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的《活着》深度表达了人活着的常态以及它所追寻的意义,在亲人的离去和生活苦难的超脱之下,福贵依旧能够坚强地活下去。他秉着生下来活下去的信念倔强地活着,历经父母的先后离去、妻子的重病而亡、儿女的死亡,更有甚者,连唯一的血脉传承者“苦根”也因多吃豆子撑死。在这样一系列的悲痛过后,主人公福贵没有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而是以隐忍坚强的态度一步一步地活下去。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超越,是越过自身所能承受之重超然地活着的品格,这正是作者所歌颂与宣扬的人生态度。即使困难重重,苦难萦绕,人终究还是得“活着”。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以美国民歌《老黑奴》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如同老黑奴一样有着乐观精神的人在多重苦难的遭受下仍然坚强地活着。这个人便是“福贵”,此人可谓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传奇又可怜的人物。他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阔达爽朗,但是多次赌博使其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直到赌场老板龙二陷害他,骗光了他所有财产,福贵人生的小转折也因此出现了。随后,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然而这县长竟是福贵被抓去做壮丁时的好兄弟,这样子的黑色幽默是极其具有戏剧性的,使作品的悲剧性上升了又一个高度。儿子的死亡对于福贵来说才是真正的人生转折点,可谁曾能料想得到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随之而来的是,女儿因难产大出血离开了人世间,这对福贵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儿子、女儿双双离去,妻子家珍重病而亡,家人一个个离开福贵远去。他的人生是可怜又可悲的,本以为孙子苦根会是他最后的亲人,没有人会想到因为贫穷,老天也夺走了福贵最后的亲人。时代的烙印深深地打在福贵的身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抗战时期,他有家不能回。亲人纷纷离他而去,但他有着多重苦难下不屈的品格,他有着“活着”的选择,他忍常人不能忍,最终和一头也名叫“福贵”的老黄牛坚强地活着,作者讴歌了福贵坚强不屈的品格以及苦难境遇下活着的毅力。
一、时代烙印下的“活着”
福贵的苦难命运被时代所影响,原本的富家大少变成一个贫苦的农家百姓。正是这样的深度打击之下,福贵才意识到家人陪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被赌场老大龙二讨要房契时,父亲被活活气死。就是这样的一个败家子,没有了万贯家财,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以及优渥的物质外壳,因为他的不成器,他的父亲离他远去,财富、父亲的离开刷新了福贵的认知。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他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领悟到生活中的“真”才最重要。经受巨大改变,他才充分认识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开始幡然醒悟,亲情对他来说是最大的财富。然而,福贵上城里给重病的母亲请医生时被抓去当壮丁,这对他而言是偌大的打击。抗战时期,“抓壮丁”在国统区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抗战部队的兵员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许多壮丁家破人亡。即便是国共内战时期,抓壮丁依旧是国统区普遍存在的征兵现象。福贵因为遭此大劫,与家人相距甚远。他多次想逃离战地,但因为目睹一个逃兵被当场枪杀,被吓破了胆。
福贵的一生都受时代变迁影响,他经历了社会历史的动荡不安,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两年后被解放军俘虏并被释放回乡。随后历经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和大炼钢铁等历史事件,福贵不为追求外界事物而活着,他只为生活而活着,简简单单地存在,过完属于他的一生。对于福贵来说,他经受了家庭变故和世事变迁。金钱、名利对他而言都是虚妄的,是缥缈的存在。哪有什么事情比家庭重聚更加重要?此时此刻,他脑子里浮现的全然都是贾珍带着孩子等他回家的场景。欣喜与激动是溢于言表的,历经两年煎熬的他终于可以见到家人了,两年来,天天盼、夜夜盼,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福贵的人生境界是超然的,经历一件件大变故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逐渐形成。
二、从家珍的人物形象中谈生命
