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素养是指小学生从数学角度去分析、看待问题,并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结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等,能够客观反映出小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学道理,又是如何去整合并应用数学知识的。如此,则可促使小学生全面内化数学概念,使其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全面落实数学学科素养教学改革活动,切实优化本学科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从创设数学情境,优化思维发展;组织数学探究,培养关键能力;组织综合实践,优化思维品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有效落实数学素养教学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活动中的思维表现、应用行为都不甚理想,基本原因是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所形成的教学目标遵循的是“知识本位”思想,即只关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单向教学,并未遵循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同时也局限在学校教育周期,难以全面实现终身教育。如此,就直接影响了小学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全面成熟,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客观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实施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一、创设数学情境,优化思维发展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小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思维状态,让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思考,同时还可唤起学生的优良情绪感受,不仅可开发学生智力,还可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启发,十分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多维度教学要求,也可让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可以及时展现自己的思维结构、思维能力,稳步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状态,使其全面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如此,则可初步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其中,由于电教手段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让教学情境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与形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利用电教手段去创设直观情境,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优良条件,不断改善数学学科的育人环境。
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现在有一匹长度为10米的布匹,需要按照教室的窗户长度裁剪布匹制作窗帘,一个窗帘需要耗费三米布匹,请问现在一共可以制作几个窗帘?这个教学情境完全符合教学现实,本班学生也通过观察教室环境去分析题意,思考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算式。比如,有的学生使用线段图去展现了10米布匹的长度,指出10米布匹可以制作三个窗帘,通过“10÷3”这个等式展现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据此,笔者就询问学生,“10÷3是否可以除得尽”,而多数学生都表示“除不尽”,接着笔者再追问学生,如何通过“10÷3”这个算式得到结果“3”。对此,本班学生则可自主阐述计算思路,而笔者便由此引导学生学习余数的概念、意义等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计算心得归纳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小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内化数学道理,而且也能够积极改善自己的数学思维意识,自主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因此,笔者会尽量在数学课上创设直观情境,比如游戏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希望可以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结构,使其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
二、组织数学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统计分析、直观想象等能动活动显得至关重要,而要想实现这些素养目标,则必须要全面调动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面进行数学探究,使其自主生成数学概念,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及时解放师生关系,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指导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设计探究目标、完善探究实践、丰富探究展示、归纳探究效益的程序来落实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探究指导综合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质疑发现能力等等,从而真正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千克和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实验性的探究任务,即小学生需学习称重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使用这一道具去测量各个物体的重量。为此,笔者首先引导小学生全面观察了称重天平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了称重天平的结构、组成部分与使用方法,然后便让小学生自主测量物体的重量。为了提高探究效率,笔者就将本班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之中,使其以小组形式去测量物体重量。为此,小组内部便要合理分工,比如有的组员记录数据,有的组员放置测量物体,有的组员则负责选择称重砝码等等。如此,本班学生则可积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同时也能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之中。接着,各小组便要认真展现称重数据,尝试使用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去描述物体的重量。接着,笔者就及时提问:“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进率是多少?”为此,各小组便可继续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如何使用千克、克的称重砝码去描述同一个物品的重量,由此则可促使小学生自主归纳出千克与克的换算进率,使其全面内化本课新知。
三、组织综合实践,优化思维品质
组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及时迁移数学所学,使其能够自主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则可无形中实现知行结合,而且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及时改善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使其自主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甚至有可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启发,使其自主生成道德意识,无形中便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切实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受益一生。
就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上利用格子纸去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使其自主归纳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此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接着,为了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笔者就设计了一轮综合实践活动,即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测量这些图形的边长,并利用本课知识去计算、对比各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如此,本班学生则要积极迁移长度测量知识,且可自主确定测量对象,积极迁移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需自主记录实践数据、数学材料,然后笔者会由此组织综合实践展示活动,让学生及时总结数学实践所得,希望学生能够自主交流实践探究经验。在总结时,笔者也会针对小学生的认知不足、实践问题進行统一指正,引导学生调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式方法,使其学会减小误差。同时,笔者也会客观赏识学生的实践操作行为,及时肯定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能够形成学习自觉性,以便为下一轮数学实践活动做准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任务可以不断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效益,综合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学会从数学角度去分析、解决成长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及时创新数学教学策略,丰富以生为本的数学探究、实践应用、情境熏陶活动,以便逐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心智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清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9-140.
