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的课堂教学,探讨生命化历史课堂构建的几点认识:注重还原鲜活的历史知识;关注历史知识获取的生命性;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72-01
一、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还原鲜活的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本身是富有生命的。凝固于历史书上的历史都曾经是鲜活的人物创造的。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和学生一起感知、一起思考。还原鲜活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是提供好的史料,创造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
二、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注重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的生命性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上发言的人数多少,学生发言的次数是多少?有幾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形式如何?活动的气氛如何?从而来评价历史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命活力。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些,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如何。
“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就是学生与前人在思想上的交流、认知上的切磋、感情上的交融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1]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会选择“角色体验”这种方式。在《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中,执教教师也设计了角色体验这一活动,由一位学生扮演克伦威尔。
(教师:请阅读课本,找出英国内战爆发的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学生:看书后齐答,同时教师展示课件内容: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社会基础……5:根本原因……
教师:这样的时代舞台,克伦威尔是这样演绎的?有请小李同学扮演的克伦威尔出场。
扮演克伦威尔的学生:我是护国主,我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小李说完一句台词就坐下了。)
这样的角色扮演,笔者认为光有“角色体验”的形式,学生没有在这一活动中获得多少体验。
生命的本意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1]而历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那么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该是能真实地促进学生活动能力发展的历史课堂。在上述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更多的是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去表演,学生不再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异化为老师课堂教学表演的工具,更谈不上真正促进学生活动能力的发展。生命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在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的,应从学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来体现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关注生命性。
三、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依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来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的。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历史智慧;学会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增强历史意识,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所以,历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增强与时俱进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的教学中,有以下的现象: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如何看克伦威尔?
学生:暴力,不择手段,不爱护生命……
学生:功大于过。
学生:维护英国的利益,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但是比较残暴……
学生:军事才能杰出。
学生:欣赏克伦威尔,他追求权力,娶美貌的富婆,这是男人的欲望……
学生:违背民主、违反民意……
(下课铃响起)教师总结:总的来说,克伦威尔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民主制奠基人。(宣布下课。)
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克伦威尔的认识与执教教师所预设的有很大出入甚至很多观点大相径庭。
首先,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但也不能在课堂上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尤其当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时。其次,教师没有对学生存在偏颇的情感、态度进行点评和引导。只是用一句简单的结论告知学生“总的来说,克伦威尔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民主制奠基人。”是难以让那些学生认同、信服的。再次,当学生的观点和教师预设的出现矛盾时恰恰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良好契机,可以利用这一思维上的冲突,生成教育资源,拓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批判性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在学生表达观点后追问:“同学们看到了克伦威尔暴力,不爱护生命,违背民主,违反民意的一面,那为什么有的人认为他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民主制奠基人?请结合列宁的话进行思考?(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问是彼此相容的。”)进而,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克伦威尔,形成全面的认识。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执教老师主要从时代背景、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现克伦威尔,进而让学生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人物的性格、天赋、意志、品质、成长经历等都会对历史活动产生影响。应关注人物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等对历史活动的影响。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主题是历史人物,每个专题体现一个类型的人物,每个专题都蕴含着这些人物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智慧。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才是客观的。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应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也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所以在进行选修4这一模块教学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个性、成长经历。
注释: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汉国:《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72-01
一、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还原鲜活的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本身是富有生命的。凝固于历史书上的历史都曾经是鲜活的人物创造的。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和学生一起感知、一起思考。还原鲜活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是提供好的史料,创造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
二、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注重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的生命性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历史课堂上发言的人数多少,学生发言的次数是多少?有幾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形式如何?活动的气氛如何?从而来评价历史课堂教学是否富有生命活力。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些,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如何。
“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就是学生与前人在思想上的交流、认知上的切磋、感情上的交融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1]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会选择“角色体验”这种方式。在《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中,执教教师也设计了角色体验这一活动,由一位学生扮演克伦威尔。
(教师:请阅读课本,找出英国内战爆发的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学生:看书后齐答,同时教师展示课件内容: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社会基础……5:根本原因……
教师:这样的时代舞台,克伦威尔是这样演绎的?有请小李同学扮演的克伦威尔出场。
扮演克伦威尔的学生:我是护国主,我是真正的“无冕之王”。小李说完一句台词就坐下了。)
这样的角色扮演,笔者认为光有“角色体验”的形式,学生没有在这一活动中获得多少体验。
生命的本意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1]而历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那么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该是能真实地促进学生活动能力发展的历史课堂。在上述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更多的是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去表演,学生不再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异化为老师课堂教学表演的工具,更谈不上真正促进学生活动能力的发展。生命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在目的应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的,应从学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来体现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关注生命性。
三、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依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来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的。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历史智慧;学会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增强历史意识,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所以,历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增强与时俱进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的教学中,有以下的现象: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如何看克伦威尔?
学生:暴力,不择手段,不爱护生命……
学生:功大于过。
学生:维护英国的利益,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但是比较残暴……
学生:军事才能杰出。
学生:欣赏克伦威尔,他追求权力,娶美貌的富婆,这是男人的欲望……
学生:违背民主、违反民意……
(下课铃响起)教师总结:总的来说,克伦威尔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民主制奠基人。(宣布下课。)
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克伦威尔的认识与执教教师所预设的有很大出入甚至很多观点大相径庭。
首先,生命化的历史课堂应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但也不能在课堂上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尤其当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时。其次,教师没有对学生存在偏颇的情感、态度进行点评和引导。只是用一句简单的结论告知学生“总的来说,克伦威尔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民主制奠基人。”是难以让那些学生认同、信服的。再次,当学生的观点和教师预设的出现矛盾时恰恰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良好契机,可以利用这一思维上的冲突,生成教育资源,拓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批判性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在学生表达观点后追问:“同学们看到了克伦威尔暴力,不爱护生命,违背民主,违反民意的一面,那为什么有的人认为他是革命的先行者,是民主制奠基人?请结合列宁的话进行思考?(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问是彼此相容的。”)进而,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克伦威尔,形成全面的认识。
另外,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执教老师主要从时代背景、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现克伦威尔,进而让学生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人物的性格、天赋、意志、品质、成长经历等都会对历史活动产生影响。应关注人物个性特点、成长经历等对历史活动的影响。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主题是历史人物,每个专题体现一个类型的人物,每个专题都蕴含着这些人物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智慧。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才是客观的。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应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也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所以在进行选修4这一模块教学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个性、成长经历。
注释: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朱汉国:《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