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相比于古代,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无疑提高了很多。但是人们仍受迫于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不只是社会带来的,还有大自然留下的。这是人类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坚持不相配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状况。现在笔者要描述的是一种现有技术能够达到的最佳生活形式,我称其为“类共产方案”。
关键词 电子人 端粒酶 共产 电路模拟神经束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1-0059-03
1电子人
1.1 内置型电子人
原生体指人类本身生长而来的身体,我们生活的主体需要从原生体改为电子人。电子人由大脑和电子躯或虚拟躯体组成,分为内置型、外置型和虚拟型三种。内置型电子人是将大脑置于电子躯内(一般是头部,因为头部应该是空缺的)的一类电子人。这时只有大脑是我们的原生部分,其余部分都是人造材料。因为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就是脑细胞,这是不可缺少也不可替换的;而其它身体部分只是用来协助脑细胞运作的部分,这是可缺少也可替换的。事实上我们的生理本质也就是脑细胞,平日所称的意识等内容都是大脑活动的综合产物,它只是大脑的一部分作用。意为意识一定依赖于脑细胞,但脑细胞不一定需要意识这个功能。而其它身体部分与大脑间的联系手段有两种:原生神经束和有线电路。大脑需要与电子躯产生联系,就需要电路,而原生的43条神经束就可以在将大脑从原生体分离时保留,用于连接人造电子躯。第二种方法是有线电路(因为这类电子人的大脑与电子躯在同一处,所以没必要使用无线电)。虽然我们的原生神经有无数条,但实际上它们是组合为神经束来进行作用的,这从数量和大小上都是电路比较容易达到的。如果有技术上的问题导致两种办法不能独立完成,那么可以结合两种方法使用(实际上笔者认为第一种方法才比较可能无法独立完成)。
用43条电路模拟神经束,将电子躯与大脑连接起来,就与原生体的生活近乎无异了。除此之外还有更安全(身体上的损伤如意外事件或被毒蛇咬到等不再会那么容易地直接威胁到生命,并且人类的“医学”可以从救治改变为替换和修改,身体病症对生命的威胁大大减小)、可塑(随着电子躯的使用,外貌再也不是不可控的先天因素,“整容”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身体能力也无需通过锻炼获得,肌肉是完全可造的状态……诸如此类)以及更清洁(无需进食和排泄,我们仅需维持大脑所需的营养和电子生活所需的电;也无需护肤,因为身体不是生理性的)等好处。疼痛感受器也可根据客户需要而选择保留与否,我们的躯体材料只需要迈斯纳接送器/区、梅克尔接送器/区、环层接送器/区和鲁菲尼感受与发送器/区用于模拟原生生活体验,实际上也有模拟味觉的技术,所以“吃货”不用担心无需进食就不能再享受美食。另外,相关法律仍然存在,如电子躯的可塑性允许设计或改造外貌等操作,不过那是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才可进行自由设计的。如可以成为身强力壮的肌肉男,也可以成为娇小可爱的小女孩等等,但在版权约束下不可以随意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动漫人物,或肖像权可以禁止别人使用你的样貌等。
电子人的改造也有相应的约束。电子人有个“人”字(或者说电子人属于人),所以你不能把自己改造成怪兽般没有人样的东西。无论是健美大师,还是二次元风格的人,这些是像“人”一样具有人类特征的。你需要保留所有人类的特征,且不能随意减少或增加任何其它东西即使它无害。第一,你要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试想你没有人类的手,用不了餐具,握不了门把手,就无法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而人类文明不会因为一个电子人技术就全部改掉,就算全改也不会依着你来,每个电子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如果身体允许随意更改那么文明是不适用于我们的。第二,我们要配合上级工作。比如我们需要你的指纹,你却连手都没有,再比如有人将自己改造出超能力,警方无法控制而使之成为法外狂徒,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我们对身体的适应问题。我们对其它生物身体的构造并不如对人类的身体构造这般熟悉,换成其它的身体或许根本无法得心应手,就像其它动物突然成为人类可能不会走路一样。我们的脑细胞只保存有我们的生活经验,而大脑构造也是与人体构造相对应的,多一个部分也许没有相应的脑细胞。第四,文化观念问题。我们是人(至少个人认为人应当是世间最美好的姿态)。相应的法律也可以设计出強化总值计量法,100%以内的强化程度都是允许的,一旦超出100%即超出强化总值可视为违法或犯法进行制裁。关于繁衍问题也有着相应的法律,如保留了生殖细胞才可真正摒弃原生体等。
