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琵琶大约起源于秦朝,因为在弹奏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前弹出去,一种是向后挑起来。当时人们管他叫“枇杷”,后来为了以其他乐器在书写上统一,人们便该称为“琵琶”后来又融合了西域文化,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中国琵琶文化涉足琵琶传统曲,绘画,文学等多个领域,琵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琵琶艺术;文化内涵
琵琶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是我们国家音乐的瑰宝,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琵琶作为最具代表华夏民族审美特征和民族文化的乐器,一直在乐坛上独领风骚。琵琶这词的出现起源于“丝绸之路”之后,琵琶是中外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的影照。从琵琶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尽管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不同,但随着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中国的琵琶文化走向了国际。
一、琵琶的发展历史
琵琶的雏形最早出现在秦朝,开始是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汉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文化与西域文化碰撞的大门。丝绸之路的产生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曲项琵琶,也就是胡琵琶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传到中原地区,这是一种梨形的、用拨子演奏的、横抱的演奏乐器。唐朝时期,国家经济鼎盛,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是曲项琵琶最为兴盛的时代。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里十万户,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可见琵琶在当时音乐上的地位,而在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带,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的局面。琵琶作为一种常见乐器常常用于歌舞音乐的伴奏,有时也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宴会等重要场合,担任独奏、合奏的角色。唐朝时期的曲项琵琶为四弦四柱,木质。到了唐末,宋朝经过艺术家的改良,成为了曲项多柱琵琶。曲项多柱琵琶到了元代彻底代替了四弦四柱琵琶。后又随着年代的变迁,曲项多柱琵琶在品位、相位上不断的调整,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琵琶,与开始从西域流入中国的琵琶已经截然不同。而在演奏技法上,中国的艺术家加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并且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曲项琵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种弹拨乐器。
二、琵琶演奏形态的发展
在琵琶的演奏上抱持的姿势直接影响琵琶演奏者的手法和演奏技巧。而不同琵琶形制的轻重、大小、材质都会影响琵琶的抱持姿势。从琵琶的演奏历史上看,琵琶主要由横抱和竖抱两种姿势。而在敦煌壁画上来看,横抱琵琶的绘画居多,而横抱琵琶的典型代表就是唐朝的四弦四柱琵琶。而我们现在常见的琵琶的演奏方式是竖抱。竖抱琵琶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琴身比较重,需要用腿分担琴身的重量,竖抱的演奏形式正式确立并且流传始于宋辽时期,而在此之前,受横抱琵琶的影响,曾演变出一种类似竖抱又不是竖抱的演奏形式,后来随着琵琶的形制逐渐成熟。琵琶的竖抱演奏形式也逐渐固定下来。
三、琵琶的弹奏的发展
琵琶的发展不只是演奏形态上的改变,还有弹奏形式上的发展。从现存的壁画和保存的资料上看,曲项琵琶的弹奏为拨子弹奏。曲项琵琶由西域传入,而这种弹奏形式和它的背景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域为草原和沙漠,人们主要是以畜牧业为生,因而他们的乐器的琴弦也主要是以动物的皮,筋作为主要的材料。而中原地区,人们养蚕,在选择乐器的原材料上主要是以丝弦为主,而相对于丝弦,动物的皮、筋虽然更为坚硬,但是如果弹奏却会伤害弹奏者的皮肤,甚至流血破皮,影响弹奏者技艺的发挥,只有用拨子弹奏来代替手指的弹奏,而拨子弹奏的琵琶声音响亮,气势恢宏。而相对于拨子弹奏,在西域的曲项琵琶流入中原之前,琵琶一直是以指弹的演奏形式而存在,在“风俗通”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以手枇杷,因以为名”可见琵琶这一乐器刚刚在中原兴起时采用的是手指弹奏。然而曲项琵琶的拨子弹奏虽然取代了一时的手指弹奏,但是并没有持续太久,指弹的演奏形式在贞观时期又得以恢复。主要是因为西域地处沙漠地带,民风豪放,感情粗犷。而中原的人们在感情更为细腻,内敛。而只有通过指弹的形式,从更能满足中原人民对音乐情感上的满足,这种指弹的演奏形式也大大的促进的琵琶在音乐上的发展。
四、琵琶的流派
随着琵琶在形制、演奏形式、弹奏的发展,琵琶的曲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琵琶的表现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而这也在考验着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唐朝时期是琵琶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演奏家,比如段善本、曹妙达等。这些演奏家根据以往的演奏技巧加入了自己对琵琶音乐的理解,使得琵琶出现了不同的演奏风格。琵琶艺术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清朝时期,琵琶的演奏分为了南北两派,北派的代表作有“长门怨”、“平沙落雁”、“渔家乐”。南派则分为了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上海派。每个流派在演奏风格上都有自己的主张和演奏技巧,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演奏家,为留下了很多后世经久传唱的经典之作。
五、琵琶曲代表作
