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古代经典传世首饰背后的故事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饰的文化已延续千年,从石器时代开始,有人的地方就有首饰。随着近代考古资料的公开,许多的传统首饰出现在各大博物馆的橱窗里。每次迈入庄严的博物馆,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观赏这些首饰的同时,都会仔细地思考这些首饰背后的文化意义,它包含了佩戴者及所处时代的审美、情感、工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内容。曾经经历过的沧桑变化,多少会在其中留下一些信息,指引后人的追寻。通过一件小小的首饰,往往能够解读出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信仰,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也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首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09-1
  在我国,首饰一直都作为服装的配饰而存在。隐于服装的华光之下,首饰的研究鲜有人知。然而,迈入巍峨森然的博物馆,面对琳琅满目的传统首饰,大家都会惊讶于如此精美绝伦的首饰,竟是出自千百年前的匠人之手。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更有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宗教文化的信仰,以及佩戴者情感的寄托。
  本文精选了五件常见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经典古代首饰进行分析研究,展示那些博物馆橱窗里精美首饰背后的故事。
  一、大汶口文化时期透雕象牙梳,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汶口文化时期透雕象牙梳,1959年出土于山东泰安,长16.7厘米,宽8厘米,由一段弧形象牙皮雕刻而成。此透雕象牙梳是迄今为止新石器时代保持得最完好的发梳,梳背与梳齿比例为2:1,此比例形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梳背大于梳齿的设计,于用途而言,便于手握。而更重要的是,梳背的大面积纹饰,用于佩戴者的装饰作用更为突出。而梳背上雕刻的淳朴的图案,隐约是八卦中乾卦卦爻,这也寄托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虔诚之心。
  二、 战国鎏金鸭形带钩,山西榆次市文物管理所
  战国鎏金鸭形带钩,1984年出土于山西榆次猫儿岭,是用于配挂器物的带钩。此带钩配与腰间,可用于配挂刀剑、弓弩等武器,也可钩挂玉佩、香囊等饰物。其材质以青铜为主,表面鎏金,是春秋战国时期饰物的典型。以仿真的动物形象为主题,从造型设计上几乎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但从功能上看,将冰冷的青铜和柔软的皮革相结合,使钩与带产生一种紧密而微妙的联系,同时,仿真的造型,自然朴素,充满了田园气息,表达了设计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也反映出战国时期宽松舒适的生活氛围。
  三、战国猿形鎏金银带钩,山东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
  战国猿形鎏金银带钩,1977年出土于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通长16.7厘米,是战国时期山东地区男性贵族所用。这一件带钩,与上一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动物的形象为主体,而不同之处在于,鸭形带钩用以配挂物件,而此猿形带钩,是作为腰带搭扣之用。此带钩设计成一猿猴攀缘状态,左臂向前长长伸出,手指稍稍彎曲作回钩用以固定,右臂垂直向下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左右腿一前一后,仿若蓄势发力,动态十足。猿猴身体背面还有一个圆纽,是用于腰带底部的固定。值得一提的是,猿猴的体态结实,线条优美,动作自然,带着一股强烈的灵动感,是自然的动态融入实用的设计的一项经典制作,传形又传神,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为后期玉带钩的创作与改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指导意义。
  四、隋代飞蛾戏花嵌珍珠宝石鎏金头饰,中国国家博物馆
  隋代飞蛾戏花嵌珍珠宝石鎏金头饰,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梁家庄李静训墓,长11.7厘米,宽8.3厘米,是隋朝妇女头部装饰物。此头饰造型很独特,展现了一个茂盛的花丛上停驻着一只硕大的飞蛾的小场景。飞蛾由金丝编织而成,造型极为复杂,
