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插图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未能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及社会风貌有直观的认识。形不成完整的、有机的印象。
  新版初中历史教材与旧版历史教材相比,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大量的插图,图文并茂。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对插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插图就是一张张图画,仅供观瞻的层面,未能充分加以利用。这些插图,如果利用得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插图,配合教授课本内容,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现实的国内国际情况,加以阐释,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材中的插图归纳总结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插图为“直观式插图”。安排这类插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书中讲到的人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人和事,学生不能亲眼目睹,但人的认识过程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安排这种插图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比如初一历史《秦的统一》一课中“秦始皇”的插图,图中秦始皇头戴冠冕,身穿蟒袍,腰佩宝剑,目光如炬,手指前方。表现出一副傲视群雄、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气势,配合书中引用李白的两句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使一个有血有肉、胸怀大志的秦始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了加深印象、再现历史人物原貌的目的。
  第二类插图为“归纳式插图”。以往教材中往往把性质相同的一类问题用表格的形式一一罗列出来。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一目了然,但常常觉得这种形式表达缺乏新意、内容单调,学生学习起来味同嚼蜡,教学效果不理想。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材料无兴趣,即使一目了然,也很难了然于胸。相反把這类问题以漫画的形式插入课本,情形就会截然不同。因为中学生往往对图画比对方块字感兴趣。利用插图归纳,学生往往觉得别有一番洞天。兴趣盎然,中将枯燥的知识烂熟于心。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节,在讲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地、划分势力范围后,书中附了《时局图》,图中在中国的长城以北盘踞着一只北极熊——俄国;在山东匍匐着一条口吐毒信的长蛇——德国;在长江中游盘踞着一只象征英国的恶虎;一面日本的太阳旗在福建和台湾上空飘荡;一只象征法国的青蛙两爪把两广和云南紧紧抓住;一只象征美国的恶鹰正急匆匆地赶来。该图把帝国主义列强比作一群贪得无厌的野兽,它们由南到北把中国富饶的中东部瓜分殆尽,使学生看后不但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地和势力范围的概况一目了然,强化了记忆,而且又使学生对当时中国所处的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的危急形势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第三类插图为“漫画式插图”。这类插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利用插图看清其背后蕴藏的实质性东西,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讲美国参战时附了《美国的中立》一图,该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西装革履,弯着腰一本正经地对一只嘴中衔着橄榄枝的美国鹰说“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和平鸽呀!”该图虽然只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但结合一战前,美国利用中立国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财,后期为确保其在协约国一方的大量投资不至于打水漂,借口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参加协约国一方的作战,在一战后瓜分世界进行投资。通过插图,学生不但对美国有了实质性认识,而且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针对以上教材中三类插图,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确实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效果。以上是本人对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一些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种从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在这一心理过程之中,思维是其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
期刊
在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时至今日,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入,但在我们乡镇中学,“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仍占有一定市场,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师应尝试将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引入历史教学,对克服满堂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掌握知识点和培养各方面能力有一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根据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培养方法:    一、建立数学情感,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老师应努力帮助学生与数学建立感
期刊
“数学很有趣,数学很美丽,数学就像心中完美的女神。”数学家大会上,一位数学大师用一串串洋溢着激情的字眼描绘着数学。但数学真的那么美吗?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中小学里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数学成了学习的负担。由于数学抽象、严密的特点,几乎让人感觉数学总是这么呆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这应该是教育的失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改革!”
期刊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所作所为对学生能否学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名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见的东西少,对数学中的美缺乏认识,导致一部分人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有的学生甚至害怕数学。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想像后,我们方能超越常规思维的束缚,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索,摸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尝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来掌握。学生是一个充满着探究欲望和生命的个体,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把课堂充分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先学后做,当堂练习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练习
期刊
摘要:素质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思想在更新,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魅力。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有一定技巧和艺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灵活愉快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技巧和艺术 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
期刊
为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化学教学和实践,我觉得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综合水平,要让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有一个新的突破,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一、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渡    高中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应该首先对初中化学知识内容进行复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兴趣主体地住 因材施教 动手操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請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