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探究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加的一种互动活动,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课堂有更多的交流。
  一、传授教材新知,实施合作探究教学
  一个新的知识点、一堂新课的讲授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在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获得新知识,让学生能够以直接的经验,给记忆留下印记,让知识更加牢固的记在心里。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相等来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利用已学的证明三角形的过程来找出等腰三角形的特性。如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画出图形,已知在△ABC中,AB=AC,请写出求证的过程,证明∠B=∠C。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由已知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以及已知两条边求三角形另一条边的定理就可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三条边相等。这是作为基础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三条线是重合的。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利用开放试题,实施合作探究教学
  与开放性试题相对的就是封闭性试题,也可以说是主观题与客观题。开放性试题在数学上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它有效地弥补了封闭型题目的局限性,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泛性,而且还能够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初中的苏科版九年级中的“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去利用开放性试题,使学生自主探索,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如,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b,c都为整数),(0,0)(1,1)都是经过的整数点。让学生再写出一个经过第三个整数点的二次函数。根据这道题的特性,我们会知道这道题的答案是无穷的,而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对解题的方法,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就是这道题考察的关键,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将已知的整数点带入到原二次函数中,就可以知道a与b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已知条件中的“a,b,c都为整数”这一已知条件,根据整数的和、积、差仍为整数的原理,求出y的值。这一探究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原有条件下找到无穷的答案。
  三、探究解题策略,实施合作探究教学
  问题案例是数学的中心问题,是所学知识点内部联系的集中概括与反应,采用问题教学能够有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探究解答问题的策略,是教师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去完成的任务与学习核心。因此,在初中数学的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去发现存在于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进而解答问题,是学好初中数学的有效手段。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用”这一章节的时候。采用了这样一个题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总数129533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114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9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5701人。如果要从中获得有用信息,并且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应该选用何种统计图来表现这一数据。由于三种不同的统计图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此题的考察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沟通,潜力得到挖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选用适当的统计图。在寻找最佳统计图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去探索发现问题,然后找到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掌握了问题的内涵意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技能。
  四、师生合作互动,实施合作探究教学
  合作探究学习,不但包括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活动,而且还包括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思维是活跃而跳动的,他们往往能够抓住不同的闪光点,自主发挥,让老师都会惊讶于学生的独特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鼓励与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一起进行有效地互动。如,这样一道题: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与FE延长线相交于点G。试说明:∠BGF=∠CGF。要证明着两个角相等,可以先证明△BGC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内角相等。或者ABCD是等腰梯形,连接两中点E,F垂直,都延长汇聚点G,成等腰三角形,GF不就是中线或顶角平分线,这样两角也是相等的。学生首先都会想到证明等腰三角形,但是第二种方法也是能够解题的,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去找出不同的解法,进行有效的互动,营造一个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信、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学习数学。
其他文献
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让学生静下心去阅读,往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老师的感悟代替学生的体验。其实,在教学时教师只要“懒”那么一点点,对学生多点刺激、多点激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以目标激励人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对中学生早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教师
古典诗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凝炼、含蓄。它们或将周围的事物作为参考,然后由景生情,发表对生活、社会的某些感慨;或是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凌云壮志、或是对生活和政局的无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很多中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奥秘,因此,如何丰富课堂知识,增加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中学生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在提高他们鉴赏水平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是新时期教师在摸索古诗词教学策略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一、读懂是先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感悟的能力,缺少情感积累,写作时自然不能充分调动起内心情感,不能激发表达生活感受的欲望。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时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一、观察自然,培养情感  只有多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何谓师生关系和谐?那就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互悦纳对方,形成真纯的、至爱的情感关系;学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合作,获得健康愉悦的人际关系体验。这种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课堂上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
在语文课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谈谈你的感受”,“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批注”,“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感受”一词有非常高的“出镜率”,涉及阅读教学的有十多次。比如在阶段目标中提出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
导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相长的重要环节。手段高超的导学技巧,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还能使教材得到深度的开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导学设计,在导学艺术上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一、深研教材  我们都知道,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设计好教学案。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备课流于形式。将各种各样版本的图书资料、网络上许许多多的备课资源、自己前几年的老脚本等,
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执行者,其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初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呢?在笔者看来,班主任应提高自身修养,关注网络,沟通学校与家庭,并且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中,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提
在语文课堂中,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有趣的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启发思维;精巧的练习能巩固学生的拓展能力,环环紧扣,逐步深入。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在一堂课上仅有20 分钟左右的时间处于活跃期,而一节课有45分钟,到临近结束时,思维则反应较慢,甚至进入“休眠期”。且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得知:学习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的最初,遗忘速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众多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平台,在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教学就是抛开原来灌输性的讲课,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再通过自己研究计算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教师则通过传授学生文化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