1.2 外置型电子人
第二种电子人是外置型电子人,是将大脑置于电子躯外的一类电子人。大脑外设一个集合器用于集合12条颅神经,脑干已经具有一定的集合作用,所以或许把二号集合器装在脑干上即可。再给两个集合器加入接送无线电的功能来实现远程操控电子躯(或许需要先将两个集合器相连接以防网络延迟导致的不统一现象)。内置型电子人的电子躯中用于放置原生大脑的区域,在外置型电子人中可作为无线电接送区,人工脊柱可作集合器用于集合31条电路。外置型电子人的电子躯除了内部没有原生大脑,其它大体同内置型电子人一样,具有它的好处,也有它没有的好处,比如遇到摧毁整个电子躯的意外时不会危及大脑,但内置型电子人会。并且外置型电子人还能够连接不同的电子躯,即一个人或大脑可使用多个电子躯(公众人物也可同平民一样出门,也许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而内置型电子人一旦改造完成似乎并不容易频繁地转移大脑。对政府来说,外置型电子人还有优点。人民的大脑应该是集体放置在固定区域进行保管的(放在家中并不安全,遇到意外不能及时避免),就像资料库一样,这也做到了有效地对人们进行统一管理。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大脑放置区域也需要严格的监管,因为脑细胞几乎等同于生命。而当罪犯出现等情况,即可强行切断大脑与电子躯的联系,抓捕行动不费吹灰之力。监狱形式也可改为强制囚犯使用在特定区域的特定电子躯进行生活等等。或许会有人对大脑管理权的事情有意见,认为不应当将生命托付于某一组织,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成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的生命其实都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认为会发生的,在现在也可以发生。而现在我们好好的,说明有能力的人在尽职责。这种状态不会因为生活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倒不如选择信任。 1.3 虚拟型电子人与云时代
第三种电子人是虚拟型电子人,电子人项目的首选。前两种只是为了应对某些状况而提出的备胎,以及回归现实后的工具。虚拟型电子人是将生活建立在虚拟世界的一种电子人。客户大脑的处理与外置型电子人相似,不过它不是操纵一个现实世界中的电子躯,而是控制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众多游戏的运行模式,游戏几乎就是虚拟时代的一个雏形,由一个虚拟世界外的大脑操纵虚拟世界内的角色。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形式过于天马行空,实际上这完全符合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定义。只要社会得以维持,不非得需要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肉体(虽然虚拟世界也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上的),一切都能照常执行。当人类进入虚拟时代,生态将能得到远超前两种电子人的大幅度保护和优化。因为生活已经在另一个世界进行了,现实世界只是用来放置生活主体的场所,一切社会表现都只出现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试想一下地外生物来到地球,却一个“活体”都见不着的情景。因此,考虑到长远的节省下来的巨大资源,我个人觉得供全世界的人们免费电子化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比起全球电子化的成本,我们改变生活形式后节省的资源是更多的。而由于一切都是类似数字的东西,根本不存在资源上的难题,所以物质上几乎是按需分配[1]。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得不到”。事实上,虚拟世界中的事物甚至不用遵循物理规律,只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物理规律作用下的生活,所以继续保留它会让我们更加适应。同时,也并不是说按意愿设置的世界就可以随便是各种花里胡哨、赛博朋克,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大众和地方的不同审美问题。另外,由于一切都是虚拟的,所以生活上的模拟应该更简单,比如进食模拟(而且暴饮暴食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仍然需要一个供随时回归现实世界使用的躯体以处理一些意外情况,不过还是比完全使用电子躯的生活形式要节省不少。而当这种形式的生活实现之后,企业家将不必继续压制尼古拉·特斯拉当年的无限能源方案或类似的一切技术,我们的生态又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但是,类共产之所以叫类共产,说明它还不是共产。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但总还是有压力的,所以并不是说人类可以变得懒惰。