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熟悉促大意生搬硬套惹祸端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福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第16题是一道选择题,但却让很多学生又爱又恨.教师们普遍认为本题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现象简单明了,却由于学生的大意,没有认真进行分析而进行生搬硬套,使得实测得分率是0.52.试题的原题如下:
  例如图1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Δl之间的关系,如图1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A.受到的弹力始终不变B.运动过程动能一直增大
  C.运动过程机械能不变D.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
  本题如果稍加分析,根据排除法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是D,但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的答案却都是B或C,甚至有的学生还认为本题没有正确答案,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1试题命题的立意分析
  从知识立意上看,本题以小球落在弹簧上后,弹簧的形变和小球速度变化为情境,着重考查学生对弹力、能量转化和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从能力立意上看,结合v-Δl图像信息的获取,引导学生从力与运动的关系出发,对小球运动的过程进行受力分析,以及从能量观点进行初步的分析,突出了物理思维,有效考查了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达成情况.
  因此,在中考试卷中适当设置一些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试题,强调能力立意,甚至素养立意的试题,引导学生重视多角度、多层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2试题错答的成因分析
  在考试后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考生考试时受心理紧张和时间紧迫的影响,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答题不仔细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想当然地生搬硬套大脑记忆的解题思路,导致错误.本试题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小球从某高处静止下落”——学生潜意识的生活经验认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没有仔细从题目和图像中获取关键信息,就贸然选择了错误的答案B.
  (2)“不计空气阻力”——学生说在学习机械能时,老师曾经说过“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而且在复习时,大量的习题也都是这样表述和判断的.这种大量练习的不断强化,导致许多学生按头脑中已有的认识,几乎不假任何思考就选择了错误答案C.本题中“不计空气阻力”,实际上是指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严格来说还包含地球)机械能守恒,而不是小球机械能守恒.小球在下落的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所以小球的机械能最终也是减小的.这说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不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准确地确定研究对象,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思考问题.
  (3)“v-Δl图像中b点速度最大、c点速度为零”——学生把平时学习和习题中不断强化的“物体静止,速度为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认知迁移到本题的解答中,认为c点速度为零也应该是重力等于弹力,所以放弃正确选项D,而选其它选项或者认为本题没有正确选项.这里许多学生首先就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区分物体速度瞬时为零和物体保持静止,把物体速度瞬时为零也当成受力平衡.实际上,本题中的小球下落接触弹簧后,由于弹力是变力,所以小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发生改变,当弹力等于重力的瞬间,小球速度才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大于重力,小球才开始减速下落.多数学生的错选,说明这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在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下不能形成物理事物的动态图景,不善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
  3试题带来的教学启示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之前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学生快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题的速度,但是消极的思维定势却会阻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甚至将思维引向歧途,从而妨碍了正确解题方法的运用.
  从跟学生交谈中,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定势来源除了生活经验之外,更多的是源于平时的教学.一是部分教师为了突出讲授问题的主要因素,过分强调某些字眼在题目中的作用;二是学生平时做了大量类似的习题,产生了思维定势,当他们再遇到相似题目时就不去比较题目的差异,不按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只想当然地根据以往的思路去套.长此以往就导致许多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降.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并正确、严谨地表述物理规律和有关结论,避免以偏概全的简捷记忆方式;其次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图景,在此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善待学生的质疑并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第三要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机械模仿等.
  只要教师有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影响,促进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耐心细致的分析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以及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学生人生中最需要引导的阶段。而班主任在学生的这个阶段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的重任。再加上,初中班级的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规划好班级的每一件事。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技巧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对于该阶段学生的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
在多元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下的价值观较量,新一代中学生在生活态度、人际关系、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都应该受到社会与学校的关注.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让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育是主渠道,精心编制的试题也能起到不错的教育效果.要知道试题虽然都是依各级考试
当制度成为一种隐性的文化,渗透到每个教职工的骨子里,成为一种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时,学校的管理就可以达到“大道至简、无形胜有”的境界,这是现代学校所追求的一种管理境界。  让良性的竞争融于团队文化。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如何让教师之间的良
请看听力部分第一节:   听下面6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三个答语,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个问题后,你都有5秒钟的时间来作答和阅读下一小题。每个问题仅读一遍。  Text 1 Where does James live?  Text 2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Text 3 When did he leave?  Text 4 Who’s p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慢慢被广大师生认可。同时,教师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和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也引发了教育教学的变革,而决定新课标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因素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新视域;高中数学;教师;角色转变  一、提出问题
物理实验常常出现“多次测量”或“多次实验”,对其目的不少同学混淆不清,中考实验试题中同样容易出错,现举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例1(2015年安徽)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 2.36 cm 、2.3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B.2.357 cmC.2.35 cmD.2.
摘要:班主任在每一个班级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导人物,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必须要管理好整个班级。由于初中生他们都处于青春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行为意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班主任就必须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就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推动班级管理走向良好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就教育新常态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进行了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能给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  1. 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概念起初因频繁的出现在各种英语教育文献中,从而引起教育的广泛研究。部分学者认为有效英语教堂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例如精力,时间。勤奋)带来了最佳效果的教学,笔者认为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是指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