在余华的《活着》中,家珍是一个典型的好女人形象,是一个贤妻良母。在福贵输完所有家财时,家珍对他不是破口大骂也不是一顿埋怨,而是“家珍也哭了,她一边替我捶背一边说只要他以后不赌就好了”。透过这样简简单单的话语可知,家珍有着非常人一般的气度与心胸。在家境遭此大劫时,她并没有想方设法地逃离徐家,选择另嫁他人。她选择与福贵共进退,与困难一起做斗争。这是一个典型好女人形象的代表,家珍的精神也是令人敬佩的,她身为县城米行老板的千金,生活本该富足、衣食无忧,可谁曾想徐家竟遭此大劫,自己嫁了一个这么不争气的东西。但家珍连半句怨言都没曾说出过口,毅然选择陪伴在丈夫和孩子身边。即便是父亲在她怀孕之际带她回到县城娘家,父亲意指让她离开徐家,谋取更好的生活,不再让她受苦。可家珍身上展现出来的是别样的风景线,她坚毅地选择回到福贵身边,哪怕“徐家”这个名号已经荡然无存,福贵能给予她的只有贫困。其实,一开始在福贵赌博之际,家珍曾进城劝福贵回家,却被福贵拳打脚踢。从这里便可得知,在当时哪怕是现在,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家珍的生命是为福贵一家活着的,她将自己的生命全然献给了徐家。
家珍的表现着实令人感到可悲与深深的同情,生命诚可贵,现在诸多女性选择尊崇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独立,有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行为思考能力,而不全然依靠别人而存在。女性的弱势地位应该改变,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即便这样的思想傳遍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但又有多少女性能够真正不依附男权呢,家珍其实就是典型的代表,她选择隐忍,选择坚强,她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是在丈夫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家珍的整个生命都交到了福贵的手上,无论是福贵赌博对她的恶言相对、大打出手,又或者是福贵在城里乱玩青楼妓女,再者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两年时间里,家珍都不愿意离开她的丈夫,仍旧选择无私地陪伴在侧。谁又能说家珍的生命全然就没有价值呢?家珍这样的人物形象给人的第一直觉是“幸福而又可怜”的女人,到后期,福贵心里只有家珍一个,直到最后她患上了软骨病,她的丈夫依旧选择陪伴左右,由此看出,家珍的生命全然是有意义的,纵观全局,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而在于在人世间她经历了什么事情,这些都是生命所创造的财富。
三、多重苦难下不屈的品格 在《活着》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为活着而做着自己觉得认为对的事情,文本以福贵、家珍、有慶和凤霞等为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叙述,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她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学到的东西是无穷的。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福贵在苦难中表达出的人格精神超越是光辉、伟大的,他的坚强不屈、刚毅的品格是带领小说走向巅峰的源泉,他本身的人设是超脱外在事物的,是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风貌存在的。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人面对芝麻般大小的困难就难以跨越呢?其实,大多数人将它认定为一条鸿沟,那人们所经历的困难必定是一条真正的鸿沟,哪怕它是虚假的,因为困难的界限来源于人本身,自我怎样看待它,它便以何种方式来呈现。小说的主人公福贵便是以不屈不挠、隐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他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与磨难,福贵克服自身的恐惧,如同儒家勇论所言:“尽管恐惧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躲避外来的侵袭、伤害有时是自卫、自保所必需的选择,但是对于勇来说,就必须克服恐惧心理。”历经苦难,福贵克服了自身的恐惧,没有盲目地选择放弃自己,而是选择坚毅地活着。
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但选择的权利永远在自己身上,是在堕落消沉中度过,还是在坚强、乐观、积极中面对生活中所经受的苦难呢?在生活中,福贵遭受着常人所非经历的事物,可能存在扩大化和夸张化。但是,它所呈现的精神内涵是丰富的、透彻的,世界上最虚妄的东西其实是金钱,余华在一开始便剥夺了福贵拥有的所有财富,使其明白金钱并不是最可贵最能放在心上的玩意儿。作者否定了这一点,但对福贵来说,最大的苦难不在于此,而在于失去了有庆,这才是最令人痛苦的存在,当那个活泼可爱、灵动的儿子病故时,真正的痛苦与磨难才侵袭而来。作者想传达的意义在于,金钱本是外在事物,但亲情家人失去了,才真正地失去了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而后,妻子离去,凤霞离去,幼孙苦根离去……这样重大的打击之下,福贵仍坚强地活着,他这一生经历的实在太多,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得到和失去,这样的心灵打击之下福贵依旧“活着”。他不是为了外在条件而活着,他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的可贵之处在福贵身上表现得淋漓精致。
四、人生的无奈与自我选择
