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美国女性在霸权环境中身份的确认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ker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描写了生活于霸权环境中的非裔美国女性的困境,她们遭受着来自白人霸权社会和黑人群体内部父权制环境的双重压迫。在霸权环境中进行身份确认时,除了需要一个和谐团结的黑人内部群体外,她们首先应该抛弃白人的审美标准,确立自身的美,同时要努力颠覆白人文化霸权,确认自身文化身份。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霸权环境 身份确认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The Affirmation of African-American Women's
   Identity in the Hegemonic Context
  ——A Post-Colonial Feminist Reading of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GUO Jiajia
  (English Department,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Luoyang, He'nan 471003)
  AbstractTony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 depicts African-American women's life dilemma in the hegemonic environment, they are suffering twofold repression from white hegemony social and internal patriarchy environment in black groups. In hegemony environment for their identification, besides need a harmonious unity of black internal groups, they first should abandon the Whites' aesthetic standards, be confident in their own beauty, and meanwhile try to overturn white cultural hegemony, confirm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Key wordsThe Bluest Eye; hegemony 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托尼·莫里森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非裔美国人。莫里森作品中的主要主题关注是当代世界中非裔美国女性的身份问题,许多评论家都赞誉她对该问题的复杂处理。《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为背景,通过塑造梦想着能够拥有蓝眼睛和长长的金黄头发的11岁非裔美国小女孩佩克拉,探讨了种族和审美标准问题。
  在后殖民主义世界中,女性除了受到性别压迫外,与殖民地时期经历相关的压迫,如种族、阶级及种族压迫等,同样也使女性在后殖民世界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主要探究作为女性的殖民主体所遭受的殖民压迫和性别歧视。由于遭受白人霸权和群体内的父权压迫,非裔美国女性作为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的群体,是一个不能表达自己独特声音的特殊群体。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来探讨遭受边缘化对待的非裔美国女性走出霸权环境并确认自身身份应采取的可能方式。
  1 非裔美国女性所生活的霸权环境
  首先,她们生活在由白人社会所确立的霸权环境中。白人霸权的施加主要体现在文化霸权的侵蚀,白人的价值观及标准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的意识中,如教育、大众媒体、宗教等,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实现霸权。正如弗朗兹·法农在《黑皮肤, 白面具》中写道:“换句话说,有一大堆道理,一系列规则慢慢地、微妙地——借助于书籍、报刊、学校及其课本、广告、电影和广播的协助——进入他的思想,逐渐形成他对这个世界和他所属群体的认识”。①
   “所有的成年人,大一些的女孩,商店、杂志、报纸、橱窗海报——整个世界都认为这个蓝眼睛、金黄头发、粉红肤色的娃娃是每个女孩都珍视的东西。”②佩克拉非常喜欢小童星秀兰·邓波,因为她非常漂亮,蓝眼睛,金黄色头发。她渴望也拥有一双蓝眼睛,还错误地认为这样她的生活就会奇迹般地好起来。这说明了佩克拉以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来看待一切,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很深。
  母亲波琳从电影中学到了白人的审美观,常常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她接受电影教育后,每看到一张脸,她都要按绝对审美标准把它归类,而这个所谓的绝对审美标准就是她从银屏上全盘接受下来的。”③通过大众媒体,主流文化的标准和价值观成功地影响非裔美国人,压抑了他们自身的文化特性及民族意识。
  此外,教育体制是一种主要且最潜在的方式。在学校里,教育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与主流文化的灌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早期教育中,种族区别与白人优越感已被深深植入黑人孩子心中。教育表面上是为了给未受教育的群体传播知识,事实上却能从意识形态上对他们加以控制。
  除了白人霸权,非裔美国女性还生活在父权制环境中,受到男性的压迫,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男性与女性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对立,同样也存在于非裔美国人群体内,正如迈克尔·瑞恩所说,“男性总是与理性、客观及富有逻辑等相联系,而女性却与主观、物质、感性及缺乏逻辑与理性等联系起来”。④
