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源于生活开发,回归生活做学,高于生活教育的项目学习课程“手绘校园地图”为例,诠释《生活化校本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课程生活化,践行着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课程校本化,丰富了学校教育的特色内涵;课程项目化,促进了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手绘校园地图”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是在教育生活累积中逐渐生成的。其累积的过程源于生活,累积的轨迹大致有四步。
第一,植根于学校传统的教育活动。笔者学校有一个传统,就是初一新生入学时将开展一些常规的学校生活教育活动,其中一个就是“知我梅中,爱我梅中”竞赛活动。活动大致分两步:一是学校印发“知我梅中”材料,一般包括学校发展历史和学校文化景点简要介绍;二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班会进行“知我梅中,爱我梅中”书面竞赛。目的是让初一新生认知学校,热爱学校,从而快速地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来。
第二,发展于教育活动形式的拓展。传统的活动应该说是有效的,但也有其局限之处,那就是这样的认知学校只停留在书面的了解和书面的回答上。为此,学校在初二年级创建了“导游社团”,主要以学校景点为主进行现场讲解。具体活动是:社团人员根据意愿认领校园里的一个景点,拟写好讲解词,并集体修改;然后由拟稿者现场进行讲解训练;最后分班向初一新生进行现场导游。另外邀请校外人员来学校充当义务讲解员讲解。这样,初二学生加深了对学校的理解和情感;初一新生现场与书面结合认知学校更深入。
第三,提升于教育活动内容的增加。学校为了把此项基于生活的教育活动做强,又借新课程改革的机遇,由学校德育处和教科室联合将学校相关的人文景点编写成校本读本,并且丰富了活动内容。由传统单一的书面认知竞赛,演化为校园人文摄影展示、校园人文诗歌创作、校园人文散文抒怀、校园人文景点解说、校园人文景点绘画、校园人文景点命名探究等系列活动。另外,为了把活动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还安排专门的课时和教师,即在初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时内,由负责的教师来实施,所有优秀的成果将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学校艺术节上汇报与展示。
第四,生成于教育生活的优化综合。源于生活的教育应该是综合的,而上述三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管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和活动内容逐渐丰富,但仍缺乏生活教育之综合的特性。于是课题组根据项目学习课程的要素,提出在原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优化重组,整合成一个项目:“手绘校园地图”。这样可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来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小组人员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内部分工,有的负责整体版图设计,有的负责校园各区域的绘画,有的负责各景点的文字介绍撰写,有的负责为文字配照片,有的负责学校发展历史简介的撰写等,各个环节又可以互为交融渗透,最后整合起来,就是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
上述四步,步步源于生活,最终生成了生活化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手绘校园地图”。
“手绘校园地图”项目课程源于生活教育而生成,自然应该回归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其目标。如何回归生活呢?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围绕项目课程去“做”项目,即回归生活化的流程:项目导入,明确任务;项目设计,制订计划;项目实施,执行任务;项目展示,达成目标。让学生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走向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学懂知识,习得技能,陶冶情操,快乐生活,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
1.项目导入,明确任务,激发浓厚的兴趣,走向生活。这是做“手绘校园地图”项目的第一环节。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以10位左右学生为宜。其次明确小组项目任务,通力合作手绘一张校园地图。再次是提出完成项目任务的要求:①要有导游地图的特点,可以参考生活中看到的导游图样式,也可以上网查找著名风景区线路图的样式,更可以创新性地设计独到的样式;②要涵盖校园的一切,外在的文化景点、教育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以及道路场馆等,内在的学校历史、景点涵义以及场馆楼道命名等;③手绘,就是亲手绘制,手绘时要避免绘成简单的指示图或者线路图;④要求合作完成项目,最后共享成果。这个环节如果导入得体、项目任务明确的话,就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向生活走去。
2.项目设计,制订计划,满怀激情走进生活。这是做“手绘校园地图”项目的第二环节,此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首先发挥集体的智慧,比较分析,构想设计,确定一张校园地图的样式;其次根据样式的需要分解地图上需要的“材料”和绘制地图需要的“原料”,开列出相应的清单,以便于下一步的分工和利于最后的完工;第三就是分别领取完成项目的具体任务;第四集体制订出完成项目、最终形成“产品”的整体计划,包括时间节点、分工任务等。这个环节如果分工合理,而且每项子任务又贴近领取任务学生的生活的话,学生就会满怀激情走进生活。
3.项目实施,执行任务,运用做学的方法体验生活。这是做“手绘校园地图”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小组学生根据计划分工分别“做”好子任务的关键环节,更是学生用“做”的方法来体验生活的达成环节。学生“做”的方法贴近生活,呈现多样性。负责原料采集的学生需要进行上网搜索、市场调查、考察分析、成本计算,最后确定采购绘制地图的工具等;负责手绘的学生需要实地观察、现场临摹、景物定位以及征求地理老师和美术老师的意见,最后合理集成;负责学校历史简介的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调查采访,最后定稿;负责文化景点文字说明的学生需要实地观察、资料查阅、采访老师,探究文化底蕴,最后提炼成文;为文化景点配图的学生需要现场拍摄、比较选择,最后确定最佳视角图片;负责文字书写的学生需要考虑地图背面的版面设计、字体选择、合理书写等。凡此种种都需要学生亲自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习得技能,学会知识,积累经验。
