内涵的核心。 四.巴陵戏舞美设计中湘楚文化元素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要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戏,由于日益强烈的文化交流障碍,从而陷入某种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许多地方戏由于未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缺乏文化生态的自我调适能力,造成观众流失和市场萎缩。
本文以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为例,《远在江湖》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和范仲淹著文《岳阳楼记》为基本史实,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共同推进,实写滕子京而虚写范仲淹,范滕一体,虚实相生。全剧在演绎滕子京身处逆境砥砺自我、奋发开拓时,始终高扬着一股浩然之气,旷怀高远的湘楚文化精神在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装饰元素。舞台美术理论学家田文曾经说过,每一次的舞台美术设计,都建立在对剧本的熟悉程度上,只有对演出材料足够了解,才能在实体空间中塑造系统的形象内容和具体的展现形式,也就是决定表演形式。为了体现该剧的地方特色,很多岳阳地区的特色元素被运用在《远在江湖》的舞台美术中。为了更加逼真地构筑《远在江湖》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设计师运用了古韵古香的巴陵特色元素,用许多具象的感性形象来营造戏剧的氛围,如古朴庄严的岳阳楼,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让人遐思的各种自然景象元素,舞台场景逼真再现了岳阳的本土风情。这样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形象中较为直接的境界,在这样感性的氛围中,我们会在意识中激起层层联想,如涟漪的湖水,荡漾开去,生产出丰富的思想感情。
2、造型手法。好的造型手法可以使演员一到舞台这个环境中就有了角色的感觉,《远在江湖》的舞美师考虑到了场景里的每一个细节,尽其所能地恢复现实状态下的摆设,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加身临其境。这部剧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造型手法,如在外景中选石植树,内景以真物代替布景。不管是写实或者写意的绘画手法,或者是突出物体特征的装饰手段,亦或是引人遐想的剪影表达,在表现手法上都力求多样化,虚实结合、重点突出是大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远在江湖》的人物造型匠心独运,因为在宋代,男子流行簪花,所以在剧中,可以看到男子簪花的造型,逼真还原了剧中时代背景所体现的人物造型。
3、色彩灯光。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灯光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照明工具了,而是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入到情景灯光的思维空间中来。如果说舞台是一组画,那么灯光就是调色板,没有灯光的衬托,再绚丽的舞台都将黯淡无光。灯光可以渲染气氛,而随着剧情的展开,戏曲的气氛并非一成不变,需要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不断发生改变。《远在江湖》的舞台美术充分运用了灯光效果,不管是为了烘托气氛制作的电闪雷鸣,还是为了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制作的灯光幻影,亦或是为了表达人物所处空间环境制作的或明朗或阴暗的光影。灯光不断随着剧情的发展需要变换着,很好的增强了演员们的艺术表现力。
五.结语
任何一个剧种的发展都离不开生养它的沃土,这个沃土就是当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巴陵戏舞美设计中的湘楚文化,是对地方戏实施文化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湘楚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要传承与保护巴陵戏就必须从湘楚文化中汲取养料,融合各地方不同剧种所长,并在吸取湘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加快地方区域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巴陵戏,可以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文化复兴。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87
[2]李阳春.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兼论优秀民族精神的培养[J].求索,2004.03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楚文化在巴陵戲舞美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YBQ059)。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区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巴陵戏舞美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126)。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关键词:湘楚文化 巴陵戏舞美 传承与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的“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巴陵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亦是湖南重要地方戏的剧种,其深受地方文化影响,尤其是湘楚文化的影响。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的艺术风格,隐射的人文情感,传达的价值观念,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一.巴陵戏舞美设计的基本形制
古老悠久的巴陵戏就像一个“活化石”,承载了大量湘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舞台就像一个魔术师,它可以让任何放在舞台上的东西都产生原本没有的意义,变成一种视觉符号,代表特殊的意义,为戏剧的发展发挥作用。巴陵戏的舞美设计和其他戏曲舞美设计一样,遵循“写意性”、“简约性”和“情感性”的美学原则,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李泽厚认为,关于美的感受可以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悦耳悦目,是指听觉和视觉上直观感受到的美;第二重是悦心悦意,是指心理感受到的愉悦的美;第三重是悦志悦神,是指精神层面感受到的美,这是美的感受最高级的境界。[1]
(1)人物造型。巴陵戏人物的服飾很特别,非常有民族特色,你可以看到其服饰根据人物特点,有相应的图案,和所有的戏曲服饰一样,都非常精致,但巴陵戏的服饰还加入了书法元素,把中国工笔画的技法融入服饰纹样中,色彩和款式都非常丰富。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巴陵戏的服饰形成了自成一体,带有强烈民族地域风格的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湖南的地方戏剧种类较多,其脸谱艺术经历了由简单到繁琐、从类别单一到种类丰富的长期发展,装饰趣味有着我国民族独特的造型,并形成了特有的脸谱模式,如大花脸、小花脸;笑脸、哭脸;猴脸、蝴蝶脸;红脸、黑脸、粉脸等等。巴陵戏的脸谱纯朴粗犷、天真浪漫,手法古拙,与一般人们所追求的自然美不一样,其脸谱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2)景物造型。在戏曲表演中,观众的想象与联想是景物造型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表演就是布景,这样的形式使得景物造型就是一种无形的道具,大道至简,观众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到演员的表演之中,这也为舞台艺术注入了一丝灵动和鲜活。当然,中国传统戏曲也需要一些有形的景来配合演员完成演出。
巴陵戏的布景最初是桌椅板凳等传统道具,甚至是制扎的道具,临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有了机关布景和硬片实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巴陵戏的舞台艺术表现力,舞台景物造型在如今新技术和新材料层出不穷的支持下,花样百出,丰富多彩,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二.巴陵戏舞美设计的艺术特征
(1)地域依存。巴陵戏根植于湘楚民间沃土,之所以被当地群众视为珍宝,得益于岳阳地处交通要道之助。岳阳古时称为巴陵,是湘北地区的重要城镇,滨临洞庭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交汇于此。是一个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风景优美的地方,人们生活富足,城乡的祠堂庙宇竞相修建戏台,使得巴陵戏的剧目、表演艺术的日益丰富。
