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校本课程、“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社会热点议题讨论”“生产生活问题解决”、评价体系等方面阐明了在高中生物主题教学实践中如何培育学生“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并界定了相关概念。
关键词:社会责任;高中生物;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75-2
一、引言
2016年9月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明确“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当前对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多,在社会责任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关联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但把社会责任上升为核心素养层次,并以主题教学形式探究的很少。当前为数不少的学校在“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育方面问题多、难度大、效益不高,急需该领域探索的经验和成果,本课题是在明确“社会责任”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赋予“社会责任”新的内涵基础上,以主题教学形式研究,具有新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这一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二、概念的界定
1.社会责任。个体对社会整体承担的责任,个体在处理与社会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主题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及学生需求确定学习主题,依据确定的主题整合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主题化,学习内容可从现行教材中跨章节提取,也可从媒体、生活、社会中获取。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活动,以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努力达到由单纯的学习内容消费者向学习内容生产者和创造者转变。与传统教学比具有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学资源整合化、教学组织弹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优势。
3.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实践。培育“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应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高中生物学科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与“社会责任”有关,多渠道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社会责任”课程体系,围绕“社会责任”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三、研究内容及具体措施
1.构建以“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为主题的高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从现用高中生物教材、媒体、生活、社会等资源中整合相应的课程资源,形成四个“集成块”(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社会热点议题讨论、生产生活中问题解决),使“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立体化、生活化,并在课题研究中逐步完善。
2.以“環境保护”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教材中生态系统结构及稳定性、人与环境、生态工程等为载体系统学习环境保护的原理及措施,组织学生从媒体、生活、社会中通过网上查询、现场调查、视频录制等形式收集相关素材,丰富学习资源,提供真实的学习机会,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最终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能针对具体环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沿着“认识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生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再结合媒体上具体案例,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在研讨细胞癌变、免疫调节及身边的相关案例等学习资源基础上,形成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依据掌握的书本知识、媒体信息、生活中具体案例研讨符合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
4.以“社会热点议题讨论”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依据学生的需要、经验水平及认知能力,确定社会热点议题,如打聪明针、医院门诊严控挂抗生素、“二胎”政策等,组织学生围绕议题从教材、文献、网络媒体等处查询相关信息,先自主探究,再在网络平台或课堂上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培育对社会议题评价和决策能力。
5.以“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科有关,利用用生物学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如葡萄酒生产条件的控制、隔夜的熟菜是否能吃等。
6.构建高中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质量评价体系。“社会责任”质量的评价体系,可以引领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实践改革,有力推动“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落实。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遵循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评价体系,反复实践,逐步完善。形式多样,如系列试题、平时表现记录、档案袋等。
研究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落实,最终落脚点应是一线教师,“社会责任”主题教学整合的课程资源,使课程立体化、生活化、趣味化,更符合学生需要和认知规律,更有利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还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3]左璜.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4]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角度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
[6]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社会责任;高中生物;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75-2
一、引言
2016年9月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明确“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当前对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多,在社会责任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关联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但把社会责任上升为核心素养层次,并以主题教学形式探究的很少。当前为数不少的学校在“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培育方面问题多、难度大、效益不高,急需该领域探索的经验和成果,本课题是在明确“社会责任”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赋予“社会责任”新的内涵基础上,以主题教学形式研究,具有新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责任”这一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二、概念的界定
1.社会责任。个体对社会整体承担的责任,个体在处理与社会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主题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及学生需求确定学习主题,依据确定的主题整合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主题化,学习内容可从现行教材中跨章节提取,也可从媒体、生活、社会中获取。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活动,以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努力达到由单纯的学习内容消费者向学习内容生产者和创造者转变。与传统教学比具有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学资源整合化、教学组织弹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优势。
3.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实践。培育“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应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高中生物学科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与“社会责任”有关,多渠道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社会责任”课程体系,围绕“社会责任”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三、研究内容及具体措施
1.构建以“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为主题的高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从现用高中生物教材、媒体、生活、社会等资源中整合相应的课程资源,形成四个“集成块”(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社会热点议题讨论、生产生活中问题解决),使“社会责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立体化、生活化,并在课题研究中逐步完善。
2.以“環境保护”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教材中生态系统结构及稳定性、人与环境、生态工程等为载体系统学习环境保护的原理及措施,组织学生从媒体、生活、社会中通过网上查询、现场调查、视频录制等形式收集相关素材,丰富学习资源,提供真实的学习机会,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最终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能针对具体环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沿着“认识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生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再结合媒体上具体案例,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在研讨细胞癌变、免疫调节及身边的相关案例等学习资源基础上,形成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依据掌握的书本知识、媒体信息、生活中具体案例研讨符合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生命质量。
4.以“社会热点议题讨论”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依据学生的需要、经验水平及认知能力,确定社会热点议题,如打聪明针、医院门诊严控挂抗生素、“二胎”政策等,组织学生围绕议题从教材、文献、网络媒体等处查询相关信息,先自主探究,再在网络平台或课堂上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培育对社会议题评价和决策能力。
5.以“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为主题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科有关,利用用生物学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如葡萄酒生产条件的控制、隔夜的熟菜是否能吃等。
6.构建高中生物学科“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质量评价体系。“社会责任”质量的评价体系,可以引领以培育“社会责任”为指向的高中生物主题教学实践改革,有力推动“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落实。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遵循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评价体系,反复实践,逐步完善。形式多样,如系列试题、平时表现记录、档案袋等。
研究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落实,最终落脚点应是一线教师,“社会责任”主题教学整合的课程资源,使课程立体化、生活化、趣味化,更符合学生需要和认知规律,更有利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还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3]左璜.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4]马九克.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角度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07).
[6]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