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时期是人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抓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要针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有针对性的培养并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养成“两种习惯”,以活动促进习惯养成,把习惯养成常态化。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
初中时期可以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初中学生在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康习惯等行为习惯方面的状况看,一些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更有我们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更需要加强,抓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为特征表现
我们学校曾搞过一项“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研究” 的课题研究,通过调研和日常观察,并根据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外部表现特征,总结和归纳出了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1、行为散漫懒惰,自我约束力差
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观念淡薄,不羁于学校正常的行为规范,做事拖拉,常出现无故迟到、旷课、多讲话等懒惰现象;对荣誉、尊严、责骂不屑一顾,自我感觉良好。
2、行为具有攻击性
主要表现在:容易冲动、暴躁;惟我独尊、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对同学老师常带有顶撞、斗殴现象;报复心理强,甚至开始模仿、涉足黑社会的行为等。
3、行为具有破坏性
主要表现:在破坏公物或公共设施、损坏花草树木、乱扔果皮纸屑等;在教室墙壁、桌椅上乱涂乱画等。
4、缺乏诚信,行为具有欺骗性
主要表现在:經常说谎话、骗取家长的信任;考试作弊、抄作业,偷窃、敲诈勒索同学;模仿家长签字;经常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5、行为具有逆反性
主要表现在: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有反感情绪;顶撞家长、老师或长辈;逃学、离家出走;被人误解后耿耿于怀。
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去躬行实践呢?这里我想结合教育专家的理论和借鉴学校科研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1、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养成“两种习惯”
针对学生行为散漫懒惰,自我约束力差,行为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我们从学生一入学就明确提出:养成两种习惯。 这两种习惯就是:养成习惯的习惯和不妨害他人的习惯。
何谓“养成习惯的习惯”呢?通俗点说就是: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学生自己有意识的去做,同学互相监督去做,老师家长督促去做。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
那什么又是“不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先明确“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一个例子最能诠释了,“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初中生一旦形成这样的不良品质,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将来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所以,在学生中坚决提倡和养成“不妨害他人的习惯”。
2、以活动促行动
针对学生行为中缺乏诚信,行为具有欺骗性和逆反性等习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然后再在学校及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以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人和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譬如:采取开家长会,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做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种纪念日,为贫困学生和有疾病的学生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活动随时搞,各种习惯养成经常抓,学生一定是终身受益的。
3、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要常抓不懈
就我校的情况来看,学生多来自农村、留守学生多、行为习惯差,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并且在日常教育中建立了“人人德育”体系。把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常态化来抓,目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监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