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國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儿童少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出现匆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國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交往适应障碍、学习困难、情感挫折、娱乐限制、择业茫然、生理发育烦恼、性生理偏差、亲子矛盾、社会环境适应困难、宗教影响、不良习惯等。这些心理问题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新形势对儿童少年心理成长的冲击。只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它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两个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其次,要坚持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 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出现匆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也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在本校可提供的资源上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过高或根本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因校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