生而为人,到处都是无可奈何,因此自我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福贵这个人物在面临苦难时的诠释就十分淋漓尽致。在面临痛苦与磨难时,勇气与坚忍的双重叠加使得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亲人接二连三地离开福贵,最后只剩他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上。常人一定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但在作者的笔下,福贵展示出了惊人的一面。福贵不畏惧现实的困苦,依旧坚强地活着,最后只剩一头名字也是“福贵”的老黄牛与他共度余生,在富贵看来,老黄牛的命运跟他非常相似,直到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孤身一人。因此,这头老黄牛也名叫“福贵”,意为命运相同、遭遇相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十分讽刺的,有多少比福贵幸运的人因无法承受生活之苦,决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曾细想,福贵可是承受了大半辈子生活的苦难,依旧勇敢地面对、笑着面对,不畏惧一切。这其实既是作者对现实的讽刺,也是作者想要以此激励人们学会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
因为生活的各种无奈,人们的选择因此不同。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克服恐惧、面对苦难的最好方式,学会自我的精神超越是重中之重。小说中的人物都努力地生活,处在21世纪的青年却无时无刻不在叫喊着生活之苦,可见余华是有着先见性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无奈,放弃是一种选择,克服自身的恐惧,勇敢面对也不失为另一种更好的选择。只要“活着”,生活就还有希望。即便是只剩他一个人,也得在最后关头坚守住自己,生下来并且活下去。福贵的这个人设是高大而又令人同情的,一生中艰难的遭遇始终没有将他打垮。人人都说活着需要点盼头,但纵览整部小说,福贵的盼头究竟在何处?因此,福贵的活着不是在追求任何东西,在他内心深处,没有所谓的“盼头”。这也是余华对生活的深度剖析,即使真的只剩下自己,生活依旧继续,生活不会怜悯任何人,它只会让有希望的人活下去,福贵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不为任何人,只为“活着”。人生中的些许无奈需要自己去承受,需要个人去选择应有的活着方式。
五、结语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描写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面对种种痛苦与磨难时需要有坚忍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此部小说时间跨度很大,这也深刻形象地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具真实性。福贵是一个会抗拒生活苦难的坚强因子,作为中心人物,他有着超越自我的极强能力和处于苦难中的坚忍精神。这对后人也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激励性影响,引导处于困苦中的人们要拥有不屈的力量并不断前进,激励人们从容、积极地面对苦难。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胡海霞(1999-),女,浙江金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以美国民歌《老黑奴》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如同老黑奴一样有着乐观精神的人在多重苦难的遭受下仍然坚强地活着。这个人便是“福贵”,此人可谓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传奇又可怜的人物。他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阔达爽朗,但是多次赌博使其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直到赌场老板龙二陷害他,骗光了他所有财产,福贵人生的小转折也因此出现了。随后,儿子有庆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然而这县长竟是福贵被抓去做壮丁时的好兄弟,这样子的黑色幽默是极其具有戏剧性的,使作品的悲剧性上升了又一个高度。儿子的死亡对于福贵来说才是真正的人生转折点,可谁曾能料想得到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随之而来的是,女儿因难产大出血离开了人世间,这对福贵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儿子、女儿双双离去,妻子家珍重病而亡,家人一个个离开福贵远去。他的人生是可怜又可悲的,本以为孙子苦根会是他最后的亲人,没有人会想到因为贫穷,老天也夺走了福贵最后的亲人。时代的烙印深深地打在福贵的身上,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抗战时期,他有家不能回。亲人纷纷离他而去,但他有着多重苦难下不屈的品格,他有着“活着”的选择,他忍常人不能忍,最终和一头也名叫“福贵”的老黄牛坚强地活着,作者讴歌了福贵坚强不屈的品格以及苦难境遇下活着的毅力。
一、时代烙印下的“活着”