  她们地位低下,经常遭受家庭暴力。小说中,暴力时常在佩克拉的家庭中发生,乔利和妻子经常大打出手,“他把无法表达的仇恨以及无法实现的欲望全部发泄在她身上,对她的仇恨使他自己不受伤害”。⑤乔利不仅对妻子施暴,还在厨房强奸了女儿佩克拉。由于非裔美国男性在白人社会中有形无形地受到压迫,不能找到情感的发泄途径,他们将对白人的憎恨与愤怒转移到女性身上,无情地伤害、欺辱,以确立主导地位。
  2 非裔美国女性面对霸权压迫的态度与反应
  面对霸权环境,非裔美国女性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反应。一些女性将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内化于心中,力图迎合主流文化标准;而有的女性则通过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以示反抗。
  2.1 对主流文化的内化
  杰拉尔丁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将白人标准和价值观内化于心中,如审美标准、民族主义等。作为棕色肤质的非裔美国女性,她尽力压制与白人社会不相符的黑人特性,划清有色人种与黑色人种的界限,教儿子如何区别有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两者很容易区别,有色人整洁安静;黑人肮脏吵闹”。⑥对白人文化的内化导致她丧失了母爱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心理不健全。这也表明了种族主义已在非裔美国人群体内部传播开来。
  波琳也是如此,电影的巨大影响改变了她的世界观。后来,她在白人家庭里成为理想的女仆,在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却忽视了自己的家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对主流文化的内化摧毁了她和她的生活。对主流文化标准和价值观的内化使她们为了迎合白人的审美,憎恶自身的黑人特性,导致了自我憎恨。而群体内部的种族主义将削弱整个群体的力量,不利于内部团结。一些非裔美国人会忘记自己的祖先,放弃传统文化,甚至背叛自己的群体。
  2.2 对主流文化标准和价值观的解构与颠覆
  然而,并非所有的非裔美国女性都崇拜或将主流文化的标准及价值观内化于心中,一些女性力图解构或颠覆主流文化的标准。克劳迪娅坚持自己憎恨秀兰·邓波,对白人小洋娃娃的冲动就是肢解,想看看是怎么制作的。后来,她意识到,她并不是真正地恨浅肤色的莫琳,而是使她变得漂亮的那种东西。事实上,是那种白人的意识使莫琳漂亮,正如鲍森·布鲁克斯所说,“克劳迪娅后来害怕的‘东西’是非裔美国人群体已经内化于心的白人审美标准,这种标准喜欢‘混血儿’莫琳·皮尔,而不是‘又黑又丑’的佩克拉”。⑦
  这些都暗示了她尽力抵抗顺应白人审美标准的压力。她只有在后来才学着喜欢秀兰·邓波,对白人小女孩态度的转变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暗示了美的概念事实上是在社会上构建的,是人们后来在生活中所学到的,白人的审美标准是强加在非裔美国人身上的。
  得知佩克拉怀孕时,每个人都希望这个小孩死,而克劳迪娅 “希望这孩子存活——为的是与大家普遍喜爱的秀兰·邓波、莫琳·皮尔等白娃娃们抗衡”。 ⑧这种愿望表明了她对主流文化的拒绝,力争从被强加的白人标准中解放出来,她的意识表明了思想正脱离殖民压迫的束缚。这反映了非裔美国女性试图反抗主流文化的观点和思想,有助于自身意识的觉醒。
  3 非裔美国女性身份的确认
  由于遭受着双重压迫,非裔美国女性确认自身身份是非常困难的,要做一系列艰难的努力。首先要保持群体内部团结。同样遭受着白人霸权压迫,非裔美国男性和女性应该达成一种和谐的关系,非裔美国男性应真正地关心尊重女性,减轻女性痛苦,这有助于女性身份的确立。
  其次,应确立黑人自身的美与身份。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中,“black”这个词有一个表示偏见的内涵,即奴隶制、邪恶、愚蠢、肮脏、丑陋等。透过白人蔑视的注视,非裔美国人认为自己丑陋且令人反感,对自身低劣地位的内化使他们尽力地去除作为黑人身上的特点,正如佩克拉和杰拉尔丁。她们不应该将自己视为低下,而应该自信于自身的美,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骄傲。那些疏离自身价值观的人应该明白美是在社会上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天生固有存在的,应该爱自己,不再自我憎恨,重获对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念,确立自己种族的美。
  最后,应颠覆白人霸权,确立文化身份。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明及人类社会上的理性发展,是一只影响人们思维方式和行动的无形的手。白人文化霸权源自于早期帝国主义者的外部征服,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主义者的心中,也内化于被殖民者的心中。周围不正常的文化氛围导致了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情结,他们的文化身份分离,挣扎在一个身体、两种灵魂状态之中。因此,他们必须重写文化身份以确立自身的文化特点与精神。
  麦克蒂尔一家在霸权环境中并没有盲目地追随白人文化的标准,这指出了非裔美国人文化自我确立的前景。小说通过对白人文化的个别反抗,暗示了非裔美国人集体抵抗的可能性。而非裔美国女性在这种不合理的白人文化优越至上中,应唤醒自我意识,对白人文化最具危害的部分坚定地进行反抗,逃脱白人文化的樊笼,积极地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只有这样,她们才能骄傲自信地面对白人文化。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非裔美国女性来说,在遭受双重边缘化对待的霸权环境中确立自身身份是任重而道远的。最终实现的状态不是非裔美国男性与女性、白人社会与非裔美国人群体之间的对抗,而是他们之间的和谐共存。非裔美国男性应尊重并理解女性,从而使他们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而非裔美国女性也应该确立自身的美及文化身份,不能将主流文化的标准和价值观内化于心中。白人社会与非裔美国人群体之间也应达到和谐,两种文化共存,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相互成长,促进和谐并存的美好前景。只有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作为特殊群体的非裔美国女性才能更好地确立自身的身份。
  
  注释
  ①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M].朱刚编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96.
