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纯粹的素养教育,教师必须将目标指向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认同理念并体现到其生活学习的行为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策略,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必要抓手,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保证其实践素养发展都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62-01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中学的区别是“不用考试”,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在小学阶段不重要,而是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小学阶段,这个学科的核心任务没有“应试”这个功利元素,是纯粹的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并真正使其将所学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实际言行上。所以,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融合,以落实实践力培养目标。此外,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生活化教学结合了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具有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客观需求。
下面,就如何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进行几点探讨。
一、观察生活感悟理念
小学生本身接触社会生活的范围就有很大局限性,其生活阅历较少。这是影响生活化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但这并不是说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少得无法组织生活化教学。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学生本来接触的生活范围窄,而他们又缺少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这样,其实错过了很多本来可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使得在学习中缺少资源。
因而,组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如二年级“学做快乐鸟”这节课,要让学生对“快乐”进行初步认知。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观察生活中你看到的快乐现象,想一想大家为什么快乐?看看哪些事物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教师不直接在课上罗列快乐现象,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观察,再到课上来交流、提炼。这样组织教学,可使学生建立观察意识和习惯,能积累更多的生活。而且,基于自己的观察体验,对理念的认同度也会更高。
二、构建情境直观理解
观察和体验生活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但毕竟小学生所能接触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基于安全、条件等因素,也不可能让学生去体验所有内容。在课上,过于多元的资源也不利于教师统一组织教学。所以,有些情况下,教师需要或只能在课堂上来组织教学。那么,在课上怎样避免单纯、枯燥的说教,而有效将生活融入教学,并使学生更直观地完成学习呢?除了在课上的一些小操作、小手工之外,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情境教学法。特别是当下,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普及,为教师构建情境提供了很大便利。
如讲“‘不同’让生活更精彩”这个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世界。那么,仅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去发现“不同”,显然是视野上过于狭窄了。因而,教师可从网上找到世界上一些国家人们生活的场景视频、照片,整理成一个课件,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不出教室就可以看到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多样的风土人情。从而认识到这个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
三、对话生活辨析领悟
学生真正认同、接纳教师所传递的思想理念,需要经过自己消化理解。如果仅是听教师讲解,虽然道理是能明白的,但对内心没有触动,能够迁移到生活实践行为上的概率就不高。一个理念,必须是学生自己觉得应该如此,才会体现在言行上。所以,要想让学生接受理念,需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辨析,甚至是经过一个质疑和争辩的过程,理念才能内化。因而,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是把生活的场景搬到教室里,而且要让学生亲自去辨析,与生活对话、与教师交流、与同学辩论。
比如在学“我很诚实”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到一些生活中“说谎”的现象,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现象是说谎吗?说谎的原因有哪些?有些谎言并没有伤害别人,是不是可以说?有些赞美、礼让他人的行为,算是说谎吗?……”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开放的讨论,经过引导之后,正确的认知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才会对其内心产生有效触动。
四、让学生们行动起来
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将理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上,那么,如果有条件,当然最好是让学生去亲自落实。把学到的理念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应用,是一种最有效的深度教育方式。比如“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学过之后,教师给学生安排任务,“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把自己节约资源的行为记录下来,把从家长那学到的节能小技巧记录下来,下周我们在课上进行展示,看看谁做得好,谁学到的技巧实用,比一比谁是节能小标兵”。让学生不仅在课上学,而且真正在生活中去用、去践行。这可有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和学情,就如何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模式、使生活化教育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讨。可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治观念的教育,最终目标是指向实践,最优的方法是与生活整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学、去悟,到生活中去用,才能真正实现有质的思品教育。
【参考文献】
[1]郝耀東.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 考试周刊, 000(088):81.
[2]黄齐喜.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v.15(6):201-202.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62-01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中学的区别是“不用考试”,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在小学阶段不重要,而是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小学阶段,这个学科的核心任务没有“应试”这个功利元素,是纯粹的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并真正使其将所学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实际言行上。所以,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融合,以落实实践力培养目标。此外,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生活化教学结合了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具有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客观需求。
下面,就如何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进行几点探讨。
一、观察生活感悟理念
小学生本身接触社会生活的范围就有很大局限性,其生活阅历较少。这是影响生活化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但这并不是说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少得无法组织生活化教学。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学生本来接触的生活范围窄,而他们又缺少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这样,其实错过了很多本来可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使得在学习中缺少资源。
因而,组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如二年级“学做快乐鸟”这节课,要让学生对“快乐”进行初步认知。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观察生活中你看到的快乐现象,想一想大家为什么快乐?看看哪些事物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教师不直接在课上罗列快乐现象,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观察,再到课上来交流、提炼。这样组织教学,可使学生建立观察意识和习惯,能积累更多的生活。而且,基于自己的观察体验,对理念的认同度也会更高。
二、构建情境直观理解
观察和体验生活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但毕竟小学生所能接触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基于安全、条件等因素,也不可能让学生去体验所有内容。在课上,过于多元的资源也不利于教师统一组织教学。所以,有些情况下,教师需要或只能在课堂上来组织教学。那么,在课上怎样避免单纯、枯燥的说教,而有效将生活融入教学,并使学生更直观地完成学习呢?除了在课上的一些小操作、小手工之外,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情境教学法。特别是当下,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普及,为教师构建情境提供了很大便利。
如讲“‘不同’让生活更精彩”这个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世界。那么,仅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去发现“不同”,显然是视野上过于狭窄了。因而,教师可从网上找到世界上一些国家人们生活的场景视频、照片,整理成一个课件,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不出教室就可以看到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多样的风土人情。从而认识到这个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
三、对话生活辨析领悟
学生真正认同、接纳教师所传递的思想理念,需要经过自己消化理解。如果仅是听教师讲解,虽然道理是能明白的,但对内心没有触动,能够迁移到生活实践行为上的概率就不高。一个理念,必须是学生自己觉得应该如此,才会体现在言行上。所以,要想让学生接受理念,需要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辨析,甚至是经过一个质疑和争辩的过程,理念才能内化。因而,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是把生活的场景搬到教室里,而且要让学生亲自去辨析,与生活对话、与教师交流、与同学辩论。
比如在学“我很诚实”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到一些生活中“说谎”的现象,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现象是说谎吗?说谎的原因有哪些?有些谎言并没有伤害别人,是不是可以说?有些赞美、礼让他人的行为,算是说谎吗?……”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开放的讨论,经过引导之后,正确的认知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才会对其内心产生有效触动。
四、让学生们行动起来
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既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将理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上,那么,如果有条件,当然最好是让学生去亲自落实。把学到的理念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应用,是一种最有效的深度教育方式。比如“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学过之后,教师给学生安排任务,“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把自己节约资源的行为记录下来,把从家长那学到的节能小技巧记录下来,下周我们在课上进行展示,看看谁做得好,谁学到的技巧实用,比一比谁是节能小标兵”。让学生不仅在课上学,而且真正在生活中去用、去践行。这可有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和学情,就如何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模式、使生活化教育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讨。可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法治观念的教育,最终目标是指向实践,最优的方法是与生活整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学、去悟,到生活中去用,才能真正实现有质的思品教育。
【参考文献】
[1]郝耀東.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 考试周刊, 000(088):81.
[2]黄齐喜.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v.15(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