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主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荣”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这是需要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简单的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帮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
  
  对许多教师来说,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在教育管理和教师自身的教育活动等方面必须做出一些改变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一个障碍,这就是对权威的崇拜。这里的权威主要指教师和教材。不少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听老师的话,在一些学生眼里,老师是“超人”。对于课本,学生们也存在着一种敬畏心理。因为对教师和教材权威的崇拜,学生在学校中体会更多的是服从,是唯书、唯师,人云亦云,不加批判地接受、模仿、学习,便很难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一旦打破这种盲目的崇拜,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性就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他们面前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品德也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教育最忌讳强行灌输和包办代替,教育最需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而现实中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毛病,恰恰就是强行灌输。
  有些教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学生在听课时几乎不用思考。更不用说主动参与思考了,于是就出现注意力涣散、无聊、厌倦等现象,若再批评指责,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相反,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但是抓住了最关键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这就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教师则从台上走到台下,甚至走到幕后。一般而言,教师要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有几个基本方面是必须注意的,这就是:分对象、抓关键、教方法、激情意。
  
  三、要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
  
  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一问一答的场面,看似热闹,但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还是比较肤浅和被动的:其一,教师的问题未必是真正具有启发意义的,学生的参与未必是建立在积极思考基础的;其二,教学活动完全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还是教师自己说了算,学生参与更多的是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
  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能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在德育活动中则能让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他们的教学结构是以学生的思维脉络为中心来设计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热闹,但是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活跃。
  根据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有关的教育实验结果来看,要使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一般应注意一下要领(1)教师在考虑或设计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环节时,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2)提前安排学生预习,或者采取其它方式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3)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讨论新的学习内容。(4)要把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的必要环节。(5)要鼓励学生创新。
  
  四、要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我国学校中普遍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大部分班级人数较多。班级授课制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就是不可能同时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要弥补这一缺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按照自己的喜欢或习惯的方式取得进步,就要尽可能地避免整齐划一的要求,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比如,魏书生主张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所听、有所不听”,即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课,那些完全掌握了的教学内容的学生可以看点有关的书籍,做做练习等,当然,这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个正确的估计,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材改革抓得比较紧,推出了几套按照不同思路,结合不同地区特点编写的教材,但是国家编写的教材再怎么改革也不可能适应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校和教师结合本校或本班学生的特点,自主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有关课外读物。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学习
  
  不少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却往往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能发现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只学习前人的知识,不记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积极参与,在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总是在备课时就为学生设定一种“最佳方法”,课中想方设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甚至规定只能用这种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每个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不尽相同,以及各人的生活经验与个性形式过程也差异显著。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首先从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做起,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得出的结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得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做到时刻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发展和参与为本,真正将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发展,能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敢于纠正或补充老师、同学的发言,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和参与的作用,促进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
其他文献
谈起九(8)班,一种幸福感不禁涌上心头,因为这是我和学生共同营造的温馨港湾、幸福家庭。走进我们的家,你会被干净整齐的班容班貌、人人争先的学习气氛、融洽和睦的师生关系、认真负责的班委成员和月月飘扬的流动红旗所吸引、折服。  这个家里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见证了家庭的成长和进步,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感到幸福和自豪。请允许我撷取几个小片段与大家分享:  一、班主任转变角色,班干部成“管理能手”。
期刊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精彩无限,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定的生成意识和调控艺术。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光注重预设,更要恰当地把握生成,这样的
期刊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作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要求教师对教育情境中偶发情况做出迅速判断,及时采取得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教育机智对于小学英语教师尤为重要。现在小学英语老师普遍状况是一个人带了很多班集体,甚至几个年级,这样就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有些是学生们好奇而远离目的的提问,有的是狡黠的“考验”,有的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因其传递信息快、容量大、声画并茂、直观生动等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而且还能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心得体会,现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件设计要坚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很感兴趣时,他们的脑细胞就会产生极度的兴奋,脑细胞活动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手段走进课堂,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和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对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兴奋度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学好知识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
期刊
古诗词,中华文化最闪耀的明珠,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积淀下来的精髓,是中国人精神的家园;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含蓄的意蕴彰显着诗人无限的遐想和情思。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诗歌对人的情感熏陶;强调学习古诗词时语感和整体的把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诗歌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古诗词教学,由于上千年的时空距离,在阅读层面造成其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着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广泛的运用也并不等同于滥用,如果不合实际地滥用,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
期刊
语文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整体性的;文本的理解需要将作品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去,需要链接课外的学习资源,整合课内外的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延伸,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并结合其他同行的一些做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或核心目标。从语言的学习角度看,文本的语言教学要遵循认知规
期刊
科教兴国,人才当先。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社会、家庭、学校对未来人才观的共识。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也倾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经济的复苏与崛起,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呈现出一派生机。  但喜中有忧。在优厚的学习条件下,苛刻的学习要求,过重的学习负担,严重摧残着孩子们稚嫩、脆弱的
期刊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學阶段,它是學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