4.项目展示,达成目标,揣着成功的喜悦感悟生活。通过小组分工自主,互助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最终的项目成果“手绘校园地图”。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项目展示。首先是班级内展示,展示流程为:小组组长出示成果,并对手绘地图进行说明;小组成员作适当补充;接着小组间相互点评;最后教师比较综合点评,评出班级优秀成果,推荐参加校级展示评比。其次是班级优秀成果在学校期末的文化艺术节上展示,其展示流程除与班级展评相似外,还应加上小组成员陈述感悟与体会等环节。 上述环节是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回归生活的过程。其优势在于学生在参与项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生活,体验了生活,感悟了生活,有意无意地感知了学校,了解了学校,融入了学校;同时无痕地增长了知识,习得了技能,陶冶了情操,有效地实现了项目课程的学习目标。
“手绘校园地图”作为校本项目课程,源于生活开发形成,回归生活做学实施,其过程中所彰显的价值远高于生活,大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课程生活化,践行着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种课程开发与实施,需要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才能使课程科学化、规范化。源于生活开发,回归生活实施的校本项目课程“手绘校园地图”开发与研究也不例外,其过程践行着教育教学的三种基本理念。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生活和教育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做”,即实践。这个项目正是强调了这一点,即学习过程“做”的特点,实践的特性。首先,每一个项目的子任务,是学生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自主调查研究选择确立的,必将具有内在的驱动力,自然激发起学生主动实践的激情;其次,很多项目子任务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生活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会自觉地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实践;再次,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亲身实践,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即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挥并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句话,课程的“生活化”,就是力求课程从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地域实际出发,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走向生活为原则开发;并且在实施与研究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实现做学合一、个性发展的开发研究目标。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
(2)新课程的亮点就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倡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落实,追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手绘校园地图”课程生活化的做学过程,就是综合实践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制作特定的校园地图实施教学,回归生活的过程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步入“现实生活”,真真切切地把学生引向“综合实践”。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查找制作材料和最佳地图样式;到现场对项目任务进行考察调查,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提出实际问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学校发展简史;以采访、探究、实地观察为方式,撰写校园文化景观的简介;以自主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集成项目“产品”。同时在项目产品展示活动中,小组成员交流心得体会、实践感悟等。总之,这个回归生活的过程,新课程的亮点得到了体现,三维目标得到了落实,新型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训练。因此说,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地践行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建构主义理论最基本的理念是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以知识,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手绘校园地图”校本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就是想给学生一个学习的项目,并且在具体的实施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的能力。事实上也达成了这个目标,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主动构建着地理知识、绘图知识、校史知识、学校文化知识等。因此说,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地践行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2.课程校本化,丰富了学校教育的特色内涵。
