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态度对学生有着最为直接、显著的影响。在注重教学策略的同时,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只有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启蒙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最初的语文能力。即通过教师有策略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认识、了解、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作为方法论是十分关键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从而培养自身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最终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好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一方面可以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另一方面还可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进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1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1 独立的教学思想
教师应该有完整而独立的教学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这个教学思想可能会存在需要完善之处,但是只要课前就有思考,课后能自觉地进行反思,就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没有独立教学思想的教学只能是没有方向的教学,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事实上,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伴随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与检验。
1.2 适当的教学目标
正是针对小学生作为教育接受主体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课时教学目标都有具体而特殊的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认识教学接受主体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来因人施教。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完成,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并实施。课堂的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既要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2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2.1 以好奇心带动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最好的教师。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盛的成长阶段,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之上的兴趣正是小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内驱力,是他们一切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语文教学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才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可以有效的恰当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之中,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其在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训练其思维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科学家的第一美德。”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许多小故事,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对感性的形象中进行学习,远比生硬的文字有吸引力。
2.2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一堂课顺利完成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氛围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有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可以处于最好的状态,接受新事物会比较容易。尤其作为小学生,基于其年龄和认知特点,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是促使其学习的最理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提高教学实效。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给一些赞扬给学生,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给他们以亲切感。这样,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快乐的心境,创新意识其实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再者,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要以亲切、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树立自信。最后,在教学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应一起讨论,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不要一下子就给否定,通过共同讨论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以上几点,努力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2.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将中国语文教育与欧美国家相比,就会发现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的语文教育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语言文字灌输中被动地接受,而其智力并未相应地获得提升。按照教育科学逻辑,唯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唯有在思辩中有破有立,才有心智的发展和进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习惯了相信课本知识,习惯了标准答案,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禁锢。必须打破这种禁锢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精神。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以真正的智力参与投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吸纳中来,面对问题,接受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进行创新学习。同样,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在教案备课充足准备,对于各个可能遇到的疑问能随机应变,从而引发学生对某个问题在寻求结果的同时,又能有所创新提出自己所设想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被动学习中转变为主动。而作为教师应致力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4 注重教学的互动性
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展示的舞台,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而不是发号施令的角色。时而导游把学生引入一个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时而让学生在对本节所学课程中,谈变自己对本节课的想法,并且换位思考,学生作为讲者,老师作为聆听者,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说。而在这种互动过程,老师也会从学生身上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而对于超乎本节课程内容的异想天开问题,老师可以借题发挥,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地引入另一种知识的海洋,充分显示语文课的魅力。在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教师技能的提升也起到积极作用。
3 重视日常语文教学的课堂管理
能否有效的管理课堂,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则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教学的效果。只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你是一个对日常教学非常有策略的老师,就应当全面了解每一课的主要讲习内容,结合同学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或是气候环境、或是历史环境等有目的创设每节课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气氛中,让同学们在一堂课中,除了加深本节课程内容外,还能超越本课程的课外内容,从而激发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甚至在上了当节课后,特别是有些同学,能自觉地联想起许多自己想说的话题,想知道东西……在优化教学过程,争取在一堂课内达到最佳效益,合理的安排提问时间,预习时间,讲解的时间和互动提问的时间等。在应对突发问题管理上,要有先行控制的思想和预案,比如课堂上突发性的学生问题,要做的临阵不乱,有有效的处理措施。此外,如何恰当的终止学生的讨论等问题,都是课堂管理的范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操作者,也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角,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宣伟.开放性语文学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启蒙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最初的语文能力。即通过教师有策略的引导,使学生逐步认识、了解、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作为方法论是十分关键的。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从而培养自身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最终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好的教学策略既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一方面可以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另一方面还可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进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1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1 独立的教学思想
教师应该有完整而独立的教学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这个教学思想可能会存在需要完善之处,但是只要课前就有思考,课后能自觉地进行反思,就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没有独立教学思想的教学只能是没有方向的教学,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事实上,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伴随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与检验。
1.2 适当的教学目标
正是针对小学生作为教育接受主体的特殊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课时教学目标都有具体而特殊的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认识教学接受主体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来因人施教。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完成,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并实施。课堂的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既要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2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2.1 以好奇心带动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最好的教师。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最盛的成长阶段,建立在好奇心基础之上的兴趣正是小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内驱力,是他们一切创新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语文教学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才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可以有效的恰当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之中,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其在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训练其思维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科学家的第一美德。”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许多小故事,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对感性的形象中进行学习,远比生硬的文字有吸引力。
2.2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一堂课顺利完成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氛围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有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可以处于最好的状态,接受新事物会比较容易。尤其作为小学生,基于其年龄和认知特点,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是促使其学习的最理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提高教学实效。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多给一些赞扬给学生,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给他们以亲切感。这样,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快乐的心境,创新意识其实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再者,教师应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要以亲切、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树立自信。最后,在教学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应一起讨论,尊重学生的看法,容纳不同的见解,不要一下子就给否定,通过共同讨论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以上几点,努力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2.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将中国语文教育与欧美国家相比,就会发现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国的语文教育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语言文字灌输中被动地接受,而其智力并未相应地获得提升。按照教育科学逻辑,唯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唯有在思辩中有破有立,才有心智的发展和进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习惯了相信课本知识,习惯了标准答案,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禁锢。必须打破这种禁锢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精神。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以真正的智力参与投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吸纳中来,面对问题,接受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进行创新学习。同样,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在教案备课充足准备,对于各个可能遇到的疑问能随机应变,从而引发学生对某个问题在寻求结果的同时,又能有所创新提出自己所设想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被动学习中转变为主动。而作为教师应致力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4 注重教学的互动性
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展示的舞台,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而不是发号施令的角色。时而导游把学生引入一个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时而让学生在对本节所学课程中,谈变自己对本节课的想法,并且换位思考,学生作为讲者,老师作为聆听者,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说。而在这种互动过程,老师也会从学生身上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而对于超乎本节课程内容的异想天开问题,老师可以借题发挥,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地引入另一种知识的海洋,充分显示语文课的魅力。在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教师技能的提升也起到积极作用。
3 重视日常语文教学的课堂管理
能否有效的管理课堂,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则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教学的效果。只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你是一个对日常教学非常有策略的老师,就应当全面了解每一课的主要讲习内容,结合同学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或是气候环境、或是历史环境等有目的创设每节课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气氛中,让同学们在一堂课中,除了加深本节课程内容外,还能超越本课程的课外内容,从而激发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甚至在上了当节课后,特别是有些同学,能自觉地联想起许多自己想说的话题,想知道东西……在优化教学过程,争取在一堂课内达到最佳效益,合理的安排提问时间,预习时间,讲解的时间和互动提问的时间等。在应对突发问题管理上,要有先行控制的思想和预案,比如课堂上突发性的学生问题,要做的临阵不乱,有有效的处理措施。此外,如何恰当的终止学生的讨论等问题,都是课堂管理的范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操作者,也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角,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有效的发挥主体作用,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宣伟.开放性语文学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