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指导:宇宙深邃,太空飘渺,令人神往。我们的民族在远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我们的科学家从未放弃过。而今“天宫一号”再次飞天,把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带入了皓月之地。21世纪的中国将进一步发展空间技术,开辟通天路,架设星际桥,实现开拓月球的伟大理想!
航天人的“金牌”梦
李俊峰
这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徐徐展开太阳翼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史又翻开新篇章。国人欣喜的同时又饱含期待,期待“天宫”与神舟八号无人交会对接的来临,期待航天员进驻空间实验室,期待镌刻着中国名字的空间站真正建立起来……“长征二号FT1”火箭冲天而起的火光震撼亿万人的心灵,重燃萌芽自人类童年时期的探索激情,让我们暂时忘却庸常的生活,在唯有科学才能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中继续对天空的追问。
对宇宙好奇和憧憬一直是人类发展航天技术的最原始动力。过去宇宙飞船是匆匆的过客,空间站的建成却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太空驻留成为可能,为人类真正走向太空奠定一块渺小却稳固的基石。发射天宫一号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转折点,其成功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剑指苍穹,中国航天飞跃发展的速度让世界惊叹,也让和我一样的千千万万航天人为之感慨。我最初学的是力学,接着研究诸如大行星之类的自然天体的运动,后来卫星、航天器等人造天体逐渐成为我的研究重点。这样的经历并不算偶然,背后是中国自主航天技术的进步,是一个航天大国崛起的缩影。
在新一代航天专家中,中国自主培养人才占大多数。我的几个博士生一毕业就参与了天宫一号的研发项目,他们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才30出头。由于首次交会对接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专家们必须在设汁最优方案的同时准备几百甚至几千个应急预案,这样量大而有技术挑战的工作自然少不了高校的参与,清华航院的师生也有幸承担了相关科研工作。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研制的一些软件已在分析设计工作中派上了用场。
众所周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是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而一些要借助微重力、高真空等独特太空条件的物理、生物实验则是副产品。太空环境让我们更接近科学的本质,容易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种条件下获得的成果将更好地反哺地球。
一个月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笫一次“太空握手”,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跨越了一道门槛,使中国成为拥有交会对接技术的俱乐部成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坚持不懈的求索中,超越和领先已不再遥远,太空中还有很多空白等待中国去挥毫泼墨,“人类首次”的航天壮举一定不会与中国无涉。
1.文章开端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①中“人类童年时期”的理解?
3.认真阅读文章,说说“中国航天飞跃发展的速度”为什么会让“让世界惊叹”?
4.注意文中画线句子②中的加点字,并谈谈对该句的理解。
5.研读课文,结合你对我国科技的理解,谈谈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具有哪些意义?
传说中无与伦比的天宫,无不勾起了我们对太空之家的无限向往。中华民族这个富有想象、创造、探索精神的民族,如今曾浸润着千百年来国人遐想的“仙境”已不再神秘,太空之家即将建成,请参观一下——
太空之家什么样?
余建斌
9月29日晚9时许,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升空,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揭开大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员将乘坐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并进入天宫一号工作、生活。天宫一号内部什么样子?在里面如何生活?我们请航天员带你一探究竟。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航天员搭载神舟飞船发射升空,飞到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预定轨道上,逐步追近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目前中国最大最重的在轨航天器。从外表就能看出,迥异于飞船的三舱结构,天宫一号是两舱结构的飞行器,两个舱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资源舱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实验舱是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地方,航天员准备进入的就是这里。舱内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正常环境,温度、湿度、氧气等都和地球上差不多。
在交会对接时,天宫一号被动,神舟飞船主动。一旦成为组合体,就由天宫一号的控制系统作为“大脑”来控制整个组合体。等舱内大气压变得正常,一切就绪后,航天员就能轻松打开神舟飞船的门,进入密封通道。由于太空没有重力,人是沿着这个直径0.8米左右的通道飘进天宫一号的。由于是在舱内,航天员不必穿臃肿的航天服,穿的就是普通的蓝色工作服。
天宫一号里面是一个长方体结构的房间。整个活动空间大约15个立方米。从结构布局看,天宫一号整个生活工作区域是个两室一厅。中间是长条形的厅,左右两边是两个卧室,提供休息睡觉场所。天宫一号目前能支持两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厅里面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储物区、锻炼区、科学实验区以及仪表操作区。
天宫一号采用的很多新技术,也是瞄准了未来空间站的研制,肩负着为未来打基础的重任,里面有许多看不见的“呵护”。天宫一号有个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主要负责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舱内的大气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舱压、氧气等,制造一个类似地面的人类生存环境,甚至还负责把人体产生的有害细菌排出去。
当航天员回到神舟飞船,启动撤离命令后,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分开,就可返回地球。据了解,最快在明年上半年,将会有3名航天员真正造访这个全新的太空之家。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0.1)
1.认真研读全文,说说太空之家具有哪些特点?
