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技校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能够表现出充沛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凝结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技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我国众多古诗文中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鉴赏经典古诗文,并引导他们对古诗文进行诵读与联想,将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取向,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民族自信得到树立。
  【关键词】古诗文;技校语文;诵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在技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的基础都相对比较薄弱,其中一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因而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且具有自卑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与生活中往往展现出不求上进、意志消沉。技校的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中具有较高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产物,通过引领技校学生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将会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并使他们的文化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引导,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具体实施与展开。
  一、重视学生诵读在课堂中的应用
  古诗文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朗读的引导。首先,需要教师讲解古诗文中较为生疏的字,让学生认清字形与发音,这是古诗文朗读的前提条件。并且,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汉字创造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中汉字使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来引领学生进入到古诗文的诵读环节。通过大声诵读,学生会对词句中陌生汉字的发音得到练习,促进语文的学习。而最重要的是,有些古诗文所体现的精神与情感,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受到感染。学生在诵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创作的意境,领悟祖先的心胸气魄,并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学素养。在学生的朗读中,如果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配乐,使音乐与古诗文进行结合,会营造出古诗文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学生朗读的体验。如学生在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一句诗时,教师可以播放江水奔流汹涌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会使学生在诵读诗句时真切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而这些体验是教师难以在教学中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输的。
  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联想、体味意境
  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初步感受到语句中韵律与辞藻的魅力以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古诗文理解能够基于联想的意境。古诗文在创作中,作者会描绘出其独有的意境,比如古诗词字句中涉及明月、大雁、竹、兰等,这些字的出现会形成独有的意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启发,使学生面对这些字句时产生联想,进而进入到古诗文的意境当中,更好地去理解其体现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内涵,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搭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美。如刘禹锡所作的《石头城》,诗人随手拈来山、城、水、月等常见的意象,别具匠心地组合成“意象之城”,进行了城与人之间探究历史奥秘的对话。意象之间相互映照折射,形成了意象集成的效应,讲述了一个历史沧桑与城市盛衰的故事。通过这首诗所体现的意境,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联想力进行启发,并在加强古诗文理解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受到意境中思想情感的渲染。
  三、强化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经典细读
  对古诗文进行品读能够掌握其意蘊之美,品读应该是一种细读,也就是对古诗文进行逐字逐句分析,达成对古诗文内涵的深层次掌握。在技校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引领学生对古诗文作品进行品读,来实现对他们文化的渲染。在品读古诗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教导学生如何去展开?如在品读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一首诗词时,诗人对琵琶女不幸的生活进行了描绘,并结合自己在仕途中受到打击,表露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诗人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以及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付诸诗中。教师在授课之初,先介绍作者个人生平,让学生理解作者因何与琵琶女产生共鸣,进而再逐字逐句带领学生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品读中获得深层次的理解,理解作者所感,体会作者之思,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通过文本细读,促进学生古诗文领悟能力的提升,加强其文化素养。
  四、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技校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呈现出兴趣匮乏的现状,教师在注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才能促进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古诗文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比如,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讲述了苏轼的生平,引发他们对于诗人人生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内蕴,思考作者为什么拿自身和周瑜比较。又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古诗文朗读比赛,要求学生按某一主题,比如“酒”“月”等,课前制作相关古诗文的PPT,并在课堂上诵读。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古诗文的意蕴美,甚至可以引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喜爱,更加有利于在古诗文中凝聚的中华文化在技校学生中的传承。
  五、结语
  在技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在为他们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价值以及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茂林.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摭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7(6).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其文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名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开拓学生眼界,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从而丰富学习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本文对初中语文的名著教学进行理论探究,并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提出了排演名著情节、探究名著故事、挖掘人物特点、培养人文情感四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
【摘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根据未来的发展而发展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展现自己的优势,调动内驱力,点燃生活的激情,用多元体验式的语文课堂,唤醒学生内心的种子,以立德、高能面对生活,分数、升学就会水到渠成。以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世界就是最好的教材”,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多元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多元体验式教育
【摘要】在新疆地区混合编班的教学情况下,语文的教学工作成了一个难题,因为汉维两组的学生对汉语的接受能力不同,其发音学习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为了弱化这种差距,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汉语字音进行该纠正,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班内以汉语为第一母语的学生来进行纠正工作。本文从三个具体方面对纠正混合编班下的少数民族学生字音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举例说明。  【关键词】新疆混合编班;汉字发音;图标对照;声调  【中图分
【摘要】高考作文是高考过程中一个分量比较重的考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繁忙的学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开始千篇一律,绝大多数都是在套用模板。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也跟着变动,越来越多的高考作文题目需要学生言之有物,而不是纯理论性探讨。而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也跟着发生了一些变化。重视作文的写作内涵,追求言之有物,鼓励学生多阅读,在作文中做到观点明确,力求在高考写作时能做到作文结构清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提高对作文教学地位作用的认识,在一些基础上从思想认识、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能力方面,采取有效策略,加强作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良好写作能力。作文对高中生来说是能够比较集中体现一个人思想认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综合素养的途径。如何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
期刊
目的:观察胆固醇过负荷对脂肪细胞分泌内脂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促分化成熟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别以酯酰
【摘要】随着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而诗歌鉴赏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诗歌是文学领域里面最璀璨的一个明珠。诗歌鉴赏考查一个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目,诗歌越来越受到了考试的青睐,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学生在诗歌鉴赏这块的得分也相对都偏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问学生:你们喜欢古典诗歌吗?很多学生都会回答说喜欢,但是再问“你们喜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