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大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这个质疑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发展思维的过程。本文从转变观念,创设学习氛围;正确运用好评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思考,解决学生的疑问”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内在的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质疑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数学知识。而营造现实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我们认识到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条件。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乏,是由于传统教育思考支配下的教学方式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经验的过程,而应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师生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的价值已不是再单纯地装备学生的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我们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组织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实现“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世界”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追求。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要让学生课堂上多思敢问,关键是为学生参与教学营造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他们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交流,没有顾虑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只有思想不受束缚,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否则,学生就不会多思,也不敢多想,有了问题也不敢多问,有了想法也不敢多说。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则成了教师的职责。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平等地与学生进行经验、知识、情感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善待学生的问与答。教师对于学生的问与答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愉悦的心情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和同学对问题进行探讨。学生提出了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回答问题有创新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及时地分享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问与答出现错误时,不应嘲笑和不理睬,而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并注意发现思维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其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探究的问题情境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为研究者的成功感,变数学课堂为新知的开发区。
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设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这种探究和求知的欲望,引领他们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請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数学知识。而营造现实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我们认识到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条件。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乏,是由于传统教育思考支配下的教学方式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经验的过程,而应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师生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的价值已不是再单纯地装备学生的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我们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组织形式多样、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使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实现“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世界”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追求。
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要让学生课堂上多思敢问,关键是为学生参与教学营造一个有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他们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认真讨论、交流,没有顾虑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只有思想不受束缚,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否则,学生就不会多思,也不敢多想,有了问题也不敢多问,有了想法也不敢多说。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则成了教师的职责。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平等地与学生进行经验、知识、情感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善待学生的问与答。教师对于学生的问与答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愉悦的心情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和同学对问题进行探讨。学生提出了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回答问题有创新时,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及时地分享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问与答出现错误时,不应嘲笑和不理睬,而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并注意发现思维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其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探究的问题情境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为研究者的成功感,变数学课堂为新知的开发区。
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的任务就是为他们创设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这种探究和求知的欲望,引领他们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請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