2.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具有哪些作用?
3.文中“太空之家”为什么让宇航员能有“家”的感觉?
4.读罢全文,请说说你对天宫一号的整体印象?可以从内部构造、内部环境、科技影响等谈。
千百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飞天梦,今朝建天宫即将变成真,我们将大踏步进入月宫,那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还有多少呢?
天宫一号:岂止一十飞天梦
本报评论员
全球瞩目的天宫一号即将奔向太空,正如一些外国媒体所评价的那样: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
与美苏曾经发射的空间站相比,将作为小型空间实验室的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个“小个子”。然而,这个“小个头”含义丰富,意义深远,难怪引起全球关注和热议。
整装待发的“天宫一号”肩负着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的重任。美国著名太空政策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约翰·洛格斯登说:“这是中国朝着计划10年后建造更大规模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对于中国人而言,“天宫一号”更加意义非凡,它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拓展。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指出,它代表了中国愈加宏伟的民族抱负与科技理想。
“天宫一号”无疑将创造中国的许多第一次,意义深远,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发射翘首以盼就不难理解了。
航天大国普遍的共识就是,空间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经之路。载人航天以及建设空间站与不载人航天差别巨大。为了保证人的安全,所有因素都要全面考虑,技术上要求更高。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建设空间站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体现。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与美俄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天宫一号”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开始。英国路透社就此报道说,从技术角度讲,作为技术测试平台的“天宫一号”,即使取得成功,它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也只是模仿了40年前美苏所做过的事情和技术。
“天宫一号”已成为另一个象征,表明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
“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空间站建设不仅是民族自豪的体现,它担负的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做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间站才能做到。除了作为目标飞行器来训练太空对接,“天宫一号”还要作为太空实验室以开展科研活动。“天宫一号”及其后续项目也需要寻找好的科学项目,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得新的发现做贡献。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获益的是全球。
(《新华评论》2011.9.29)
1.认真研读全文,请你从概括文章的内容总结出证实外国媒体所评价的“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相关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从天宫一号发射看,你可以看出我国在航天技术上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4.认真阅读全文,结合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文末段落的理解。
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中学
(答案见下期)
航天人的“金牌”梦
李俊峰
这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徐徐展开太阳翼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史又翻开新篇章。国人欣喜的同时又饱含期待,期待“天宫”与神舟八号无人交会对接的来临,期待航天员进驻空间实验室,期待镌刻着中国名字的空间站真正建立起来……“长征二号FT1”火箭冲天而起的火光震撼亿万人的心灵,重燃萌芽自人类童年时期的探索激情,让我们暂时忘却庸常的生活,在唯有科学才能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中继续对天空的追问。
对宇宙好奇和憧憬一直是人类发展航天技术的最原始动力。过去宇宙飞船是匆匆的过客,空间站的建成却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太空驻留成为可能,为人类真正走向太空奠定一块渺小却稳固的基石。发射天宫一号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转折点,其成功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剑指苍穹,中国航天飞跃发展的速度让世界惊叹,也让和我一样的千千万万航天人为之感慨。我最初学的是力学,接着研究诸如大行星之类的自然天体的运动,后来卫星、航天器等人造天体逐渐成为我的研究重点。这样的经历并不算偶然,背后是中国自主航天技术的进步,是一个航天大国崛起的缩影。
在新一代航天专家中,中国自主培养人才占大多数。我的几个博士生一毕业就参与了天宫一号的研发项目,他们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才30出头。由于首次交会对接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专家们必须在设汁最优方案的同时准备几百甚至几千个应急预案,这样量大而有技术挑战的工作自然少不了高校的参与,清华航院的师生也有幸承担了相关科研工作。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研制的一些软件已在分析设计工作中派上了用场。
众所周知,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是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而一些要借助微重力、高真空等独特太空条件的物理、生物实验则是副产品。太空环境让我们更接近科学的本质,容易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种条件下获得的成果将更好地反哺地球。
一个月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笫一次“太空握手”,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跨越了一道门槛,使中国成为拥有交会对接技术的俱乐部成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坚持不懈的求索中,超越和领先已不再遥远,太空中还有很多空白等待中国去挥毫泼墨,“人类首次”的航天壮举一定不会与中国无涉。
1.文章开端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①中“人类童年时期”的理解?
3.认真阅读文章,说说“中国航天飞跃发展的速度”为什么会让“让世界惊叹”?
