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建朋
1980年生,浙江永嘉人。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守望家园·丝路寻踪——周建朋丝绸之路山水作品集》等。
自古以来,青綠山水都是易学而难工。如果太工整,会失之匠气;如果太写意,则又容易背道而驰。如何在工笔与写意间找到一种适度的切合点,很多青绿山水画家一直都在寻求答案,周建朋也不例外。前人如宋朝的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元朝的钱选,明代的仇英,清代王时敏,近人于非闇、张大干等,都是青绿山水画创作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们或纯工笔,或工写结合,或写意为上,留下了青绿山水画的范本。
周建朋的青绿山水,从写生中来,又从前人的技法、意境中受到启迪,借古开今,既富内涵,又不乏新意。在传统的墨线勾勒,石青、石绿渲染中,我们看到周建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浓淡相宜的赋色,浅绛与青绿相参,并在传统山势、皴法与平远、高远、深远的山境中,缀之以宁静的羊群。这也许是在天山之麓才能见到的美景,也许是周建朋在历览名山大川之后挥之不去的视觉印记,但在其画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与符号。
眼中山水与心中山水相结合,不乏古韵,这是周建朋山水画的最大特色。
清初画家恽寿平(1633-1690)在《瓯香馆画跋》中讲到青绿山水画的画法与意境问题:“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淡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运以虚和,出之妍雅,裱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秾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这段不足百字的论述,一直成为后世青绿山水画家借鉴的金玉良言。在周建朋的青绿山水中,既有“秾厚”一路的风格,也有“浅淡”一派的画风。在“秾厚”与“浅淡”中,既有厚重之韵,也有淡逸之趣。在平淡中见天趣。看得出来,他正在朝着恽寿平所指引的方向前行。
在山石与树木的刻画中,周建朋充分发挥其工整的写生技巧;在山势与氛围的营造中,他又展示出游刃有余的写意功夫。从近年来创作的数十幅青绿山水中,周建朋一直游走于工笔与意笔之间、写实与写意之间、醇厚与淡泊之间,为观者带来一种不同的视觉体验。正是这种跨界的融合,成就了别具一格的画风。
责任编辑:韩少玄
1980年生,浙江永嘉人。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守望家园·丝路寻踪——周建朋丝绸之路山水作品集》等。
自古以来,青綠山水都是易学而难工。如果太工整,会失之匠气;如果太写意,则又容易背道而驰。如何在工笔与写意间找到一种适度的切合点,很多青绿山水画家一直都在寻求答案,周建朋也不例外。前人如宋朝的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元朝的钱选,明代的仇英,清代王时敏,近人于非闇、张大干等,都是青绿山水画创作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们或纯工笔,或工写结合,或写意为上,留下了青绿山水画的范本。
周建朋的青绿山水,从写生中来,又从前人的技法、意境中受到启迪,借古开今,既富内涵,又不乏新意。在传统的墨线勾勒,石青、石绿渲染中,我们看到周建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浓淡相宜的赋色,浅绛与青绿相参,并在传统山势、皴法与平远、高远、深远的山境中,缀之以宁静的羊群。这也许是在天山之麓才能见到的美景,也许是周建朋在历览名山大川之后挥之不去的视觉印记,但在其画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与符号。
眼中山水与心中山水相结合,不乏古韵,这是周建朋山水画的最大特色。
清初画家恽寿平(1633-1690)在《瓯香馆画跋》中讲到青绿山水画的画法与意境问题:“青绿重色,为秾厚易,为浅淡难。为浅淡矣,而愈见秾厚为尤难。……运以虚和,出之妍雅,裱纤得中,灵气惝恍,愈浅淡愈见秾厚,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画法之一变也。”这段不足百字的论述,一直成为后世青绿山水画家借鉴的金玉良言。在周建朋的青绿山水中,既有“秾厚”一路的风格,也有“浅淡”一派的画风。在“秾厚”与“浅淡”中,既有厚重之韵,也有淡逸之趣。在平淡中见天趣。看得出来,他正在朝着恽寿平所指引的方向前行。
在山石与树木的刻画中,周建朋充分发挥其工整的写生技巧;在山势与氛围的营造中,他又展示出游刃有余的写意功夫。从近年来创作的数十幅青绿山水中,周建朋一直游走于工笔与意笔之间、写实与写意之间、醇厚与淡泊之间,为观者带来一种不同的视觉体验。正是这种跨界的融合,成就了别具一格的画风。
责任编辑:韩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