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新课改下我们可以从学生自悟语感,教师导悟语感,课堂迁移表达等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感;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快速领悟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我们可以从诵读、品析、想象、积累、应用等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教学时,我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注重了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一、让学生自悟语感,感悟文本所蕴含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自悟自得。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通过比较句子,展开想象等,学生更能体会到父亲救子心切、信念坚定、不屈不挠,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二、教师导悟语感 ,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輸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由于长征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因此,学生对于课文中描述的内容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课前准备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此举再现红军长征的千辛万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细读鉴赏,领略诗境的环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更能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三、通过诵读教学,积淀内化语感训练。
学生的语感是需要通过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首先通过朗读去感知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文本,领悟文本的基本内容。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课文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节等,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实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课文中有不少美文佳句,这些词句往往结合多种表现手法,使描述更为生动传情。如果我们积极加强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揣摩、欣赏,采用增添、缩减、换序等方法进行品析,长期熏陶,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其次,我们要重视教师范读对学生语感训练的影响力。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如果我们教师在范读时,能读得准确传神,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文章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情与美,从而愿学和乐学。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四、利用课堂迁移表达 ,提高语感训练深度和广度。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每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坚持启发、鼓励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 语感;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快速领悟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我们可以从诵读、品析、想象、积累、应用等方面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教学时,我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注重了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一、让学生自悟语感,感悟文本所蕴含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自悟自得。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贮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在初读课文阶段,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的大概内容。在悟读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来感悟。通过比较句子,展开想象等,学生更能体会到父亲救子心切、信念坚定、不屈不挠,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二、教师导悟语感 ,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輸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由于长征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因此,学生对于课文中描述的内容难于理解。我们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课前准备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此举再现红军长征的千辛万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我们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细读鉴赏,领略诗境的环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更能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三、通过诵读教学,积淀内化语感训练。
学生的语感是需要通过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首先通过朗读去感知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文本,领悟文本的基本内容。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课文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节等,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实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课文中有不少美文佳句,这些词句往往结合多种表现手法,使描述更为生动传情。如果我们积极加强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揣摩、欣赏,采用增添、缩减、换序等方法进行品析,长期熏陶,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其次,我们要重视教师范读对学生语感训练的影响力。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如果我们教师在范读时,能读得准确传神,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文章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他们深切感受到情与美,从而愿学和乐学。教师还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四、利用课堂迁移表达 ,提高语感训练深度和广度。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在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一些说话、写话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些创设情境交谈、猜谜语、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语言感知力。 在三年级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每周一次作文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创设情境谈话、围绕一个主题演讲辩论、编演课本剧、答记者问、讲故事、演短剧等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作文时,要求学生能凭语感自行修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坚持启发、鼓励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