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语言观简论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诗歌的语言成型是新诗得以区别于旧诗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然而百年中国新诗的发展一直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背 叛。新诗语言究竟止于何处谁也无法预见。然而新诗的建设和发展中,对“固有传统的沿袭”与“外来影响的接收”一直是助推新诗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本文企图在 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文学史的眼光理清新诗逐渐形成的语言观以及在新诗语言变形的过程中的重大现象,以此作为百年新诗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的总结。
  中国新诗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百年新诗一直在建设发展中举步维艰,一方面它无法摆脱古诗和外来诗学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以无羈的创造性完成自身的定型。正如朱光潜当年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事实上,在新诗的建设和发展中,对“固有传统的沿袭”与“外来影响的接收”一直在焦虑中探索着。中国新诗在古今中外的融合中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的脚步也从未止息。
  一、反叛的语言观
  在新诗的转型过程中,对于传统的重新审视和估价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新诗在对于传统诗歌语言的反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说晚清的“诗界革命”只是对古代诗歌语言传统的小修小补,并没有触及古诗的广厚层面,那么五四的新诗运动则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勇气使古诗受到真正的破坏性冲击。这种革命性变化最明显最根本莫过于诗歌语言。然而这种破坏并不是全盘的否定,尽管当时的白话诗人们迫不及待地要推翻千年的诗教,汉语同根的牵连总是牵着诗人脚跟,所以无论如何提倡“作诗如作文”自由号子,总不免赤着小脚跳探戈。然而,诗人的努力终究催生了新诗的诞生。
  有趣的是新诗的语言观从未获得诗人们预期的超然,它依然在古诗的传统中寻找自己定位。例如,五四时白话新诗的标准是“明白易懂”,在白话诗人看来是以“诗三百”以来“元白”为代表的古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后一些不满新诗“晶莹透彻”的废名、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人又推崇难懂的“温李”诗风,走向了白话新诗的反面。“温李”朦胧含蓄的空灵和元白直切通畅的俗白尽管千差万别,但新诗的借鉴却有意走向反面,这本身就可以窥视新诗的语言策略,那就是反叛。由此我们纵观新诗的百年流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新诗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反叛的精神。持续几十年的现实主义诗潮刚刚波澜不惊,朦胧诗以最初的反叛走出“革命的工具论”,发出对文革的诅咒和反思。《今天》的热潮还没有退却,后朦胧诗又以“PASS北岛”、“打倒舒婷”的口号开始了“后朦胧时代”。当代诗坛的例子也许更容易让人明白新诗的反叛。可以说正是这种反叛,新诗的语言策略主要的就是反叛。
  新诗的反叛往往是激进迅捷的,所以有时候根本就是立足于破而无暇顾及立。如五四时期的白话新诗,古诗已被推翻而新诗却尚未成型,这也就导致了白话新诗的先天不足,胡适的《尝试集》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我们在其中往往看到更多的半文半白顺口溜或者是只有白话而无诗。后朦胧诗人在掀起诗坛大潮的同时也让诗歌出现口水化、泛滥化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新诗的危机。然而新诗的语言反叛在更高的层次上主要还是沿袭古诗和接收外来影响,并用反叛的武器加以改造和融汇。
  二、变形的语言策略
  检视新诗的语言艺术,我们不无欣慰地找到它开创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认清楚新诗在百年的流变中携裹的大量泥沙。几千年的典雅文言,一部分会催使新诗承袭,另一部分死去的语言的滥用也会损伤新诗早已不断面临危机的身体。早期白话诗的文白夹杂或过厚的脂粉矫饰粗陋简单已叫人所诟病。但最令人警惕的却是摇头不已的繁缛。解放后,诗歌语言艺术朝着明朗化的路子前进,但是朴实、平易、明朗的诗歌渐渐成了革命的传声筒,整体超越不了规范化的语言学。文革期间,新诗更是沦落到应用文的水准,随处可见法定的配对。虽然新诗的媒介标准被框定为优美、形象、精炼、生动,但是现在来看这样的标准几乎一篇合格的散文就能达到。诗歌的浓缩性、暗示性、生长性、多义性,尤其是那种言有尽意无穷的诗歌味道荡然无存了。诗的语言必须摆脱已有的规范的语言学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诗歌的语言魅力在于从内涵到外延充满弹性和张力,在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中达到诗语的暗示性、多义性和生长性。这就是诗语的繁复美。
  语境对语义的异化作用则是指特定的语境迫使词语产生与它本来意义相反或相对的新的意义,类似于反语。闻一多《死水》的中间两段颇为典型。句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的字面意义都与诗中的实际意思完全相反。以写《恶之花》开创现代诗歌审丑风格的波德莱尔有一首《腐尸》中写道:“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好象一朵开放的花苞”;施蛰存《桃色的云》写大都市的污染现象:“在夕暮的残霞里,/从烟囱林中升上来的/大朵的桃色的云,/美丽哪,烟煤做的,/透明的,桃色的云”;也都是这类说反话的诗。英美现代“新批评”派有一个著名的“反讽”原则,其涵义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因此,可以把这里所说的语境对语义的异化作用与“新批评”的“反讽”联系起来理解。
其他文献
摘要:自学能力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础。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数学问题的来源更加广泛。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解
期刊
摘要:情感沟通是教学的重要前提,师生情感一致时,双方易形成默契,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情感有隔阂,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情感 是教学语言极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变化,影响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认知和理解。积极的情感性言语能使学生在一种情绪的感染中全神贯注地接受教学信 息,它像纽带一样把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有机地沟通起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
期刊
摘要:教师面对课堂生成时,我们教师的思维是被学生牵引着飘离文本核心?还是文本的核心脉络始终攥在我们教师手中?是强行把偏离文本的学生思维生拽硬拉地扯回来?还是巧妙无痕地带回来?此时,我想得最多的是这四个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生成教学。学是指什么?学生?学习?我认为应该是学生有价值的学习。如此理解,我找到了应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生成的策略——问题引导。  教师面对课堂生成时,我们教师的思维是
期刊
摘要:“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
期刊
摘要:初中地理课的内容几乎都能在地理图像中反映出来。培养学生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分析、解決地理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重要的地理教学任务,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的重要窗口。倘若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图像的核心功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景观图的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意识,提高学习技能,引发地理联想,开拓思维,发展智力,这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地理素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
期刊
摘要:对话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式教学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对话教学并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它更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彼此的精神敞开和交流接纳,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   在“对话”日渐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和生活状态的今天,一种较完整的现代教学理论——对话教学理论也正在
期刊
摘要:中国是诗歌古国,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国诗歌教学自古以来就耸立在中华教育殿堂中的首要地位,正因为教诗学诗的教风文风长盛不衰,才有诗客骚人辈出,造就了辉煌的中华诗坛,建筑起宏伟的中华诗歌的金库。如今诗歌教学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中学诗歌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探寻诗歌教学的方法,规范自己的
期刊
摘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这个质疑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过程。本文从转变观念,创设学习氛围;正确运用好评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思考,解决学生的疑问”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内在的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质疑能力,培养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  一、正确引导,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  有些学生认为写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当作家,就可以不要学习写作这种观点是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