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品质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仅就自已的一些做法做以阐述。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传统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品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传统诗词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也提到“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诗词,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高考必考考点,如何在对它的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的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积极参与言语活动,形成良好的语感。古诗词是古人语言思想的凝结,它体现了古人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丰富自已的语言材料,也可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吟诵等不同层次的读,体味古人语言运用上的魅力,以形成自己的语感。如教学《蜀道难》时,教师可预先下载乔榛,瞿弦和,方明这些朗诵大家朗诵的《蜀道难》,上课时让学生听,体味不同人在朗诵时对《蜀道难》的不同处理,然后在听读之后让学生去读,先要求读准,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全文之后再让学生诵读,学生通过听、读、背、诵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语感,更积累了言语材料,体味到古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之处,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古诗词中有大量的意象,而每个意象又有其特定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品味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并且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以往的知识储备,理解意象的内涵,以获得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学生的品读、体味、联想与想象、比较鉴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同是“菊”这个意象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与《醉花阴》里,虽都写愁情,可内涵不同,《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已。此时的黄花是作者相思之闲愁的寄托。而《声声慢》中的黄花是残损凋零的黄花,是漂泊衰老的自已与风雨飘摇的国家的象征,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在教学《李清照词两首》时,让学生将两首词中的菊花做对比,在对比中体味菊花这个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加深了对词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是菊,李清照的菊花与陶渊明的菊又有不同,在教完《李清照词两首》之后,让学生联系学过的陶渊明的《饮酒》体味陶诗中菊花的内涵,让学生立体理解“菊”的形象,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学形象,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类似的还有“月”、“雁”、“杜鹃”、“梧桐”、“柳”等意象,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已积累的古诗词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归纳总结其内涵,从而获得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体味诗词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让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韵脚、划节奏、标平仄,诵读,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音韻美。此外,古诗的意境也各不相同,如同是杜甫的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的意境就明丽清新,而《登岳阳楼》、《登高》就苍凉悲壮,让学生在读诗学诗时把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词做对比,把不同流派典型的诗做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味诗词意境之不同,情感之不同,感悟诗词中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四、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精深,源远流长,并形成文化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古诗词内容丰富,从友情到爱情,从山水到田园,从边塞到朝廷,从欢聚到离别,从个人前途到国家命运,无所不包,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还原古代生活,体味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古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及所抒发的情感,体会古诗词内涵的丰富,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形成文化认同!如学习古代山水诗,可以让学生感悟祖国山水之美,古人情趣的高雅,古人对自然的喜爱;学习边塞诗,可以让学生体味战争的残酷,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为国戍边的爱国之情;学习写节日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找古诗词中出现的节日习俗,并与今天的节日习俗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五千年的积淀,古人将自己的情感寄于诗词之中,在通讯便捷,讲究效率,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早已没有了”“长亭”没有了“鸿雁传书”,也少了“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如果再没有了在古诗词中的徜徉,体味,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断层,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也将会成为无根之浮萍!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传统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品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传统诗词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也提到“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诗词,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高考必考考点,如何在对它的教学中实现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的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积极参与言语活动,形成良好的语感。古诗词是古人语言思想的凝结,它体现了古人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丰富自已的语言材料,也可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吟诵等不同层次的读,体味古人语言运用上的魅力,以形成自己的语感。如教学《蜀道难》时,教师可预先下载乔榛,瞿弦和,方明这些朗诵大家朗诵的《蜀道难》,上课时让学生听,体味不同人在朗诵时对《蜀道难》的不同处理,然后在听读之后让学生去读,先要求读准,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全文之后再让学生诵读,学生通过听、读、背、诵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语感,更积累了言语材料,体味到古人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之处,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古诗词中有大量的意象,而每个意象又有其特定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品味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并且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以往的知识储备,理解意象的内涵,以获得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学生的品读、体味、联想与想象、比较鉴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同是“菊”这个意象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与《醉花阴》里,虽都写愁情,可内涵不同,《醉花阴》中的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词人借黄花反衬因思念而花容失色的自已。此时的黄花是作者相思之闲愁的寄托。而《声声慢》中的黄花是残损凋零的黄花,是漂泊衰老的自已与风雨飘摇的国家的象征,作者借残损的黄花伤己,伤时,伤国。在教学《李清照词两首》时,让学生将两首词中的菊花做对比,在对比中体味菊花这个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加深了对词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是菊,李清照的菊花与陶渊明的菊又有不同,在教完《李清照词两首》之后,让学生联系学过的陶渊明的《饮酒》体味陶诗中菊花的内涵,让学生立体理解“菊”的形象,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学形象,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类似的还有“月”、“雁”、“杜鹃”、“梧桐”、“柳”等意象,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在已积累的古诗词基础上运用比较法,归纳总结其内涵,从而获得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体味诗词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让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韵脚、划节奏、标平仄,诵读,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音韻美。此外,古诗的意境也各不相同,如同是杜甫的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的意境就明丽清新,而《登岳阳楼》、《登高》就苍凉悲壮,让学生在读诗学诗时把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词做对比,把不同流派典型的诗做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味诗词意境之不同,情感之不同,感悟诗词中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四、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精深,源远流长,并形成文化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古诗词内容丰富,从友情到爱情,从山水到田园,从边塞到朝廷,从欢聚到离别,从个人前途到国家命运,无所不包,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还原古代生活,体味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古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及所抒发的情感,体会古诗词内涵的丰富,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形成文化认同!如学习古代山水诗,可以让学生感悟祖国山水之美,古人情趣的高雅,古人对自然的喜爱;学习边塞诗,可以让学生体味战争的残酷,戍边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为国戍边的爱国之情;学习写节日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找古诗词中出现的节日习俗,并与今天的节日习俗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五千年的积淀,古人将自己的情感寄于诗词之中,在通讯便捷,讲究效率,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早已没有了”“长亭”没有了“鸿雁传书”,也少了“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如果再没有了在古诗词中的徜徉,体味,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断层,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也将会成为无根之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