看似人们可以不锻炼,又可以不进食,好似不用工作也可以享受生活了,其实不是的。如果电子化不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话,电费仍然需要关注,况且电子人改造的价格应该不低等等。如果电子化是免费的,个体所占的算力和一些基本的义务也会制约着人们[2],所以不用担心人们无拘无束或者无所事事、积极性丧失的问题,各尽所能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又与共产主义社会更接近了)。这一点来看的话它并不是太本质的改变,那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由于生活形式的电子化,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现今5G正因没有遇到相应的技术而没能保持热度,以至于普及度不足。而现在网络的通畅也是电子人生活的重要需求,我们要尽量减小网络的延迟,所以我相信电子人项目能够与5G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活上的延迟可不是小問题,试想在会议时跟不上话题等情况。而先进的通信技术才能满足这种电子生活形式,这样两个技术就能很好地共生互助了。
2 非自然死亡
2.1 非自然死亡与永生
美好的生活出现了,我们还需要让它一直持续下去。而类共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永生”。但“永生”只是一种简单的称呼,用于代替人类的延寿,实际上并不是指“绝对的永生”。理论上绝对永生的话,说不定是超越宇宙的存在。因为宇宙最后也会毁灭,而那个时候你仍然会漂浮在虚无的黑暗中,就像一座眼神空洞的冰雕。你说不定还会无数次观赏无数宇宙的诞生与毁灭,然后对一切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说的“永生”一般指“非衰老死亡”。我们的工作只是避免生理性死亡,不过应该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意外事件。
2.2 对“永生”的两种态度
想“永生”,得先确定什么是“生”。关于活下去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对于该主题来说,大致可以根据对己和对外这两种态度进行简单的归纳:脑细胞的维持与社会身份的维持。
脑细胞的维持,大体可理解为脑细胞的持续分裂(虽然不确定未来有没有不需要分裂也能持续生存的技术),所以之后提到的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持脑细胞的无限分裂(有节制的、生理上的)。生活的实质大部分就是感受世界给大脑传输的电信号,除脑细胞以外的身体部分只是获取电信号的工具(给世界传出信号大致也是为了让脑细胞得到信号)。大脑和电信号、对象,这是不可断的连线,所以脑细胞是不可替代的,诸如数字延续记忆这类方式正是与此相对的。就算有一个代替你的存在,电信号也是传到它身上而不是你的脑细胞上,那么它所感知的一切是你无法感知的,当你没有“在感知”,那就不是在“活着”了。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只有“我的脑细胞在感受对象(一般指世界)”才算是活着。
社会身份的维持,即维持一个能代表你对世界作出反应的存在。常见的方法有保存并延续自己的记忆等。这种方式目测比维持脑细胞要简单、节约,但是可能会出现“它到底能不能代表你”或者“它真的和你一样吗”这种严肃的问题(如果有能做到“绝对代表你”的技术就没关系)。虽然对世界来说,只要你的社会身份一直存在,那就没有区别,但是你也要明白代替你的它在生理上已经不是你了(尽管是人生阅历一模一样的克隆人)。不过无论持哪种态度,都与个人的观念有关,不好说孰是孰非。虽然“脑细胞的维持是生理上的生存”属于客观事实,但也允许人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某种意义上选择维持社会身份来生存的人也是一种无私的体现。
2.3 克服衰老
以“脑细胞的维持才是生活的维持”为基本观点,现在我们来解决脑细胞无法有节制地无限分裂的问题。衰老导致脑死亡的实质是细胞分裂与细胞凋亡的进度不相配而导致大脑最终失去所有活细胞,即分裂的脑细胞无法弥补凋亡的脑细胞。所以保持一直活跃(至少跟得上细胞凋亡)的细胞分裂是防衰老的主要工作。众所周知业内存在着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这两大关于衰老原因的学说。但实际上自由基同许多导致衰老的因素一样,有着造成衰老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不过仍然很重要,但解决它却不解决端粒问题绝对会老,而解决端粒问题不至于绝对因自由基而老)。端粒的缺失对衰老的作用则是绝对的,即无论端粒是否与“永生”有关,缺失它会导致衰老都是客观事实。因此我认为研究方向应侧向端粒学说。而现在对于端粒的研究,已经失去了热度,甚至有称“端粒理论是被抛弃的理论”。原因在于技术能力不足,在应用方面没有找到突破口。还有一部分端粒酶与癌之间的联系导致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出现,实际上端粒酶并不会致癌,不可控的端粒酶和某些基因才会。所以,基因层面上的工作我建议不考虑,因为加入产生端粒酶的基因有着致癌风险(美国教授杰里·谢伊和伍德林·赖特导入可使细胞产生端粒酶的基因,后发现包皮细胞没完没了地分裂繁殖)。所以诸如利用脂质载体或病毒载体将端粒酶基因导入体细胞等方法可先不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在细胞外界作用的方式(使细胞致癌后定期消肿以达到永生效果的方法并不可行,因为消肿时很有可能消除了被运用过的脑细胞,此时会出现丧失记忆之类的事情也说不定。所以这种方式也暂且不考虑)。