传统琵琶曲可分为武曲、文曲以及文武曲,这三种曲目的演奏技法各有不同。武曲以叙事为主,偏重于写实,而且内容情节丰富,绘形绘色,在演奏上着重右手的演奏和力量。武曲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传唱比较广的有“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而文曲是相对于武曲而言的另一风格的演奏技法。如果说武曲象征北方的汉子,那么文曲就是南方闺阁里的小家碧玉。文曲在演奏格調上更为细腻,轻巧。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和勾勒令人向往的意境为主。文曲富有概况和抒情性,代表曲目有“昭君出塞”、“汉宫秋月”、“月儿高”等。这些代表作都以抒情为主,琵琶的文曲风格的演奏更生动传神的描绘了主人公当时情境下内心世界。文武曲是揉合了武曲和文曲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演奏形式,代表作有“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在绚烂的中国音乐文化历史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 、璀璨光芒的一笔。
六、琵琶曲在文学上的影响
琵琶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同样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赋咏琵琶及其表演的诗篇。其中不少的诗篇,穿过了历史,在现代仍然广为流传。这些经典的诗篇,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丰富遗产,也是民族音乐的瑰宝。其中有一篇在描写琵琶的演奏效果上最为生动传神,就是至今在高中仍要求学生熟读,熟背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其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非常形象的刻画了琵琶演奏时的音响效果。而“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手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又傳神的描写了琵琶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作者借助琵琶这一乐器非常巧妙的渲染了自己的悲凉的处境。同时通过描写琵琶女的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心声。琵琶真的能够宣泄无处话悲凉的处境吗?显然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写词和读词之人能够用心去感受它已经足够。
七、结语
总之琵琶是一件乐器,而又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的起源和发展都见证着中国的历史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它的发展也见证着中国音乐、文学的发展和变迁。琵琶既曾在宫廷之中盛行,也在民间流传,是多重文化的交融和渗透。也正因为如此,琵琶艺术才能在当今的社会仍然为人民所传颂。它的艺术魅力才能在国际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曹月.琵琶的诗性和诗性的琵琶———从“琵琶行”中解读唐代琵琶文化[J]。人民,音乐,2004,(11):60-62
[2]陈四海.琵琶史中的指弹与拨弹[J].中国音乐,1995,(2):54-55
[3]陈四海.试论琵琶史中指弹与拨弹的前沿[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4):25-26
【关键词】:中国古代琵琶艺术;文化内涵
琵琶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是我们国家音乐的瑰宝,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琵琶作为最具代表华夏民族审美特征和民族文化的乐器,一直在乐坛上独领风骚。琵琶这词的出现起源于“丝绸之路”之后,琵琶是中外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的影照。从琵琶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尽管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不同,但随着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中国的琵琶文化走向了国际。
一、琵琶的发展历史
琵琶的雏形最早出现在秦朝,开始是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汉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文化与西域文化碰撞的大门。丝绸之路的产生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曲项琵琶,也就是胡琵琶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流传到中原地区,这是一种梨形的、用拨子演奏的、横抱的演奏乐器。唐朝时期,国家经济鼎盛,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是曲项琵琶最为兴盛的时代。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里十万户,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可见琵琶在当时音乐上的地位,而在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带,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的局面。琵琶作为一种常见乐器常常用于歌舞音乐的伴奏,有时也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宴会等重要场合,担任独奏、合奏的角色。唐朝时期的曲项琵琶为四弦四柱,木质。到了唐末,宋朝经过艺术家的改良,成为了曲项多柱琵琶。曲项多柱琵琶到了元代彻底代替了四弦四柱琵琶。后又随着年代的变迁,曲项多柱琵琶在品位、相位上不断的调整,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琵琶,与开始从西域流入中国的琵琶已经截然不同。而在演奏技法上,中国的艺术家加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并且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曲项琵琶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一种弹拨乐器。
二、琵琶演奏形态的发展