近年来,笔者学校以传承为基调,以发展为宗旨,以转型为契机,努力营造校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特色“习得教育”。习得教育的要义是习以为常,日有所得;习得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习得教育的方法是做学合一,个性发展;习得教育的课堂是项目引领,生命发展;习得教育的课程是项目整合,校本发展;习得教育的策略是学生做学项目学习课程,教师施教项目学习课程,学校开发项目学习课程;习得教育的目标是习而手巧,得之心灵。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课程校本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内隐文化的重要元素。为此,近年来我们着力优化“习得教育”特色内涵的生活化校本项目学习课程形态。此课程的开发源于校本教育生活,即传统的爱校教育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校本化特色更加鲜明,最后生成完全具有学校个性的校本课程。另外,此课程实施又回归于校本教育生活,实施过程更体现了课程之校本化:项目导入,明确任务;项目设计,制订计划;项目实施,执行任务;项目展示,达成目标。每一个环节都以“习”(即做与实践)为先导,以“得”为目的,实现培养“手巧心灵”的学生之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手绘校园地图”项目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诠释了学校“习得教育”特色的含义,丰富了学校“习得教育”特色的内涵。
3.课程项目化,促进了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合格”,就是要培养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长”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而运用项目化的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育,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为学生在“做”具体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中实现了真“学”。我们看到,学生会得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做项目设计时,学生要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现状调查,比较筛选最佳方案,拟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具体计划;具体做项目时,会学到地图绘制的基本常识、图案设计和艺术构图的美工知识、学校景点的内涵知识、学校楼道命名的意蕴知识;同时在具体绘制过程中会锻炼形成技能,成长经验;做项目评价时,会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会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会感悟到成功的喜悦,会体会到劳动和劳心创造成果的价值。总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做懂知识、做出能力、做出体验、做出创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习得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手绘校园地图”,源于生活开发生成,回归生活实施做学,高于生活进行教育,其过程真切地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原理。
“手绘校园地图”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是在教育生活累积中逐渐生成的。其累积的过程源于生活,累积的轨迹大致有四步。
第一,植根于学校传统的教育活动。笔者学校有一个传统,就是初一新生入学时将开展一些常规的学校生活教育活动,其中一个就是“知我梅中,爱我梅中”竞赛活动。活动大致分两步:一是学校印发“知我梅中”材料,一般包括学校发展历史和学校文化景点简要介绍;二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班会进行“知我梅中,爱我梅中”书面竞赛。目的是让初一新生认知学校,热爱学校,从而快速地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来。
第二,发展于教育活动形式的拓展。传统的活动应该说是有效的,但也有其局限之处,那就是这样的认知学校只停留在书面的了解和书面的回答上。为此,学校在初二年级创建了“导游社团”,主要以学校景点为主进行现场讲解。具体活动是:社团人员根据意愿认领校园里的一个景点,拟写好讲解词,并集体修改;然后由拟稿者现场进行讲解训练;最后分班向初一新生进行现场导游。另外邀请校外人员来学校充当义务讲解员讲解。这样,初二学生加深了对学校的理解和情感;初一新生现场与书面结合认知学校更深入。
第三,提升于教育活动内容的增加。学校为了把此项基于生活的教育活动做强,又借新课程改革的机遇,由学校德育处和教科室联合将学校相关的人文景点编写成校本读本,并且丰富了活动内容。由传统单一的书面认知竞赛,演化为校园人文摄影展示、校园人文诗歌创作、校园人文散文抒怀、校园人文景点解说、校园人文景点绘画、校园人文景点命名探究等系列活动。另外,为了把活动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还安排专门的课时和教师,即在初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时内,由负责的教师来实施,所有优秀的成果将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学校艺术节上汇报与展示。
第四,生成于教育生活的优化综合。源于生活的教育应该是综合的,而上述三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管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和活动内容逐渐丰富,但仍缺乏生活教育之综合的特性。于是课题组根据项目学习课程的要素,提出在原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优化重组,整合成一个项目:“手绘校园地图”。这样可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来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小组人员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内部分工,有的负责整体版图设计,有的负责校园各区域的绘画,有的负责各景点的文字介绍撰写,有的负责为文字配照片,有的负责学校发展历史简介的撰写等,各个环节又可以互为交融渗透,最后整合起来,就是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