据我所知布鲁诺·贝纳尔德斯他们所谓的TA-65是不能有效延长人类端粒的,于是接下去对它的研究就变成了类似“保持良好作息和饮食规律可延寿”的研究,所以我不建议在TA-65或类似项目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它们不会带来太高效的结果,甚至与“抗衰老”的课题完全脱节,变成“如何活到或延长最大寿命”而已。要时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根除衰老,而不是单纯的延缓它。而似乎很多科学家就忘了这件事。
于是剩下的唯一方法似乎就是从外界直接加入端粒酶,因为加入的量由意愿支配,于是寿命就变得可控了。而曾经有生物科技公司尝试将端粒酶导入细胞时因端粒酶分子量过大而失败,这是技术上的问题,但明治乳业株式会社已给出解决方案,虽然不知道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也从没有人将他们的技术用于导入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入核机制为我们省了不少事。我们只需要将蛋白质送入细胞即可,而明治乳业株式会社有一种由粘土矿物构成的蛋白质导入用载体,能够将目标蛋白质导入到目标细胞内。这种不影响基因的可控的方式才是我们需要的方法。另外,我们要了解端粒的作用是什么。不要死死盯住课题,要时刻记住根本目的是什么。若有能代替端粒的方法也一样能解决衰老问题。
当端粒酶能够以优异的安全性导入细胞后,我们最好将这个技术自动化,因为导入端粒酶的工作或许会是十分频繁的。可选择检测衰老特征的出现并导入端粒酶或定期导入规定量端粒酶的方法让它自动运作。这样一来,伴随着人类生活飞跃式的提升,人会变得更愉悦,尤瓦尔的议题一次性地解决了两个。至于“成神”,就让人们在电子人或虚拟时代中去讨论。
参考文献:
[1] 田江太.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新型全球性文明的开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27-35.
[2] 王子凌,陈以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01): 145-147.
广西玉林市博白王力中学,广西 玉林 537600
关键词 电子人 端粒酶 共产 电路模拟神经束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1-0059-03
1电子人
1.1 内置型电子人
原生体指人类本身生长而来的身体,我们生活的主体需要从原生体改为电子人。电子人由大脑和电子躯或虚拟躯体组成,分为内置型、外置型和虚拟型三种。内置型电子人是将大脑置于电子躯内(一般是头部,因为头部应该是空缺的)的一类电子人。这时只有大脑是我们的原生部分,其余部分都是人造材料。因为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就是脑细胞,这是不可缺少也不可替换的;而其它身体部分只是用来协助脑细胞运作的部分,这是可缺少也可替换的。事实上我们的生理本质也就是脑细胞,平日所称的意识等内容都是大脑活动的综合产物,它只是大脑的一部分作用。意为意识一定依赖于脑细胞,但脑细胞不一定需要意识这个功能。而其它身体部分与大脑间的联系手段有两种:原生神经束和有线电路。大脑需要与电子躯产生联系,就需要电路,而原生的43条神经束就可以在将大脑从原生体分离时保留,用于连接人造电子躯。第二种方法是有线电路(因为这类电子人的大脑与电子躯在同一处,所以没必要使用无线电)。虽然我们的原生神经有无数条,但实际上它们是组合为神经束来进行作用的,这从数量和大小上都是电路比较容易达到的。如果有技术上的问题导致两种办法不能独立完成,那么可以结合两种方法使用(实际上笔者认为第一种方法才比较可能无法独立完成)。
用43条电路模拟神经束,将电子躯与大脑连接起来,就与原生体的生活近乎无异了。除此之外还有更安全(身体上的损伤如意外事件或被毒蛇咬到等不再会那么容易地直接威胁到生命,并且人类的“医学”可以从救治改变为替换和修改,身体病症对生命的威胁大大减小)、可塑(随着电子躯的使用,外貌再也不是不可控的先天因素,“整容”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身体能力也无需通过锻炼获得,肌肉是完全可造的状态……诸如此类)以及更清洁(无需进食和排泄,我们仅需维持大脑所需的营养和电子生活所需的电;也无需护肤,因为身体不是生理性的)等好处。疼痛感受器也可根据客户需要而选择保留与否,我们的躯体材料只需要迈斯纳接送器/区、梅克尔接送器/区、环层接送器/区和鲁菲尼感受与发送器/区用于模拟原生生活体验,实际上也有模拟味觉的技术,所以“吃货”不用担心无需进食就不能再享受美食。另外,相关法律仍然存在,如电子躯的可塑性允许设计或改造外貌等操作,不过那是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才可进行自由设计的。如可以成为身强力壮的肌肉男,也可以成为娇小可爱的小女孩等等,但在版权约束下不可以随意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动漫人物,或肖像权可以禁止别人使用你的样貌等。
