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开展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我们提出了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实践对策:一是丰富内涵把握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切入点;二是加强校外主题活动的品牌运作,提高主题教育实践的整体质量;三是进一步完善机制,为深化专题教育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关键词: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对策
一、前言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六大素质包括责任素养。为了培养健康、聪明、勇敢的学生,我们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有关学校的倡导和组织下,开展更多的校外专题教育活动。
二、开展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课外活动场所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少先队员手拉手活动”“我是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国未成年人中广泛而积极地开展,可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教学效益。尤其近年来,坚持以新时代发展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秉承德育为首、实践育人的宗旨,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要以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全市少年儿童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养德、启智、健体。这些校外主题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校外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实践对策
在每一项具体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未成年人明确旗帜,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自豪地把教育融入娱乐,让未成年人亲身体验,让学生得精神知觉和思维的成长。
1.丰富内涵,把握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切入点
在实施主题教育实践中,注重三个有机结合,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正确定位,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和质量,树立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形象。
一是建议传统性与时代性结合。多年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喜欢看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小组、论文集、手工制作、阅读、书画、文艺表演、参观、研究、实验等活动和比赛。同时,也采用论坛、网络等倡导和方便未成年人自主表达的崭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时代感、吸引力。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和当年的重大事件,开展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活动的时代性特征,把握不同的教育重点,使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与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普及性与提高性结台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国家主题开展儿童教育活动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立足现实。我们要求体现各自的实际和特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全体未成年人参加,使各县区和学校的活动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对基层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发挥导向和平台作用。把握教育趋势,突出教育主题,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化运作和内涵式发展,营造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三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校外主题教育活动,既要有坚持多年的传统项目,也要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型项目。
2.加强校外主题活动的品牌运作,提高主题教育实践的整体质量
我们建议要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和影响。近年来,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这里笔者建议要“打造品牌、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应加强儿童主题教育实践。一是坚持一项原则。即校外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原则。在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进行优化。全部争取财政提供大型活动经费,并通过争取社会支持充实活动经费,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面全市城乡未成年人展开。坚持活动的公益性质,有效地提高城乡学校和孩子参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活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把握一条主线。开展少儿校外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建议要以品德教育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基础,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为重点,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握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主线,就是把握住了主题教育活动的灵魂,使主题教育活动具备了应有的思想深度。
3.进一步完善机制,为深化专题教育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主题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需要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予以保障。近年来,随着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外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了特色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一是领导和协调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通过日常工作管理和召开市校外教育工作会议,促进市校外教育的发展。提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发展规划。可以形成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校外教育办、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关工委办等部委办局协力共抓的全市少年儿童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领导小组,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二是经费投入机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在市一级,市政府向校外教育单位拨款。商业资金优先保障主题教育活动的需求,解决了校外活动的应用。目前省級财政也对校外教育大型活动出台经费支持的政策。,我们建议明确要求各县区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中按中小学生人数每年每生一元的标准安排校外活动专项经费,合理安排活动开支,加强与市财政的协调联系,确保活动经费如期足额落实到位。
三是管理和工作机制。我们建议形成市少儿活动中心及所属各单位为主的市属专业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为龙头、以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骨干、以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和学校课外活动为基础的校外教育活动四级网络不断完善,为全市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工作保障。
结语:
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的孩子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但也担心孩子在考试中会输给别人。因此,在进行合作实践活动时,儿童总是担心自己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这种心理会影响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活动的有效性。校外主题实践活动目前牌处于发展的过渡阶段,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探讨,如主题选择、活动评价、活动模式等,因此,我们要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加强改革,积极进取,为孩子们赢得一片快乐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江旭,董扬威.寓安全教育于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103-104.
[2]李春梅.班级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2018,(2):124.
[3]欧阳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健康成长 ——浅谈德育主题实践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5):2.
[4]庞广钰.“机关王”科技创意实践活动体会--STEAM玩转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8):81-81,85.
关键词: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实践对策
一、前言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六大素质包括责任素养。为了培养健康、聪明、勇敢的学生,我们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有关学校的倡导和组织下,开展更多的校外专题教育活动。
二、开展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课外活动场所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少先队员手拉手活动”“我是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国未成年人中广泛而积极地开展,可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教学效益。尤其近年来,坚持以新时代发展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秉承德育为首、实践育人的宗旨,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要以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全市少年儿童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养德、启智、健体。这些校外主题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校外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校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实践对策
在每一项具体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未成年人明确旗帜,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自豪地把教育融入娱乐,让未成年人亲身体验,让学生得精神知觉和思维的成长。
1.丰富内涵,把握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切入点
在实施主题教育实践中,注重三个有机结合,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正确定位,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和质量,树立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形象。
一是建议传统性与时代性结合。多年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喜欢看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小组、论文集、手工制作、阅读、书画、文艺表演、参观、研究、实验等活动和比赛。同时,也采用论坛、网络等倡导和方便未成年人自主表达的崭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的时代感、吸引力。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和当年的重大事件,开展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活动的时代性特征,把握不同的教育重点,使未成年人主题教育活动与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普及性与提高性结台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国家主题开展儿童教育活动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立足现实。我们要求体现各自的实际和特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全体未成年人参加,使各县区和学校的活动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对基层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发挥导向和平台作用。把握教育趋势,突出教育主题,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的品牌化运作和内涵式发展,营造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三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校外主题教育活动,既要有坚持多年的传统项目,也要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型项目。
2.加强校外主题活动的品牌运作,提高主题教育实践的整体质量
我们建议要充分发挥主题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和影响。近年来,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这里笔者建议要“打造品牌、提升品位、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应加强儿童主题教育实践。一是坚持一项原则。即校外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原则。在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进行优化。全部争取财政提供大型活动经费,并通过争取社会支持充实活动经费,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面全市城乡未成年人展开。坚持活动的公益性质,有效地提高城乡学校和孩子参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活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把握一条主线。开展少儿校外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建议要以品德教育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基础,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为重点,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握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主线,就是把握住了主题教育活动的灵魂,使主题教育活动具备了应有的思想深度。
3.进一步完善机制,为深化专题教育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主题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需要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予以保障。近年来,随着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外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了特色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一是领导和协调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通过日常工作管理和召开市校外教育工作会议,促进市校外教育的发展。提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发展规划。可以形成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校外教育办、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关工委办等部委办局协力共抓的全市少年儿童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领导小组,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二是经费投入机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在市一级,市政府向校外教育单位拨款。商业资金优先保障主题教育活动的需求,解决了校外活动的应用。目前省級财政也对校外教育大型活动出台经费支持的政策。,我们建议明确要求各县区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预算中按中小学生人数每年每生一元的标准安排校外活动专项经费,合理安排活动开支,加强与市财政的协调联系,确保活动经费如期足额落实到位。
三是管理和工作机制。我们建议形成市少儿活动中心及所属各单位为主的市属专业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为龙头、以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骨干、以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和学校课外活动为基础的校外教育活动四级网络不断完善,为全市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工作保障。
结语:
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的孩子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但也担心孩子在考试中会输给别人。因此,在进行合作实践活动时,儿童总是担心自己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这种心理会影响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活动的有效性。校外主题实践活动目前牌处于发展的过渡阶段,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探讨,如主题选择、活动评价、活动模式等,因此,我们要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加强改革,积极进取,为孩子们赢得一片快乐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江旭,董扬威.寓安全教育于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103-104.
[2]李春梅.班级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2018,(2):124.
[3]欧阳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健康成长 ——浅谈德育主题实践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5):2.
[4]庞广钰.“机关王”科技创意实践活动体会--STEAM玩转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8):8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