福贵的苦难命运被时代所影响,原本的富家大少变成一个贫苦的农家百姓。正是这样的深度打击之下,福贵才意识到家人陪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被赌场老大龙二讨要房契时,父亲被活活气死。就是这样的一个败家子,没有了万贯家财,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以及优渥的物质外壳,因为他的不成器,他的父亲离他远去,财富、父亲的离开刷新了福贵的认知。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他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领悟到生活中的“真”才最重要。经受巨大改变,他才充分认识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开始幡然醒悟,亲情对他来说是最大的财富。然而,福贵上城里给重病的母亲请医生时被抓去当壮丁,这对他而言是偌大的打击。抗战时期,“抓壮丁”在国统区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抗战部队的兵员素质和战斗力的提高,许多壮丁家破人亡。即便是国共内战时期,抓壮丁依旧是国统区普遍存在的征兵现象。福贵因为遭此大劫,与家人相距甚远。他多次想逃离战地,但因为目睹一个逃兵被当场枪杀,被吓破了胆。
福贵的一生都受时代变迁影响,他经历了社会历史的动荡不安,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两年后被解放军俘虏并被释放回乡。随后历经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和大炼钢铁等历史事件,福贵不为追求外界事物而活着,他只为生活而活着,简简单单地存在,过完属于他的一生。对于福贵来说,他经受了家庭变故和世事变迁。金钱、名利对他而言都是虚妄的,是缥缈的存在。哪有什么事情比家庭重聚更加重要?此时此刻,他脑子里浮现的全然都是贾珍带着孩子等他回家的场景。欣喜与激动是溢于言表的,历经两年煎熬的他终于可以见到家人了,两年来,天天盼、夜夜盼,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福贵的人生境界是超然的,经历一件件大变故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逐渐形成。
二、从家珍的人物形象中谈生命
在余华的《活着》中,家珍是一个典型的好女人形象,是一个贤妻良母。在福贵输完所有家财时,家珍对他不是破口大骂也不是一顿埋怨,而是“家珍也哭了,她一边替我捶背一边说只要他以后不赌就好了”。透过这样简简单单的话语可知,家珍有着非常人一般的气度与心胸。在家境遭此大劫时,她并没有想方设法地逃离徐家,选择另嫁他人。她选择与福贵共进退,与困难一起做斗争。这是一个典型好女人形象的代表,家珍的精神也是令人敬佩的,她身为县城米行老板的千金,生活本该富足、衣食无忧,可谁曾想徐家竟遭此大劫,自己嫁了一个这么不争气的东西。但家珍连半句怨言都没曾说出过口,毅然选择陪伴在丈夫和孩子身边。即便是父亲在她怀孕之际带她回到县城娘家,父亲意指让她离开徐家,谋取更好的生活,不再让她受苦。可家珍身上展现出来的是别样的风景线,她坚毅地选择回到福贵身边,哪怕“徐家”这个名号已经荡然无存,福贵能给予她的只有贫困。其实,一开始在福贵赌博之际,家珍曾进城劝福贵回家,却被福贵拳打脚踢。从这里便可得知,在当时哪怕是现在,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家珍的生命是为福贵一家活着的,她将自己的生命全然献给了徐家。
家珍的表现着实令人感到可悲与深深的同情,生命诚可贵,现在诸多女性选择尊崇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独立,有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行为思考能力,而不全然依靠别人而存在。女性的弱势地位应该改变,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即便这样的思想傳遍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但又有多少女性能够真正不依附男权呢,家珍其实就是典型的代表,她选择隐忍,选择坚强,她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是在丈夫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家珍的整个生命都交到了福贵的手上,无论是福贵赌博对她的恶言相对、大打出手,又或者是福贵在城里乱玩青楼妓女,再者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两年时间里,家珍都不愿意离开她的丈夫,仍旧选择无私地陪伴在侧。谁又能说家珍的生命全然就没有价值呢?家珍这样的人物形象给人的第一直觉是“幸福而又可怜”的女人,到后期,福贵心里只有家珍一个,直到最后她患上了软骨病,她的丈夫依旧选择陪伴左右,由此看出,家珍的生命全然是有意义的,纵观全局,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而在于在人世间她经历了什么事情,这些都是生命所创造的财富。
三、多重苦难下不屈的品格 在《活着》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为活着而做着自己觉得认为对的事情,文本以福贵、家珍、有慶和凤霞等为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叙述,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她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学到的东西是无穷的。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福贵在苦难中表达出的人格精神超越是光辉、伟大的,他的坚强不屈、刚毅的品格是带领小说走向巅峰的源泉,他本身的人设是超脱外在事物的,是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风貌存在的。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人面对芝麻般大小的困难就难以跨越呢?其实,大多数人将它认定为一条鸿沟,那人们所经历的困难必定是一条真正的鸿沟,哪怕它是虚假的,因为困难的界限来源于人本身,自我怎样看待它,它便以何种方式来呈现。小说的主人公福贵便是以不屈不挠、隐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他所经历的一切痛苦与磨难,福贵克服自身的恐惧,如同儒家勇论所言:“尽管恐惧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躲避外来的侵袭、伤害有时是自卫、自保所必需的选择,但是对于勇来说,就必须克服恐惧心理。”历经苦难,福贵克服了自身的恐惧,没有盲目地选择放弃自己,而是选择坚毅地活着。