电子人的改造也有相应的约束。电子人有个“人”字(或者说电子人属于人),所以你不能把自己改造成怪兽般没有人样的东西。无论是健美大师,还是二次元风格的人,这些是像“人”一样具有人类特征的。你需要保留所有人类的特征,且不能随意减少或增加任何其它东西即使它无害。第一,你要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试想你没有人类的手,用不了餐具,握不了门把手,就无法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而人类文明不会因为一个电子人技术就全部改掉,就算全改也不会依着你来,每个电子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如果身体允许随意更改那么文明是不适用于我们的。第二,我们要配合上级工作。比如我们需要你的指纹,你却连手都没有,再比如有人将自己改造出超能力,警方无法控制而使之成为法外狂徒,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我们对身体的适应问题。我们对其它生物身体的构造并不如对人类的身体构造这般熟悉,换成其它的身体或许根本无法得心应手,就像其它动物突然成为人类可能不会走路一样。我们的脑细胞只保存有我们的生活经验,而大脑构造也是与人体构造相对应的,多一个部分也许没有相应的脑细胞。第四,文化观念问题。我们是人(至少个人认为人应当是世间最美好的姿态)。相应的法律也可以设计出強化总值计量法,100%以内的强化程度都是允许的,一旦超出100%即超出强化总值可视为违法或犯法进行制裁。关于繁衍问题也有着相应的法律,如保留了生殖细胞才可真正摒弃原生体等。
1.2 外置型电子人
第二种电子人是外置型电子人,是将大脑置于电子躯外的一类电子人。大脑外设一个集合器用于集合12条颅神经,脑干已经具有一定的集合作用,所以或许把二号集合器装在脑干上即可。再给两个集合器加入接送无线电的功能来实现远程操控电子躯(或许需要先将两个集合器相连接以防网络延迟导致的不统一现象)。内置型电子人的电子躯中用于放置原生大脑的区域,在外置型电子人中可作为无线电接送区,人工脊柱可作集合器用于集合31条电路。外置型电子人的电子躯除了内部没有原生大脑,其它大体同内置型电子人一样,具有它的好处,也有它没有的好处,比如遇到摧毁整个电子躯的意外时不会危及大脑,但内置型电子人会。并且外置型电子人还能够连接不同的电子躯,即一个人或大脑可使用多个电子躯(公众人物也可同平民一样出门,也许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而内置型电子人一旦改造完成似乎并不容易频繁地转移大脑。对政府来说,外置型电子人还有优点。人民的大脑应该是集体放置在固定区域进行保管的(放在家中并不安全,遇到意外不能及时避免),就像资料库一样,这也做到了有效地对人们进行统一管理。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大脑放置区域也需要严格的监管,因为脑细胞几乎等同于生命。而当罪犯出现等情况,即可强行切断大脑与电子躯的联系,抓捕行动不费吹灰之力。监狱形式也可改为强制囚犯使用在特定区域的特定电子躯进行生活等等。或许会有人对大脑管理权的事情有意见,认为不应当将生命托付于某一组织,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成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的生命其实都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认为会发生的,在现在也可以发生。而现在我们好好的,说明有能力的人在尽职责。这种状态不会因为生活形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倒不如选择信任。 1.3 虚拟型电子人与云时代
第三种电子人是虚拟型电子人,电子人项目的首选。前两种只是为了应对某些状况而提出的备胎,以及回归现实后的工具。虚拟型电子人是将生活建立在虚拟世界的一种电子人。客户大脑的处理与外置型电子人相似,不过它不是操纵一个现实世界中的电子躯,而是控制虚拟世界中的角色。具体形式可以参考众多游戏的运行模式,游戏几乎就是虚拟时代的一个雏形,由一个虚拟世界外的大脑操纵虚拟世界内的角色。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形式过于天马行空,实际上这完全符合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定义。