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科学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115-01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也就是说,合作学习要以小组为基本的单位,有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且形成教学策略体系。审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合作学习”被形式化了。看起来是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但小组成员的搭配是不是异质,有没有共同的目标,是否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就很难说了。因此如何搭配异质小组,怎样确立共同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摆在每位老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立异质小组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如果组员搭配不合理,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心理学上把性格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我们分组时可以依据不同的性格尽量搭配合适。争取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性格的人,达到一种互补和平衡。如果班级环境打造得好,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是合作的高境界,需要培养很长时间才行。另外角色不固定,轮流干,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别人的理解。
2.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的,帮学生学会选择,确立共同的目标
合作学习重要的特征是小组有共同的目标,这也是合作的原动力。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有导向性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经过文明协商,确定共同的目标。例如,讲《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时(以热空气为例),当学生在模仿热气球的实验中看到很多的現象后,便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为什么塑料袋会慢慢膨胀?”“为什么塑料袋会上升?”“为什么塑料袋最后会瘪?”这时,让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让学生任意选择,小组内肯定会有分歧,教师应适时引导:“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是最关键的?也就是对解决其他问题有引导作用的。”一句话的启示,使学生有了共同的思维方向,并意识到合作首先要学会选择。结果多数组都选择了“为什么塑料袋会上升”这个问题。笔者相信,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脑子里将有选择“关键问题”的意识,并能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约而同地选择同样的目标。
3.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合作成为必然和需要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需要合作,不恰当的合作反而会影响合作的效率。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非常重要。
(1)在复杂的实验课上选择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分工、有效合作。在讲《溶解》实验时,当学生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要验证多种物质是否能溶解时,必须要选择合作学习,而在合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合作才有效。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有导向性的评价语言上:“这样的小组分工可以节约时间。”“这样分工发挥了小组成员的特长。”“这样合作有益于小组交流”等。
(2)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搜集整理繁多的资料
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要在短时间内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对同一个问题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必须合作。
第一,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资料。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准备足够的资料,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搜集和整理资料。例如,讲《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资源(制作好的网页)、文本资料(编好的小故事)、图片资料(图文并茂的卡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习资料中的知识,然后把自己学到的动、植物的生存方式的知识按要求填在表格里,再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组员交流,贴在同一张硬纸板上,做成简单的手抄报和其他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第二,如果需要学生课下去主动地搜集资料,首先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笔者在每堂科学课前安排了五分钟的《我眼中的科学》趣味科学演讲,鼓励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和同学们共享收集到的资料。在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再安排访谈、调查等内容。
(3)个体与集体的互动,使交流分享得到最大限度的收益
一个人的认识是浅薄的,经历他人的补充、讨论、争辩,可以使原有的认知升华、拓展、完善。
第一,小组内的交流分享,要让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再进行交流,可以选择让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再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序的表达。只有当自己觉得发言胸有成竹的时候,才会更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第二,组间的交流与分享更需要互动。要想使交流有实效,首先要辅导好发言人的发言,使其尽可能的精彩,然后引导其他同学学会倾听、补充、质疑。
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要不断地研究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完善这个理论,将先进的教学观念转化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实践。但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改进,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吕卓卓.基于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2]田坤.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J].科技视界,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