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但选择的权利永远在自己身上,是在堕落消沉中度过,还是在坚强、乐观、积极中面对生活中所经受的苦难呢?在生活中,福贵遭受着常人所非经历的事物,可能存在扩大化和夸张化。但是,它所呈现的精神内涵是丰富的、透彻的,世界上最虚妄的东西其实是金钱,余华在一开始便剥夺了福贵拥有的所有财富,使其明白金钱并不是最可贵最能放在心上的玩意儿。作者否定了这一点,但对福贵来说,最大的苦难不在于此,而在于失去了有庆,这才是最令人痛苦的存在,当那个活泼可爱、灵动的儿子病故时,真正的痛苦与磨难才侵袭而来。作者想传达的意义在于,金钱本是外在事物,但亲情家人失去了,才真正地失去了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而后,妻子离去,凤霞离去,幼孙苦根离去……这样重大的打击之下,福贵仍坚强地活着,他这一生经历的实在太多,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得到和失去,这样的心灵打击之下福贵依旧“活着”。他不是为了外在条件而活着,他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的可贵之处在福贵身上表现得淋漓精致。
四、人生的无奈与自我选择
生而为人,到处都是无可奈何,因此自我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福贵这个人物在面临苦难时的诠释就十分淋漓尽致。在面临痛苦与磨难时,勇气与坚忍的双重叠加使得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亲人接二连三地离开福贵,最后只剩他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上。常人一定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但在作者的笔下,福贵展示出了惊人的一面。福贵不畏惧现实的困苦,依旧坚强地活着,最后只剩一头名字也是“福贵”的老黄牛与他共度余生,在富贵看来,老黄牛的命运跟他非常相似,直到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孤身一人。因此,这头老黄牛也名叫“福贵”,意为命运相同、遭遇相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十分讽刺的,有多少比福贵幸运的人因无法承受生活之苦,决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曾细想,福贵可是承受了大半辈子生活的苦难,依旧勇敢地面对、笑着面对,不畏惧一切。这其实既是作者对现实的讽刺,也是作者想要以此激励人们学会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
因为生活的各种无奈,人们的选择因此不同。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克服恐惧、面对苦难的最好方式,学会自我的精神超越是重中之重。小说中的人物都努力地生活,处在21世纪的青年却无时无刻不在叫喊着生活之苦,可见余华是有着先见性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无奈,放弃是一种选择,克服自身的恐惧,勇敢面对也不失为另一种更好的选择。只要“活着”,生活就还有希望。即便是只剩他一个人,也得在最后关头坚守住自己,生下来并且活下去。福贵的这个人设是高大而又令人同情的,一生中艰难的遭遇始终没有将他打垮。人人都说活着需要点盼头,但纵览整部小说,福贵的盼头究竟在何处?因此,福贵的活着不是在追求任何东西,在他内心深处,没有所谓的“盼头”。这也是余华对生活的深度剖析,即使真的只剩下自己,生活依旧继续,生活不会怜悯任何人,它只会让有希望的人活下去,福贵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不为任何人,只为“活着”。人生中的些许无奈需要自己去承受,需要个人去选择应有的活着方式。
五、结语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描写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面对种种痛苦与磨难时需要有坚忍的精神。积极乐观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此部小说时间跨度很大,这也深刻形象地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具真实性。福贵是一个会抗拒生活苦难的坚强因子,作为中心人物,他有着超越自我的极强能力和处于苦难中的坚忍精神。这对后人也有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激励性影响,引导处于困苦中的人们要拥有不屈的力量并不断前进,激励人们从容、积极地面对苦难。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胡海霞(1999-),女,浙江金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