只要社会得以维持,不非得需要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肉体(虽然虚拟世界也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上的),一切都能照常执行。当人类进入虚拟时代,生态将能得到远超前两种电子人的大幅度保护和优化。因为生活已经在另一个世界进行了,现实世界只是用来放置生活主体的场所,一切社会表现都只出现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试想一下地外生物来到地球,却一个“活体”都见不着的情景。因此,考虑到长远的节省下来的巨大资源,我个人觉得供全世界的人们免费电子化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比起全球电子化的成本,我们改变生活形式后节省的资源是更多的。而由于一切都是类似数字的东西,根本不存在资源上的难题,所以物质上几乎是按需分配[1]。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得不到”。事实上,虚拟世界中的事物甚至不用遵循物理规律,只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物理规律作用下的生活,所以继续保留它会让我们更加适应。同时,也并不是说按意愿设置的世界就可以随便是各种花里胡哨、赛博朋克,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大众和地方的不同审美问题。另外,由于一切都是虚拟的,所以生活上的模拟应该更简单,比如进食模拟(而且暴饮暴食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仍然需要一个供随时回归现实世界使用的躯体以处理一些意外情况,不过还是比完全使用电子躯的生活形式要节省不少。而当这种形式的生活实现之后,企业家将不必继续压制尼古拉·特斯拉当年的无限能源方案或类似的一切技术,我们的生态又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但是,类共产之所以叫类共产,说明它还不是共产。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但总还是有压力的,所以并不是说人类可以变得懒惰。看似人们可以不锻炼,又可以不进食,好似不用工作也可以享受生活了,其实不是的。如果电子化不是免费提供给大家的话,电费仍然需要关注,况且电子人改造的价格应该不低等等。如果电子化是免费的,个体所占的算力和一些基本的义务也会制约着人们[2],所以不用担心人们无拘无束或者无所事事、积极性丧失的问题,各尽所能还是有必要的(虽然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又与共产主义社会更接近了)。这一点来看的话它并不是太本质的改变,那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由于生活形式的电子化,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现今5G正因没有遇到相应的技术而没能保持热度,以至于普及度不足。而现在网络的通畅也是电子人生活的重要需求,我们要尽量减小网络的延迟,所以我相信电子人项目能够与5G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生活上的延迟可不是小問题,试想在会议时跟不上话题等情况。而先进的通信技术才能满足这种电子生活形式,这样两个技术就能很好地共生互助了。
2 非自然死亡
2.1 非自然死亡与永生
美好的生活出现了,我们还需要让它一直持续下去。而类共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永生”。但“永生”只是一种简单的称呼,用于代替人类的延寿,实际上并不是指“绝对的永生”。理论上绝对永生的话,说不定是超越宇宙的存在。因为宇宙最后也会毁灭,而那个时候你仍然会漂浮在虚无的黑暗中,就像一座眼神空洞的冰雕。你说不定还会无数次观赏无数宇宙的诞生与毁灭,然后对一切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说的“永生”一般指“非衰老死亡”。我们的工作只是避免生理性死亡,不过应该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意外事件。
2.2 对“永生”的两种态度
想“永生”,得先确定什么是“生”。关于活下去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对于该主题来说,大致可以根据对己和对外这两种态度进行简单的归纳:脑细胞的维持与社会身份的维持。
脑细胞的维持,大体可理解为脑细胞的持续分裂(虽然不确定未来有没有不需要分裂也能持续生存的技术),所以之后提到的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持脑细胞的无限分裂(有节制的、生理上的)。生活的实质大部分就是感受世界给大脑传输的电信号,除脑细胞以外的身体部分只是获取电信号的工具(给世界传出信号大致也是为了让脑细胞得到信号)。大脑和电信号、对象,这是不可断的连线,所以脑细胞是不可替代的,诸如数字延续记忆这类方式正是与此相对的。就算有一个代替你的存在,电信号也是传到它身上而不是你的脑细胞上,那么它所感知的一切是你无法感知的,当你没有“在感知”,那就不是在“活着”了。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只有“我的脑细胞在感受对象(一般指世界)”才算是活着。
