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诗歌古国,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精粹。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国诗歌教学自古以来就耸立在中华教育殿堂中的首要地位,正因为教诗学诗的教风文风长盛不衰,才有诗客骚人辈出,造就了辉煌的中华诗坛,建筑起宏伟的中华诗歌的金库。如今诗歌教学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中学诗歌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探寻诗歌教学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诗歌教学行为非常必要。
近几年来古代诗歌鉴赏在考试中由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的转变,考生中出现了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摆不正读诗与做题的关系。其实,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去做题,才准确可靠。下面我就怎样鉴赏古代诗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背景,译全诗
这一点在考试中往往被考生忽略,觉得无关紧要。其实在诗歌鉴赏题附有出处和作者介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先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全诗所表达的思想。另外,原诗后的注解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扫除语言障碍,清除难点,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全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译出诗歌大意,做到对全诗有个初步了解。这是诗歌鉴赏必须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二、理解词义
诗的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词句入手。面对一首新诗,首先碰到的困难是词义的理解。词义弄不懂,当然谈不上欣赏。教学中,应发动学生,调集以前所学的古汉语知识、修辞手法以及特殊意象的内涵,去感知诗歌内容,破解阅读中有难度的地方。只有克服了语言障碍,才能“登堂入室”,进而领略诗的意境;如若对语义不甚了了,那就好比入宝山而空回。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力图降低难度,化深奥为浅显,给学生创设一个台阶。
1.借助词语的已知义
杜甫的《月夜》诗,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未解”二字可能成为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回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推断“未解”是“天真无知”之意。教《孔雀东南飞》时,出现了“可怜”一词,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身上衣正单”,通过比较判定。
2.利用修辞推测
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等,这里主要说说借代。
3、品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晓看红湿,花重锦官城”。(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三、感受诗歌形象,体会思想情感
诗歌具有形象性,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爱国、思乡、怀亲、恋友等。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四、品味诗歌语言
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有音乐美朗读具有表情达意、唤起想像的功能,有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通过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行动起來,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很容易把人带入一个诗化的境界,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一定的篇目进行朗诵训练,使学生通过朗诵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大意,把握作品主题,以达到对作品的真正掌握。例如教学《春望》我们要通过朗诵去把作者在国家分裂、山河破碎时内心的那一种忧国忧民、伤心感怀之情表现出来,而在朗诵《望岳》时我们就要把作者那一种对泰山的赞美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表现出来。诗是诉诸人的感情的,只有多读,思想感情才能跟诗人接近,才能“入境”。
五、把握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客观的景物即“象”与主观的情致即“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近几年来古代诗歌鉴赏在考试中由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的转变,考生中出现了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摆不正读诗与做题的关系。其实,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去做题,才准确可靠。下面我就怎样鉴赏古代诗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背景,译全诗
这一点在考试中往往被考生忽略,觉得无关紧要。其实在诗歌鉴赏题附有出处和作者介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先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全诗所表达的思想。另外,原诗后的注解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考生扫除语言障碍,清除难点,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全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译出诗歌大意,做到对全诗有个初步了解。这是诗歌鉴赏必须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二、理解词义
诗的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词句入手。面对一首新诗,首先碰到的困难是词义的理解。词义弄不懂,当然谈不上欣赏。教学中,应发动学生,调集以前所学的古汉语知识、修辞手法以及特殊意象的内涵,去感知诗歌内容,破解阅读中有难度的地方。只有克服了语言障碍,才能“登堂入室”,进而领略诗的意境;如若对语义不甚了了,那就好比入宝山而空回。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力图降低难度,化深奥为浅显,给学生创设一个台阶。
1.借助词语的已知义
杜甫的《月夜》诗,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未解”二字可能成为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回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推断“未解”是“天真无知”之意。教《孔雀东南飞》时,出现了“可怜”一词,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身上衣正单”,通过比较判定。
2.利用修辞推测
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等,这里主要说说借代。
3、品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晓看红湿,花重锦官城”。(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三、感受诗歌形象,体会思想情感
诗歌具有形象性,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爱国、思乡、怀亲、恋友等。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四、品味诗歌语言
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有音乐美朗读具有表情达意、唤起想像的功能,有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作用。通过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行动起來,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很容易把人带入一个诗化的境界,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一定的篇目进行朗诵训练,使学生通过朗诵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大意,把握作品主题,以达到对作品的真正掌握。例如教学《春望》我们要通过朗诵去把作者在国家分裂、山河破碎时内心的那一种忧国忧民、伤心感怀之情表现出来,而在朗诵《望岳》时我们就要把作者那一种对泰山的赞美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表现出来。诗是诉诸人的感情的,只有多读,思想感情才能跟诗人接近,才能“入境”。
五、把握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客观的景物即“象”与主观的情致即“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