上述四步,步步源于生活,最终生成了生活化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手绘校园地图”。
“手绘校园地图”项目课程源于生活教育而生成,自然应该回归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其目标。如何回归生活呢?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围绕项目课程去“做”项目,即回归生活化的流程:项目导入,明确任务;项目设计,制订计划;项目实施,执行任务;项目展示,达成目标。让学生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走向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学懂知识,习得技能,陶冶情操,快乐生活,真正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
1.项目导入,明确任务,激发浓厚的兴趣,走向生活。这是做“手绘校园地图”项目的第一环节。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以10位左右学生为宜。其次明确小组项目任务,通力合作手绘一张校园地图。再次是提出完成项目任务的要求:①要有导游地图的特点,可以参考生活中看到的导游图样式,也可以上网查找著名风景区线路图的样式,更可以创新性地设计独到的样式;②要涵盖校园的一切,外在的文化景点、教育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以及道路场馆等,内在的学校历史、景点涵义以及场馆楼道命名等;③手绘,就是亲手绘制,手绘时要避免绘成简单的指示图或者线路图;④要求合作完成项目,最后共享成果。这个环节如果导入得体、项目任务明确的话,就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向生活走去。
2.项目设计,制订计划,满怀激情走进生活。这是做“手绘校园地图”项目的第二环节,此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首先发挥集体的智慧,比较分析,构想设计,确定一张校园地图的样式;其次根据样式的需要分解地图上需要的“材料”和绘制地图需要的“原料”,开列出相应的清单,以便于下一步的分工和利于最后的完工;第三就是分别领取完成项目的具体任务;第四集体制订出完成项目、最终形成“产品”的整体计划,包括时间节点、分工任务等。这个环节如果分工合理,而且每项子任务又贴近领取任务学生的生活的话,学生就会满怀激情走进生活。
3.项目实施,执行任务,运用做学的方法体验生活。这是做“手绘校园地图”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小组学生根据计划分工分别“做”好子任务的关键环节,更是学生用“做”的方法来体验生活的达成环节。学生“做”的方法贴近生活,呈现多样性。负责原料采集的学生需要进行上网搜索、市场调查、考察分析、成本计算,最后确定采购绘制地图的工具等;负责手绘的学生需要实地观察、现场临摹、景物定位以及征求地理老师和美术老师的意见,最后合理集成;负责学校历史简介的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调查采访,最后定稿;负责文化景点文字说明的学生需要实地观察、资料查阅、采访老师,探究文化底蕴,最后提炼成文;为文化景点配图的学生需要现场拍摄、比较选择,最后确定最佳视角图片;负责文字书写的学生需要考虑地图背面的版面设计、字体选择、合理书写等。凡此种种都需要学生亲自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习得技能,学会知识,积累经验。
4.项目展示,达成目标,揣着成功的喜悦感悟生活。通过小组分工自主,互助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最终的项目成果“手绘校园地图”。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项目展示。首先是班级内展示,展示流程为:小组组长出示成果,并对手绘地图进行说明;小组成员作适当补充;接着小组间相互点评;最后教师比较综合点评,评出班级优秀成果,推荐参加校级展示评比。其次是班级优秀成果在学校期末的文化艺术节上展示,其展示流程除与班级展评相似外,还应加上小组成员陈述感悟与体会等环节。 上述环节是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回归生活的过程。其优势在于学生在参与项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生活,体验了生活,感悟了生活,有意无意地感知了学校,了解了学校,融入了学校;同时无痕地增长了知识,习得了技能,陶冶了情操,有效地实现了项目课程的学习目标。
“手绘校园地图”作为校本项目课程,源于生活开发形成,回归生活做学实施,其过程中所彰显的价值远高于生活,大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课程生活化,践行着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种课程开发与实施,需要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才能使课程科学化、规范化。源于生活开发,回归生活实施的校本项目课程“手绘校园地图”开发与研究也不例外,其过程践行着教育教学的三种基本理念。
(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生活和教育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做”,即实践。这个项目正是强调了这一点,即学习过程“做”的特点,实践的特性。首先,每一个项目的子任务,是学生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自主调查研究选择确立的,必将具有内在的驱动力,自然激发起学生主动实践的激情;其次,很多项目子任务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生活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会自觉地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实践;再次,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学生亲身实践,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即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挥并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句话,课程的“生活化”,就是力求课程从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地域实际出发,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走向生活为原则开发;并且在实施与研究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实现做学合一、个性发展的开发研究目标。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