  ②③⑤⑥⑧Toni Morrison.The Bluest Eye[M].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970:20,97,37,71,148.
  ④Michael Ryan. Literary Theor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9:102.
  ⑦J. Brooks Bouson. Quiet as It’s Kept: Shame, Trauma, and Race in 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 [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0:31.
其他文献
摘要东北解放战争,知识青年是党要争取的重要力量,为此党从东北青年的思想实际和革命战争需要出发,通过组建进步青年组织,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和社会实践等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破除了盲目正统思想对东北知识青年的束缚,引导他们走上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并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中。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 东北知识青年 思想改造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    The CPC 's Ideologica
期刊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法转包、分包由来已久,由此也导致了很多安全生产事故。对承包人资质实行宽严相济的区别化管理、加强对施工资质的动态化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经济制裁无疑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施工合同 承包人资质 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Into the Question About the Contractor's Qualificati
期刊
摘要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以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意思表示是判断民事行为有无效力的关键。现实中,表意人常常因为主观上认识的错误而导致其行为并非本人真实的效果意思,直接导致的法律后果就是该表示人的民事行为的可撤销。  关键词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 重大误解 可撤销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    Shallow Analyse on the Effect
期刊
摘要文化误读是文化交流中矛盾与冲突的集中体现,是伴随文学翻译过程始终的一种客观现象。本文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文化误读的生成原因和具体表现将其划分为理解性误读和目的性误读两种类型。并根据文化误读的形成表现提出了总体解决策略,以期引起翻译界内对文化误读现象的重视。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误读 理解性误读 目的性误读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
期刊
摘要库茵芝是艺术上的大胆创新者。其作品的出色不仅表现在写生画法的独特上,更表现在世界观上。他喜欢找寻大自然中浪漫和象征的形象。通过大胆的构图和用色,以他那独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获得了罕见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一小部分库茵芝风景画作品的介绍,浅显的分析了库茵芝风景画题材的广泛性和艺术手法的多样性。  关键词库茵芝 风景画 光线 色彩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    Poetic Bri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选曲《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的分析,简述格鲁克对歌剧改革做出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格鲁克 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选曲《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改革 贡献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    Gluck 's Contributions to the Opera Reform  ——Music From an Opera "How Can I
期刊
摘要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学生退学率日益升高,这不仅是对学生及其家庭的伤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从长远来看,更是对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学业预警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生学习管理方法,在我国多所高校得以推广实施,这一机制不仅有效的改善了学生的学风,增强了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同时大大降低了学校的退学率。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业管理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好这一工作方法,同时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景区标示语翻译的特点,试图建构一种专门针对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语用翻译模式,此模式认为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标识的语境功能及其对原语读者的语境效果,并通过语境效果的预设、推理等过程找到译文对外国游客的语境关联,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境等效。  关键词语境效果 旅游景区标识语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agma
期刊
摘要大学生勤工助学是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为全面了解他们在从事勤工助学过程中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及其受到侵害的原因,本文在对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与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供更好的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基本状况  我们在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勤工助学活动的同学比例高达70%,可见大学
期刊
摘要新生代小说从日常生活和日常感受出发,以更接近现实的策略行文叙事。在叙事形式上不像新写实那样朴实自然和圆融完整,普遍呈现情节淡化和结构松散的形态,这样的艺术形式显然更有利于文本对纷乱芜杂的日常生活内容的呈现和琐碎无序的日常情感的表达。情节结构的淡化和对细节的重视表现了新生代对小说艺术的重新定位,也显示出小说美学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新生代小说 情节 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