  翅膀部分编织精致,这也是最早的中国传统工艺花丝工艺的雏形。而花叶运用到古老的錾刻手法,经脉清晰可见。飞蛾的造型在现代首饰,包括其他工艺品中都很少见,而这里不光运用到飞蛾的形象,甚至其占据了整个首饰的视觉中心,这就是这件头饰的独特之处。设计者为什么要做如此的安排呢?这就要从它的佩戴者,也就是出土这件头饰的墓的主人李静训说起了。史书记载,李静训,是北周与隋朝两代皇亲后裔,深受周皇太后杨丽华溺爱。然其早逝,隋炀帝四年去世,年仅九岁。太后痛心不已之下,为其建造墓穴并施以奢华的陪葬品,其中包括这件头饰。由此便不难理解,飞蛾,在古代代表重生,以此首饰陪葬,表示哀悼及祈求重生之意。
  五、 清代鎏金点翠寿字蝙蝠纹银勒条,私人收藏
  清代鎏金点翠寿字蝙蝠纹银勒条,全长10厘米,宽1.5厘米,是清代河北地区汉族妇女头部装饰物。勒条是什么?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额间的装饰物,当时也叫勒子、齐眉或遮眉勒。小说《红楼梦》中曾出现过此类饰物的描写。该勒条是由一横遮眉勒与一竖立饰片组合而成,造型十分独特。横遮眉勒上横向依此排列着五朵牡丹花,每朵花蕊都镶嵌着一颗珊瑚珠。竖饰中心为一寿字纹,上下分别是蝴蝶和蝙蝠的造型。蝙蝠触角为鎏金卷丝,同样镶嵌珊瑚与珍珠。此勒条通体点翠,颜色鲜亮,对称的造型,给人宁静安逸之感,而弹簧般的触角,佩戴时会伴随身体的活动而微微晃动,动静结合,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隔着厚厚的玻璃橱窗去看这些精美的首饰,因为距离的关系常常会忽略某些细节,而我们忽略的,往往是这些工艺品的精髓所在。每一件传世精品,只要深究下去,总会有不少惊喜被挖掘出来。这些惊喜,值得我们去解剖,去分析,去思考,也为今后自己的设计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借鉴。
  作者简介:
  李亭雨,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首饰设计。
其他文献
设计美的构成是设计观念转化为审美实体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和构成法则的探索,研究如何运用功能、材料、形态等视觉要素,创造现代科技与艺术造型相结合的物
日本非常注重文化产业,在积极吸收学习其他国家文化精华的同时,继承并发展本国特色文化。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摘要:东北二人转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传统二人转的传播内容及传播途径与现代二人转有很大不同,现代二人转在受到广泛追捧的同时也面临着娱乐泛化、内涵缺失、失去原真性等问题,把握好原真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度是东北二人转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关键词: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原真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207-2  东北二人转
摘要:唢呐在我国民间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民间的各种婚丧仪式上都有唢呐动听的声音,经过不断的更新发展,唢呐的演奏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它已经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应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和歌舞的伴奏中。本文将对唢呐演奏的基本功训练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唢呐;演奏;基本功;技巧  中国分类号:J63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84-1  
摘要:漆艺是漆的艺术,现代的漆艺创作,在日本、韩国出现了一种抽象的立体造型形式,它既摆脱了实用的目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器”,又不是具象的客观物象,而是纯粹抽象的、独立的审美对象,作为现代漆艺首饰,其实就是在特定器物上的小型漆画。漆艺首饰,是首饰中运用了漆艺的制作装饰手法。从早期的装饰品可以看出,漆艺运用于首饰有悠久的历史,漆艺饰品,用于女孩子梳妆打扮的物品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由于现代化节奏的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将“练习曲”定义为“以提高演奏者技巧水平为目的之作品。用在钢琴音乐方面尤指只限改进一种细节技术的短曲。”现在我们常见的钢琴练习曲可以划分为纯练习曲和音乐会练习曲。纯练习曲是为纯技巧训练而写的,常以培养技术上的能力为目的,如训练音阶、琶音、八度、双音、颤音等。音乐会练习曲是指技术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可以在音乐会演奏曲目单出现的作品。既可以集中训练某种技术技巧,又灌入了丰富的音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