在琵琶的演奏上抱持的姿势直接影响琵琶演奏者的手法和演奏技巧。而不同琵琶形制的轻重、大小、材质都会影响琵琶的抱持姿势。从琵琶的演奏历史上看,琵琶主要由横抱和竖抱两种姿势。而在敦煌壁画上来看,横抱琵琶的绘画居多,而横抱琵琶的典型代表就是唐朝的四弦四柱琵琶。而我们现在常见的琵琶的演奏方式是竖抱。竖抱琵琶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琴身比较重,需要用腿分担琴身的重量,竖抱的演奏形式正式确立并且流传始于宋辽时期,而在此之前,受横抱琵琶的影响,曾演变出一种类似竖抱又不是竖抱的演奏形式,后来随着琵琶的形制逐渐成熟。琵琶的竖抱演奏形式也逐渐固定下来。
三、琵琶的弹奏的发展
琵琶的发展不只是演奏形态上的改变,还有弹奏形式上的发展。从现存的壁画和保存的资料上看,曲项琵琶的弹奏为拨子弹奏。曲项琵琶由西域传入,而这种弹奏形式和它的背景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域为草原和沙漠,人们主要是以畜牧业为生,因而他们的乐器的琴弦也主要是以动物的皮,筋作为主要的材料。而中原地区,人们养蚕,在选择乐器的原材料上主要是以丝弦为主,而相对于丝弦,动物的皮、筋虽然更为坚硬,但是如果弹奏却会伤害弹奏者的皮肤,甚至流血破皮,影响弹奏者技艺的发挥,只有用拨子弹奏来代替手指的弹奏,而拨子弹奏的琵琶声音响亮,气势恢宏。而相对于拨子弹奏,在西域的曲项琵琶流入中原之前,琵琶一直是以指弹的演奏形式而存在,在“风俗通”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以手枇杷,因以为名”可见琵琶这一乐器刚刚在中原兴起时采用的是手指弹奏。然而曲项琵琶的拨子弹奏虽然取代了一时的手指弹奏,但是并没有持续太久,指弹的演奏形式在贞观时期又得以恢复。主要是因为西域地处沙漠地带,民风豪放,感情粗犷。而中原的人们在感情更为细腻,内敛。而只有通过指弹的形式,从更能满足中原人民对音乐情感上的满足,这种指弹的演奏形式也大大的促进的琵琶在音乐上的发展。
四、琵琶的流派
随着琵琶在形制、演奏形式、弹奏的发展,琵琶的曲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琵琶的表现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而这也在考验着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唐朝时期是琵琶发展的鼎盛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演奏家,比如段善本、曹妙达等。这些演奏家根据以往的演奏技巧加入了自己对琵琶音乐的理解,使得琵琶出现了不同的演奏风格。琵琶艺术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清朝时期,琵琶的演奏分为了南北两派,北派的代表作有“长门怨”、“平沙落雁”、“渔家乐”。南派则分为了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上海派。每个流派在演奏风格上都有自己的主张和演奏技巧,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演奏家,为留下了很多后世经久传唱的经典之作。
五、琵琶曲代表作
传统琵琶曲可分为武曲、文曲以及文武曲,这三种曲目的演奏技法各有不同。武曲以叙事为主,偏重于写实,而且内容情节丰富,绘形绘色,在演奏上着重右手的演奏和力量。武曲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传唱比较广的有“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而文曲是相对于武曲而言的另一风格的演奏技法。如果说武曲象征北方的汉子,那么文曲就是南方闺阁里的小家碧玉。文曲在演奏格調上更为细腻,轻巧。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和勾勒令人向往的意境为主。文曲富有概况和抒情性,代表曲目有“昭君出塞”、“汉宫秋月”、“月儿高”等。这些代表作都以抒情为主,琵琶的文曲风格的演奏更生动传神的描绘了主人公当时情境下内心世界。文武曲是揉合了武曲和文曲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演奏形式,代表作有“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在绚烂的中国音乐文化历史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 、璀璨光芒的一笔。
六、琵琶曲在文学上的影响
琵琶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同样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赋咏琵琶及其表演的诗篇。其中不少的诗篇,穿过了历史,在现代仍然广为流传。这些经典的诗篇,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丰富遗产,也是民族音乐的瑰宝。其中有一篇在描写琵琶的演奏效果上最为生动传神,就是至今在高中仍要求学生熟读,熟背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其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非常形象的刻画了琵琶演奏时的音响效果。而“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手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又傳神的描写了琵琶带给人心灵的震撼。 作者借助琵琶这一乐器非常巧妙的渲染了自己的悲凉的处境。同时通过描写琵琶女的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心声。琵琶真的能够宣泄无处话悲凉的处境吗?显然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写词和读词之人能够用心去感受它已经足够。
七、结语
总之琵琶是一件乐器,而又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的起源和发展都见证着中国的历史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它的发展也见证着中国音乐、文学的发展和变迁。琵琶既曾在宫廷之中盛行,也在民间流传,是多重文化的交融和渗透。也正因为如此,琵琶艺术才能在当今的社会仍然为人民所传颂。它的艺术魅力才能在国际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曹月.琵琶的诗性和诗性的琵琶———从“琵琶行”中解读唐代琵琶文化[J]。人民,音乐,2004,(11):60-62
[2]陈四海.琵琶史中的指弹与拨弹[J].中国音乐,1995,(2):54-55
[3]陈四海.试论琵琶史中指弹与拨弹的前沿[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5,(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