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省作为第三批自贸区改革示范省份,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未来四川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的贸易、投资活动为其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科学引导四川省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构建金融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系统、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四川省金融业发展情况,并选择上海市为参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四川省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且其金融结构具有非均衡性。而四川省注重金融规模发展,较为忽视金融效率增长与金融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四川省 自贸区 金融业 发展评价 “一带一路”
一、引言
金融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这一点在《四川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已被明确指出。四川省金融业发展迅速,2015年其生产总值达2202.23亿元,占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33%,占第三产业总值的16.78%,居各类服务业之首。众所周知,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具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引导其转型升级的作用。同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在2017年4月1日成立,前期自贸区基础建设、中期招商引资、后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等目标都要求四川省金融业服务好国家的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培育新的金融优势。
近年来,四川省金融业已取得一定发展,但其金融资源分配非均衡性问题十分明显。如2015年成都市存贷款总量为四川省存贷款总量的1/2,且成都市上市公司数量为59家,但四川省其他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仅44家,由此可见,成都市的金融业在川内优势明显,金融资源更多向成都倾斜,不利于四川省各地区金融业协同发展。
为掌握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本文构建了金融业发展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金融中心——上海市为对比参照。上海市作为中国第一批自贸区,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际性金融市场体系,并且其证券、银行、保险业拥有大量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将其作为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的参照,对四川省,乃至于中西部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业评价指标的选取,学者们已进行了大量探究。FIR(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即金融相关率,最早被Goldsmith(1969)作为评价一国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因仅考虑了金融中介规模而不够全面。King et al(1993)提出Depth,Bank,Private,Privy四个指标,拓展了金融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再者,Rajan(1996),Antzoulatos(2008)等将保险深度与股票市值引入了该评价体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如李敬(2007)、卢峰(2004)等人使用FIR作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指标,而评价区域金融业发展则多使用综合指标。
同时,部分学者以不同方式对四川省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如严红(2017)对2015年四川省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但并未结合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而刘林(2011)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现状的探究,仅利用2009年的数据将西部地區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比对,并没有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虽然熊晓炼(2016)克服静态与孤立的分析方式,就2013年至2015年整个西南地区省市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李娜(2013)亦是将国内划分为各个区域进行金融业发展情况分析,但两者对于四川省金融业并无太强的针对性。
综上,学者们运用各类指标对金融业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测评,并结合个人分析做出对金融业发展的建议,但仍存在相对孤立、静态、不够细致的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上海市作为参照,对四川的金融业2013~2015年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三、四川省与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如表1所示的金融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四川省和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情况做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在满足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对比分析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本文既要考虑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规模又要分析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及金融业发展的结构和效率。
(一)指标体系说明
金融业发展基础指标多用于评价区域金融业发展基础。四川省作为一个内陆工农业大省,其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故分析其金融业发展应考虑该省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外贸形势。所以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等五个二级指标来评价四川省金融業发展基础。
金融发展规模指标主要反映该地区金融发展数量,是反映区域金融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贷款反映银行业的发展规模,以上市公司总市值反映证券业发展规模,以地区保费总收入反映保险业发展规模,以地区金融机构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地区金融从业人数来反映金融业发展总规模。
金融发展广度与深度主要反映该地区金融发展质量,亦称金融发展效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地区金融相关比率,地方证券化率和地方保险深度进行分析。本文以FIR反映本地区金融发展总体质量,以地方保费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即地方保险深度反映保险业发展质量,并借地方证券化率反映地区证券业发展质量。
金融发展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金融总体的部分在总体中的分布情况。一个完善的金融系统能分担管理风险、减少交易和信息成本、影响储蓄、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借保费收入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金额来表示保险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的关系,以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来表示保险业内部结构,以中长期贷款额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金额比重表示间接融资市场对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支持程度。
金融发展效率能直接体现金融体系对资金配置的效率,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正比。本文借地方存贷比(能够体现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反映金融机构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以保费收入与保费支出之比反映保险业对运作金融资源的效率,金融业的产出效率以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来反映。 (二)四川、上海金融业发展对比
本文通过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使用四川省与上海市2013年~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对比结果。