(2)新课程的亮点就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倡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落实,追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手绘校园地图”课程生活化的做学过程,就是综合实践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制作特定的校园地图实施教学,回归生活的过程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步入“现实生活”,真真切切地把学生引向“综合实践”。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查找制作材料和最佳地图样式;到现场对项目任务进行考察调查,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提出实际问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学校发展简史;以采访、探究、实地观察为方式,撰写校园文化景观的简介;以自主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集成项目“产品”。同时在项目产品展示活动中,小组成员交流心得体会、实践感悟等。总之,这个回归生活的过程,新课程的亮点得到了体现,三维目标得到了落实,新型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训练。因此说,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地践行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建构主义理论最基本的理念是教师不能只是给学生以知识,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手绘校园地图”校本项目学习课程的开发,就是想给学生一个学习的项目,并且在具体的实施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的能力。事实上也达成了这个目标,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主动构建着地理知识、绘图知识、校史知识、学校文化知识等。因此说,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地践行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2.课程校本化,丰富了学校教育的特色内涵。
近年来,笔者学校以传承为基调,以发展为宗旨,以转型为契机,努力营造校本化、个性化的教育特色“习得教育”。习得教育的要义是习以为常,日有所得;习得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习得教育的方法是做学合一,个性发展;习得教育的课堂是项目引领,生命发展;习得教育的课程是项目整合,校本发展;习得教育的策略是学生做学项目学习课程,教师施教项目学习课程,学校开发项目学习课程;习得教育的目标是习而手巧,得之心灵。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课程校本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内隐文化的重要元素。为此,近年来我们着力优化“习得教育”特色内涵的生活化校本项目学习课程形态。此课程的开发源于校本教育生活,即传统的爱校教育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校本化特色更加鲜明,最后生成完全具有学校个性的校本课程。另外,此课程实施又回归于校本教育生活,实施过程更体现了课程之校本化:项目导入,明确任务;项目设计,制订计划;项目实施,执行任务;项目展示,达成目标。每一个环节都以“习”(即做与实践)为先导,以“得”为目的,实现培养“手巧心灵”的学生之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手绘校园地图”项目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诠释了学校“习得教育”特色的含义,丰富了学校“习得教育”特色的内涵。
3.课程项目化,促进了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合格”,就是要培养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基本素质;“特长”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素质特长。而运用项目化的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育,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为学生在“做”具体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中实现了真“学”。我们看到,学生会得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做项目设计时,学生要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现状调查,比较筛选最佳方案,拟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具体计划;具体做项目时,会学到地图绘制的基本常识、图案设计和艺术构图的美工知识、学校景点的内涵知识、学校楼道命名的意蕴知识;同时在具体绘制过程中会锻炼形成技能,成长经验;做项目评价时,会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会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会感悟到成功的喜悦,会体会到劳动和劳心创造成果的价值。总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做懂知识、做出能力、做出体验、做出创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习得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校本项目学习课程“手绘校园地图”,源于生活开发生成,回归生活实施做学,高于生活进行教育,其过程真切地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