4.注意文中画线句子②中的加点字,并谈谈对该句的理解。
5.研读课文,结合你对我国科技的理解,谈谈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具有哪些意义?
传说中无与伦比的天宫,无不勾起了我们对太空之家的无限向往。中华民族这个富有想象、创造、探索精神的民族,如今曾浸润着千百年来国人遐想的“仙境”已不再神秘,太空之家即将建成,请参观一下——
太空之家什么样?
余建斌
9月29日晚9时许,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升空,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揭开大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员将乘坐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载人交会对接,并进入天宫一号工作、生活。天宫一号内部什么样子?在里面如何生活?我们请航天员带你一探究竟。
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航天员搭载神舟飞船发射升空,飞到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预定轨道上,逐步追近天宫一号。天宫一号是目前中国最大最重的在轨航天器。从外表就能看出,迥异于飞船的三舱结构,天宫一号是两舱结构的飞行器,两个舱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资源舱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实验舱是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地方,航天员准备进入的就是这里。舱内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正常环境,温度、湿度、氧气等都和地球上差不多。
在交会对接时,天宫一号被动,神舟飞船主动。一旦成为组合体,就由天宫一号的控制系统作为“大脑”来控制整个组合体。等舱内大气压变得正常,一切就绪后,航天员就能轻松打开神舟飞船的门,进入密封通道。由于太空没有重力,人是沿着这个直径0.8米左右的通道飘进天宫一号的。由于是在舱内,航天员不必穿臃肿的航天服,穿的就是普通的蓝色工作服。
天宫一号里面是一个长方体结构的房间。整个活动空间大约15个立方米。从结构布局看,天宫一号整个生活工作区域是个两室一厅。中间是长条形的厅,左右两边是两个卧室,提供休息睡觉场所。天宫一号目前能支持两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厅里面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储物区、锻炼区、科学实验区以及仪表操作区。
天宫一号采用的很多新技术,也是瞄准了未来空间站的研制,肩负着为未来打基础的重任,里面有许多看不见的“呵护”。天宫一号有个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主要负责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舱内的大气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舱压、氧气等,制造一个类似地面的人类生存环境,甚至还负责把人体产生的有害细菌排出去。
当航天员回到神舟飞船,启动撤离命令后,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分开,就可返回地球。据了解,最快在明年上半年,将会有3名航天员真正造访这个全新的太空之家。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0.1)
1.认真研读全文,说说太空之家具有哪些特点?
2.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具有哪些作用?
3.文中“太空之家”为什么让宇航员能有“家”的感觉?
4.读罢全文,请说说你对天宫一号的整体印象?可以从内部构造、内部环境、科技影响等谈。
千百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飞天梦,今朝建天宫即将变成真,我们将大踏步进入月宫,那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还有多少呢?
天宫一号:岂止一十飞天梦
本报评论员
全球瞩目的天宫一号即将奔向太空,正如一些外国媒体所评价的那样: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
与美苏曾经发射的空间站相比,将作为小型空间实验室的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个“小个子”。然而,这个“小个头”含义丰富,意义深远,难怪引起全球关注和热议。
整装待发的“天宫一号”肩负着为中国2020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的重任。美国著名太空政策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约翰·洛格斯登说:“这是中国朝着计划10年后建造更大规模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对于中国人而言,“天宫一号”更加意义非凡,它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拓展。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指出,它代表了中国愈加宏伟的民族抱负与科技理想。
“天宫一号”无疑将创造中国的许多第一次,意义深远,人们对“天宫一号”的发射翘首以盼就不难理解了。
航天大国普遍的共识就是,空间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经之路。载人航天以及建设空间站与不载人航天差别巨大。为了保证人的安全,所有因素都要全面考虑,技术上要求更高。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建设空间站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体现。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与美俄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天宫一号”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开始。英国路透社就此报道说,从技术角度讲,作为技术测试平台的“天宫一号”,即使取得成功,它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也只是模仿了40年前美苏所做过的事情和技术。
“天宫一号”已成为另一个象征,表明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
“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空间站建设不仅是民族自豪的体现,它担负的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做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间站才能做到。除了作为目标飞行器来训练太空对接,“天宫一号”还要作为太空实验室以开展科研活动。“天宫一号”及其后续项目也需要寻找好的科学项目,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得新的发现做贡献。
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获益的是全球。
(《新华评论》2011.9.29)
1.认真研读全文,请你从概括文章的内容总结出证实外国媒体所评价的“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相关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从天宫一号发射看,你可以看出我国在航天技术上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4.认真阅读全文,结合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文末段落的理解。
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中学
(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