社会身份的维持,即维持一个能代表你对世界作出反应的存在。常见的方法有保存并延续自己的记忆等。这种方式目测比维持脑细胞要简单、节约,但是可能会出现“它到底能不能代表你”或者“它真的和你一样吗”这种严肃的问题(如果有能做到“绝对代表你”的技术就没关系)。虽然对世界来说,只要你的社会身份一直存在,那就没有区别,但是你也要明白代替你的它在生理上已经不是你了(尽管是人生阅历一模一样的克隆人)。不过无论持哪种态度,都与个人的观念有关,不好说孰是孰非。虽然“脑细胞的维持是生理上的生存”属于客观事实,但也允许人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某种意义上选择维持社会身份来生存的人也是一种无私的体现。
2.3 克服衰老
以“脑细胞的维持才是生活的维持”为基本观点,现在我们来解决脑细胞无法有节制地无限分裂的问题。衰老导致脑死亡的实质是细胞分裂与细胞凋亡的进度不相配而导致大脑最终失去所有活细胞,即分裂的脑细胞无法弥补凋亡的脑细胞。所以保持一直活跃(至少跟得上细胞凋亡)的细胞分裂是防衰老的主要工作。众所周知业内存在着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这两大关于衰老原因的学说。但实际上自由基同许多导致衰老的因素一样,有着造成衰老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不过仍然很重要,但解决它却不解决端粒问题绝对会老,而解决端粒问题不至于绝对因自由基而老)。端粒的缺失对衰老的作用则是绝对的,即无论端粒是否与“永生”有关,缺失它会导致衰老都是客观事实。因此我认为研究方向应侧向端粒学说。而现在对于端粒的研究,已经失去了热度,甚至有称“端粒理论是被抛弃的理论”。原因在于技术能力不足,在应用方面没有找到突破口。还有一部分端粒酶与癌之间的联系导致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出现,实际上端粒酶并不会致癌,不可控的端粒酶和某些基因才会。所以,基因层面上的工作我建议不考虑,因为加入产生端粒酶的基因有着致癌风险(美国教授杰里·谢伊和伍德林·赖特导入可使细胞产生端粒酶的基因,后发现包皮细胞没完没了地分裂繁殖)。所以诸如利用脂质载体或病毒载体将端粒酶基因导入体细胞等方法可先不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在细胞外界作用的方式(使细胞致癌后定期消肿以达到永生效果的方法并不可行,因为消肿时很有可能消除了被运用过的脑细胞,此时会出现丧失记忆之类的事情也说不定。所以这种方式也暂且不考虑)。
据我所知布鲁诺·贝纳尔德斯他们所谓的TA-65是不能有效延长人类端粒的,于是接下去对它的研究就变成了类似“保持良好作息和饮食规律可延寿”的研究,所以我不建议在TA-65或类似项目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它们不会带来太高效的结果,甚至与“抗衰老”的课题完全脱节,变成“如何活到或延长最大寿命”而已。要时刻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根除衰老,而不是单纯的延缓它。而似乎很多科学家就忘了这件事。
于是剩下的唯一方法似乎就是从外界直接加入端粒酶,因为加入的量由意愿支配,于是寿命就变得可控了。而曾经有生物科技公司尝试将端粒酶导入细胞时因端粒酶分子量过大而失败,这是技术上的问题,但明治乳业株式会社已给出解决方案,虽然不知道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也从没有人将他们的技术用于导入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蛋白质,它的入核机制为我们省了不少事。我们只需要将蛋白质送入细胞即可,而明治乳业株式会社有一种由粘土矿物构成的蛋白质导入用载体,能够将目标蛋白质导入到目标细胞内。这种不影响基因的可控的方式才是我们需要的方法。另外,我们要了解端粒的作用是什么。不要死死盯住课题,要时刻记住根本目的是什么。若有能代替端粒的方法也一样能解决衰老问题。
当端粒酶能够以优异的安全性导入细胞后,我们最好将这个技术自动化,因为导入端粒酶的工作或许会是十分频繁的。可选择检测衰老特征的出现并导入端粒酶或定期导入规定量端粒酶的方法让它自动运作。这样一来,伴随着人类生活飞跃式的提升,人会变得更愉悦,尤瓦尔的议题一次性地解决了两个。至于“成神”,就让人们在电子人或虚拟时代中去讨论。
参考文献:
[1] 田江太.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新型全球性文明的开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27-35.
[2] 王子凌,陈以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01): 145-147.
广西玉林市博白王力中学,广西 玉林 53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