1.金融业发展基础。2013年~2015年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均高于上海市,且增长速率高于上海市,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反映出四川省经济发展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影响。但上海市金融业起步较早,且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四川省金融业发展明显弱于上海市。特别地,2015年四川省的对外贸易总额首次出現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省金融业的发展。
2.金融业发展规模。同时,上海市除地区保费收入外的指标均高于四川省。四川省和上海市的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分别为134.19亿元、241.77亿元,表明四川省缺少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且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而将四川省地区本外币存贷款额与地区保费收入比较,两者相差甚大,说明四川省的金融业中银行业具有较大规模。但2015年上海市和四川省保费收入分别为1125.16亿元、1267.30亿元,其增长速度比上海市高出1%,这说明四川省保险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3.金融广度与深度。2013~2015年间,四川省的金融相关比率总体上低于上海市,说明四川省金融资产在川内经济总量中比重偏低,金融质量有待提高。而由于我国证券业承销业务区域分布不均衡,且四川省证券业基础较弱,四川省的证券化率偏低,四川省证券业的发展程度偏低。不过四川省保险深度与上海市大致相等,在四川省金融规模与基础偏弱的背景下,四川省保险业对金融业发展的贡献率较高。
4.金融结构。四川省保费收入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金额比重高于上海市,且3年来较稳定,表明四川省保险业与间接融资市场具有较为稳定的关系。且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比重与前者的发展趋势相近,地区保费收入不断增加,这表现出保险业结构稳定,前景良好的情况。中长期贷款额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金额比重在此3年来较为稳定,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但高出保险业64%左右的比重。这些情况显示出四川省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结构较为稳定,但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
5.金融效率。2013~2015年间,虽四川省与上海市的地方存贷比均有所波动,并且上海市地方存贷比在2014年~2015年间有所下降,但四川省地方存贷比相对稳定,说明上海市存款转化为投资的能力有所提升,四川省存款转化为投资的能力相对较弱。由于上海市是中国金融业中心,对金融业发展变化较为敏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四川省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而四川省的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同步增长趋势,说明四川省金融业前期投入已初见成效。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选择上海市作为参照分析得:一是,从地方存贷比变化幅度来看,四川省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二是,从地方本外币存贷款总额与地方保费收入来看,四川省金融结构具有非均衡性;三是,从地区本外币存款、上市公司总市值、地方保费收入来看,四川省注重金融规模发展,较为忽视金融效率增长与金融结构的优化。
有鉴于此,首先,四川省应凭借其区位、金融基础等优势充分发挥西部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省内各地区协同发展,从而推动金融业发展;其次,深化四川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再者,提高金融效率,加强监测,创新自贸区内金融监管制度;最后推进金融结构的优化,合理规划金融资源分布,协调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的发展规模。
参考文献
[1]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5):42-54.
[2]李娜.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与比较研究[D].西南財经大学,2013.
[3]刘林.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现状的测评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42-55.
[5]熊晓炼,周迎丰.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J].西部论坛,2016,26(5):61-70.
[6]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2).
[7]Antzoulatos A A,Panopoulou E,Chris Tsoumas.Do Financial Systems Converg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1,19(1):122-136.
[8]Goldsmith R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J].Studies in Comparative Economics,1969,70(4):págs.31-45.
[9]King R G,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3,108(3):717-737.
[10]Rajan R G,Zingales L.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8,88(3):559-586.
【关键词】四川省 自贸区 金融业 发展评价 “一带一路”
一、引言
金融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这一点在《四川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已被明确指出。四川省金融业发展迅速,2015年其生产总值达2202.23亿元,占四川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33%,占第三产业总值的16.78%,居各类服务业之首。众所周知,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具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引导其转型升级的作用。同时,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在2017年4月1日成立,前期自贸区基础建设、中期招商引资、后期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等目标都要求四川省金融业服务好国家的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培育新的金融优势。
近年来,四川省金融业已取得一定发展,但其金融资源分配非均衡性问题十分明显。如2015年成都市存贷款总量为四川省存贷款总量的1/2,且成都市上市公司数量为59家,但四川省其他地区上市公司数量仅44家,由此可见,成都市的金融业在川内优势明显,金融资源更多向成都倾斜,不利于四川省各地区金融业协同发展。
为掌握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本文构建了金融业发展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金融中心——上海市为对比参照。上海市作为中国第一批自贸区,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国际性金融市场体系,并且其证券、银行、保险业拥有大量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将其作为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的参照,对四川省,乃至于中西部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业评价指标的选取,学者们已进行了大量探究。FIR(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即金融相关率,最早被Goldsmith(1969)作为评价一国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因仅考虑了金融中介规模而不够全面。King et al(1993)提出Depth,Bank,Private,Privy四个指标,拓展了金融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再者,Rajan(1996),Antzoulatos(2008)等将保险深度与股票市值引入了该评价体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如李敬(2007)、卢峰(2004)等人使用FIR作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指标,而评价区域金融业发展则多使用综合指标。
同时,部分学者以不同方式对四川省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如严红(2017)对2015年四川省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但并未结合其他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而刘林(2011)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现状的探究,仅利用2009年的数据将西部地區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比对,并没有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虽然熊晓炼(2016)克服静态与孤立的分析方式,就2013年至2015年整个西南地区省市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李娜(2013)亦是将国内划分为各个区域进行金融业发展情况分析,但两者对于四川省金融业并无太强的针对性。
