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制度变迁与基层社会的资源配置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代全国普设卫所,至清初方裁改,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演变进程,对地方行政区划和基层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明清时期蔚州地区在经历蔚州—蔚州卫—蔚县的政区演变过程中,社会资源的分享与重新配置为讨论的重点,生动呈现了卫所制度兴废与基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全文查看链接   特以县从卫改,而城之壮丽号为“铁城”也,卫指挥使周房之功为多。其后城头蔓草之除,蚁穴之塞,亦唯八所官军与有专责。况自改县后,其隶乎县者自万山楼而东、而北、而西,至玉皇阁止。是始乎卫者,县且仅存其半。而前此者,又何得遽攘为县有乎?[5](卷8,《城池》) 全文查看链接   按王景皋的描述,在明代至清初的蔚州—蔚州卫体系下,“庙学之建,州与卫合而为一”,而蔚州卫改蔚县后,“议者以为州自州,县自县,遂欲亟为经始”,重建县文庙。但是创制维艰,“估计建庙之费需银万金,所捐不及十分之一,其捐房又民间住屋,非高屋大厦,而地基又曾烧窑,不堪起建”。由于无力另外兴建县文庙,王景皋提议“数年来因州治文庙原系州、卫之人公建、公修,若县另造文庙,州人应帮一半工费”,但“以异议无定,因循至今”,未达成一致。后经山西学宪的调停,令蔚州、蔚县“州、县公共一庙,每逢丁祭,州先县后,永行遵守”。未料蔚州官民并不应允,不愿与蔚县同用文庙,共祭大典,蔚县知县王景皋再次上报情况,指出“州属文庙未改县之先,原系州卫之人公建公修。更有前明卫人抚宁侯之宅在内,碑记凿凿可考,其为州卫公共之庙可知”,因此应遵旧例,“公同祭祀,州先县后,永为定例”,若州人仍旧“歧视”,则要求“将县属之地并历来捐银,谕令州人见还,另建县庙,各修祀事”。当然,这后一种解决办法在地方行政实践中是非常难以操作的,而且只能加深州、县之间的矛盾,上级官员很难采用此种解决方案。王景皋的详文里没有说明该事的处理意见。光绪《蔚州志》记载:“康熙三十二年,改县,设教谕,乡贤李振藻捐银五百两,议别建文庙,未果。春秋仍祭于州庙,每祭州先县次”[6](卷7,《学校志》)。可见,蔚州与蔚县的文庙之争最后仍以州、县共用合祭的方式处理,至蔚州、蔚县合并为蔚州,文庙争端方因政区的调整而最终结束。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亚洲最大湿地之一的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连续发生干旱和火灾,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并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必须人工补水以解决生态需水短缺问题。但人工补水需要巨大的成本,如何形成一个良性的长效补水机制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资源环境经济、生态经济及灾害经济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建立生态需水供水成本的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生态灾害;生态需水短缺;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
吴 猛 译    摘要:在1978—1979年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中,福柯引入了“管治能力”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于基督教的牧师形象。由此出发,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同,福柯对自由主义持一定的赞赏态度。福柯和马克思都参与了宏大叙事的一般构架的建立,但他们的政治和哲学前提是不同的。马克思根植于自然法的传统走向革命,福柯则继承了英国激进主义传统走向反抗。这两种传统是可以进行深入对话的。  关键词:福
摘 要:文章对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原理》的部分段落进行了仔细解读,分析了布洛赫希望概念的现代人本主义基础,着重解析了布洛赫与海德格尔哲学之间既批判又吸收的复杂关系。布洛赫提出了“人是希望的动物”的命题,在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布洛赫;希望;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人本主义;存在主义  中图分类号:B51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变革最激烈、最深刻、最复杂的世纪。有亡族灭种的危机,有救亡图存的呐喊与奋斗,有面对前路的迷惘,有中西古今的论争,有破旧立新的建设与破坏,有引导社会发展的探求,有经济繁荣背后的尴尬,有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尚与迷失。为论述方便,笔者将20世纪中国文化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1901年—1945年,主要事件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科玄论战、抗日战争、延安新文化建设等;第二阶段是1945年—197
摘 要:近年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五四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如何站在历史高度正确看待五四运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首先,我们要采取事实分析的而不是情绪化和观念化的态度;其次,我们既要看到五四精英所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又要看到他们的历史贡献;再次,对五四运动的不同态度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即中国传统文化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随着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政治哲学在中国理论界的影响也迅速扩张。回顾中国的政治哲学研究,一个无法抹杀的基本事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在其研究中存在着一个误区: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研究混同于意识形态的论断,这就使其难免犯简单化的错误,不利于我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深化。因此,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从意识形态之简单化的肯定与否定中剥离出来,从而实现真正从
● 本期视点:法学方法论研究  摘要:在哲学解释学兴起以后,法学家已开始将独断解释与探究解释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思维的融贯性被抬到很高的位置,传统的解释理论已被论证理论所取代。但从法律思维的主流倾向看,法律思维仍然表现为在不背离法治原则的前提下对法律灵活运用。解释学的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根据法律进行思维的模式。这构成了日常思维与法律思维的根本区别。日常思维与法律思维的界限并不是恒定的,在法治社会
摘 要:古巴与我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在当前都面临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两国学者应当在思想上加强沟通,在学术上加强交流。  关键词:古巴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6)01—0018—03 收稿日期:2005—09—05
她像一只饕餮。他们都说,她像一只饕餮,每次聚餐,周围的人都吃饱了,停下了筷子,只有她还在吃,和第一盘菜刚上桌时一样,筷子像一只贪馋的鸟,不断地张开长长的喙,啄起一片蔬菜或是一片肉,未等到汁水滴落,便已落入她嘴里,在囫囵的咀嚼之后便是同样囫囵的吞咽,只看得到她嘴在动,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或者说,仅有的一点声音,都给淹没在旁人的高声谈笑之中,一似那些消失在她筷子下的蔬果菜肉。  真好,吃那么多还这么
摘要: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图景中,蕴含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近代法理念开始萌动,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起到了催生作用。在这股强劲的潮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法学家,尤其是在16世纪的法国。他们开拓了一条从历史角度研究法律精神的道路,成为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乃至其后历史法学的先驱。  关键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法律思潮  作者简介:吕世伦(1934-),男,辽宁大连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