(2)灵动多样。巴陵戏剧目非常多样,除了一部分取之于现实生活之外,一部分取之于历史典箱或历史传说,大部分直接取之文学作品。传统诗文、小说、话本、传奇、变文、弹词等等,是巴陵戏取之不尽的题材。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巴陵戏提炼主题,凝聚精神,运用巧思。为了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戏剧,岳阳人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舞台美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计,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舞台的气氛。
(3)多元并储。地方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是当地人文风土、历史文化的展现,但很多地方文化太保守,过于强调本体文化,突出个性,而没有和其他文化有机融合。以至地方文化在向外输出时,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在新时期,地方文化需要拓展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各层面的文化交流。
巴陵戏有很强的包容性,随着人们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地方戏开始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由于岳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地方戏曲交汇于此,给了巴陵戏成长的土壤。巴陵戏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他戏曲的长处,并快速成长起来。
三.湘楚文化与巴陵戏舞美设计的关系及其文化内涵
(1)共存互惠。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呈现的艺术风格,隐射的人文情感,传达的价值观念,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巴陵戏作为湖南重要地方戏的剧种,其深受地方文化——湘楚文化的影响。两者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正如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放性与兼容性是湘楚文化在与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带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民族气度。[2]
(2)凝聚升华。把湘楚文化融入巴陵戏的舞美设计,不仅可以更加突出巴陵戏的湖南本土特色,加大巴陵戏的传播力度,还可以让人们对湘楚文化产生更强的共鸣,让人们在观赏巴陵戏的同时,品味湘楚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强进取是湘楚文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陶铸、积淀而形成的。不管是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是《渔父》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寥寥数语表达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湘楚文人志士忠实、高洁的品性,他们自强进取的精神被广泛流传与传承。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视参与意识与实践务实精神的“经世致用”,宋明以降理学的“经世致用”、“为天下福”的理想追求,也是湘楚文化本质内涵的核心。 四.巴陵戏舞美设计中湘楚文化元素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要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戏,由于日益强烈的文化交流障碍,从而陷入某种生存窘况和发展困境。许多地方戏由于未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缺乏文化生态的自我调适能力,造成观众流失和市场萎缩。
本文以新编历史剧《远在江湖》为例,《远在江湖》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和范仲淹著文《岳阳楼记》为基本史实,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共同推进,实写滕子京而虚写范仲淹,范滕一体,虚实相生。全剧在演绎滕子京身处逆境砥砺自我、奋发开拓时,始终高扬着一股浩然之气,旷怀高远的湘楚文化精神在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装饰元素。舞台美术理论学家田文曾经说过,每一次的舞台美术设计,都建立在对剧本的熟悉程度上,只有对演出材料足够了解,才能在实体空间中塑造系统的形象内容和具体的展现形式,也就是决定表演形式。为了体现该剧的地方特色,很多岳阳地区的特色元素被运用在《远在江湖》的舞台美术中。为了更加逼真地构筑《远在江湖》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设计师运用了古韵古香的巴陵特色元素,用许多具象的感性形象来营造戏剧的氛围,如古朴庄严的岳阳楼,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让人遐思的各种自然景象元素,舞台场景逼真再现了岳阳的本土风情。这样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形象中较为直接的境界,在这样感性的氛围中,我们会在意识中激起层层联想,如涟漪的湖水,荡漾开去,生产出丰富的思想感情。
2、造型手法。好的造型手法可以使演员一到舞台这个环境中就有了角色的感觉,《远在江湖》的舞美师考虑到了场景里的每一个细节,尽其所能地恢复现实状态下的摆设,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更加身临其境。这部剧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造型手法,如在外景中选石植树,内景以真物代替布景。不管是写实或者写意的绘画手法,或者是突出物体特征的装饰手段,亦或是引人遐想的剪影表达,在表现手法上都力求多样化,虚实结合、重点突出是大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远在江湖》的人物造型匠心独运,因为在宋代,男子流行簪花,所以在剧中,可以看到男子簪花的造型,逼真还原了剧中时代背景所体现的人物造型。
3、色彩灯光。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灯光已不再只是单纯的照明工具了,而是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入到情景灯光的思维空间中来。如果说舞台是一组画,那么灯光就是调色板,没有灯光的衬托,再绚丽的舞台都将黯淡无光。灯光可以渲染气氛,而随着剧情的展开,戏曲的气氛并非一成不变,需要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不断发生改变。《远在江湖》的舞台美术充分运用了灯光效果,不管是为了烘托气氛制作的电闪雷鸣,还是为了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制作的灯光幻影,亦或是为了表达人物所处空间环境制作的或明朗或阴暗的光影。灯光不断随着剧情的发展需要变换着,很好的增强了演员们的艺术表现力。
五.结语
任何一个剧种的发展都离不开生养它的沃土,这个沃土就是当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巴陵戏舞美设计中的湘楚文化,是对地方戏实施文化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湘楚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要传承与保护巴陵戏就必须从湘楚文化中汲取养料,融合各地方不同剧种所长,并在吸取湘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加快地方区域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巴陵戏,可以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文化复兴。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87
[2]李阳春.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兼论优秀民族精神的培养[J].求索,2004.03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楚文化在巴陵戲舞美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YBQ059)。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区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巴陵戏舞美设计研究”(项目编号:XSP20YBC126)。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