综上,学者们运用各类指标对金融业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测评,并结合个人分析做出对金融业发展的建议,但仍存在相对孤立、静态、不够细致的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上海市作为参照,对四川的金融业2013~2015年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三、四川省与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如表1所示的金融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四川省和上海市金融业发展情况做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在满足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对比分析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本文既要考虑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规模又要分析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及金融业发展的结构和效率。
(一)指标体系说明
金融业发展基础指标多用于评价区域金融业发展基础。四川省作为一个内陆工农业大省,其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故分析其金融业发展应考虑该省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外贸形势。所以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等五个二级指标来评价四川省金融業发展基础。
金融发展规模指标主要反映该地区金融发展数量,是反映区域金融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地区本外币各项存贷款反映银行业的发展规模,以上市公司总市值反映证券业发展规模,以地区保费总收入反映保险业发展规模,以地区金融机构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地区金融从业人数来反映金融业发展总规模。
金融发展广度与深度主要反映该地区金融发展质量,亦称金融发展效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地区金融相关比率,地方证券化率和地方保险深度进行分析。本文以FIR反映本地区金融发展总体质量,以地方保费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即地方保险深度反映保险业发展质量,并借地方证券化率反映地区证券业发展质量。
金融发展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金融总体的部分在总体中的分布情况。一个完善的金融系统能分担管理风险、减少交易和信息成本、影响储蓄、投资决策和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借保费收入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金额来表示保险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的关系,以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来表示保险业内部结构,以中长期贷款额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金额比重表示间接融资市场对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支持程度。
金融发展效率能直接体现金融体系对资金配置的效率,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正比。本文借地方存贷比(能够体现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反映金融机构对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以保费收入与保费支出之比反映保险业对运作金融资源的效率,金融业的产出效率以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来反映。 (二)四川、上海金融业发展对比
本文通过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使用四川省与上海市2013年~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对比结果。
1.金融业发展基础。2013年~2015年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均高于上海市,且增长速率高于上海市,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反映出四川省经济发展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影响。但上海市金融业起步较早,且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四川省金融业发展明显弱于上海市。特别地,2015年四川省的对外贸易总额首次出現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川省金融业的发展。
2.金融业发展规模。同时,上海市除地区保费收入外的指标均高于四川省。四川省和上海市的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分别为134.19亿元、241.77亿元,表明四川省缺少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且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而将四川省地区本外币存贷款额与地区保费收入比较,两者相差甚大,说明四川省的金融业中银行业具有较大规模。但2015年上海市和四川省保费收入分别为1125.16亿元、1267.30亿元,其增长速度比上海市高出1%,这说明四川省保险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3.金融广度与深度。2013~2015年间,四川省的金融相关比率总体上低于上海市,说明四川省金融资产在川内经济总量中比重偏低,金融质量有待提高。而由于我国证券业承销业务区域分布不均衡,且四川省证券业基础较弱,四川省的证券化率偏低,四川省证券业的发展程度偏低。不过四川省保险深度与上海市大致相等,在四川省金融规模与基础偏弱的背景下,四川省保险业对金融业发展的贡献率较高。
4.金融结构。四川省保费收入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金额比重高于上海市,且3年来较稳定,表明四川省保险业与间接融资市场具有较为稳定的关系。且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比重与前者的发展趋势相近,地区保费收入不断增加,这表现出保险业结构稳定,前景良好的情况。中长期贷款额占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金额比重在此3年来较为稳定,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但高出保险业64%左右的比重。这些情况显示出四川省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结构较为稳定,但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
5.金融效率。2013~2015年间,虽四川省与上海市的地方存贷比均有所波动,并且上海市地方存贷比在2014年~2015年间有所下降,但四川省地方存贷比相对稳定,说明上海市存款转化为投资的能力有所提升,四川省存款转化为投资的能力相对较弱。由于上海市是中国金融业中心,对金融业发展变化较为敏感,此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四川省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而四川省的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同步增长趋势,说明四川省金融业前期投入已初见成效。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选择上海市作为参照分析得:一是,从地方存贷比变化幅度来看,四川省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二是,从地方本外币存贷款总额与地方保费收入来看,四川省金融结构具有非均衡性;三是,从地区本外币存款、上市公司总市值、地方保费收入来看,四川省注重金融规模发展,较为忽视金融效率增长与金融结构的优化。
有鉴于此,首先,四川省应凭借其区位、金融基础等优势充分发挥西部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省内各地区协同发展,从而推动金融业发展;其次,深化四川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推进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再者,提高金融效率,加强监测,创新自贸区内金融监管制度;最后推进金融结构的优化,合理规划金融资源分布,协调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的发展规模。
参考文献
[1]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5):42-54.
[2]李娜.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指数的构建与比较研究[D].西南財经大学,2013.
[3]刘林.我国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现状的测评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42-55.
[5]熊晓炼,周迎丰.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J].西部论坛,2016,26(5):61-70.
[6]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2).
[7]Antzoulatos A A,Panopoulou E,Chris Tsoumas.Do Financial Systems Converg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1,19(1):122-136.
[8]Goldsmith R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J].Studies in Comparative Economics,1969,70(4):págs.31-45.
[9]King R G,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3,108(3):717-737.
[10]Rajan R G,Zingales L.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8,88(3):559-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