[2]马培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实施策略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63.
[3]吾懿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0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活动中的思维表现、应用行为都不甚理想,基本原因是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所形成的教学目标遵循的是“知识本位”思想,即只关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单向教学,并未遵循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同时也局限在学校教育周期,难以全面实现终身教育。如此,就直接影响了小学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全面成熟,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客观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实施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一、创设数学情境,优化思维发展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小学生顺利进入数学思维状态,让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思考,同时还可唤起学生的优良情绪感受,不仅可开发学生智力,还可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启发,十分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多维度教学要求,也可让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可以及时展现自己的思维结构、思维能力,稳步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状态,使其全面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如此,则可初步实现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其中,由于电教手段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让教学情境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与形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利用电教手段去创设直观情境,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优良条件,不断改善数学学科的育人环境。
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现在有一匹长度为10米的布匹,需要按照教室的窗户长度裁剪布匹制作窗帘,一个窗帘需要耗费三米布匹,请问现在一共可以制作几个窗帘?这个教学情境完全符合教学现实,本班学生也通过观察教室环境去分析题意,思考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算式。比如,有的学生使用线段图去展现了10米布匹的长度,指出10米布匹可以制作三个窗帘,通过“10÷3”这个等式展现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据此,笔者就询问学生,“10÷3是否可以除得尽”,而多数学生都表示“除不尽”,接着笔者再追问学生,如何通过“10÷3”这个算式得到结果“3”。对此,本班学生则可自主阐述计算思路,而笔者便由此引导学生学习余数的概念、意义等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计算心得归纳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小学生可以快速理解数学概念,内化数学道理,而且也能够积极改善自己的数学思维意识,自主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因此,笔者会尽量在数学课上创设直观情境,比如游戏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希望可以不断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认知结构,使其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
二、组织数学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统计分析、直观想象等能动活动显得至关重要,而要想实现这些素养目标,则必须要全面调动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面进行数学探究,使其自主生成数学概念,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及时解放师生关系,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指导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设计探究目标、完善探究实践、丰富探究展示、归纳探究效益的程序来落实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探究指导综合发展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质疑发现能力等等,从而真正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千克和克”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实验性的探究任务,即小学生需学习称重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使用这一道具去测量各个物体的重量。为此,笔者首先引导小学生全面观察了称重天平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了称重天平的结构、组成部分与使用方法,然后便让小学生自主测量物体的重量。为了提高探究效率,笔者就将本班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之中,使其以小组形式去测量物体重量。为此,小组内部便要合理分工,比如有的组员记录数据,有的组员放置测量物体,有的组员则负责选择称重砝码等等。如此,本班学生则可积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同时也能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之中。接着,各小组便要认真展现称重数据,尝试使用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去描述物体的重量。接着,笔者就及时提问:“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进率是多少?”为此,各小组便可继续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如何使用千克、克的称重砝码去描述同一个物品的重量,由此则可促使小学生自主归纳出千克与克的换算进率,使其全面内化本课新知。
三、组织综合实践,优化思维品质
组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及时迁移数学所学,使其能够自主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则可无形中实现知行结合,而且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及时改善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状态,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使其自主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甚至有可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启发,使其自主生成道德意识,无形中便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切实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受益一生。
就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上利用格子纸去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使其自主归纳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此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接着,为了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笔者就设计了一轮综合实践活动,即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测量这些图形的边长,并利用本课知识去计算、对比各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如此,本班学生则要积极迁移长度测量知识,且可自主确定测量对象,积极迁移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需自主记录实践数据、数学材料,然后笔者会由此组织综合实践展示活动,让学生及时总结数学实践所得,希望学生能够自主交流实践探究经验。在总结时,笔者也会针对小学生的认知不足、实践问题進行统一指正,引导学生调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式方法,使其学会减小误差。同时,笔者也会客观赏识学生的实践操作行为,及时肯定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能够形成学习自觉性,以便为下一轮数学实践活动做准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任务可以不断优化本学科的教学效益,综合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学会从数学角度去分析、解决成长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及时创新数学教学策略,丰富以生为本的数学探究、实践应用、情境熏陶活动,以便逐步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心智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清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9-140.
[2]马培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实施策略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63.
[3]吾懿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