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讨论问题时,有些学生按照课本教学要求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而不是根据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发表见解,也就是课上没有说真心话。教师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不仅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而且无法了解思品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武装了学生的嘴巴,而不能完成塑造、改造学生世界观的任务。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形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恶劣品质。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因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主要观其行。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
我在上《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课时,由于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高大,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想法。有的认为那是将来长大以后的事,有的认为做轰轰烈烈大事的人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等。针对这些认识,在教学中,我指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中的“做”,对小学生来讲是“学做”的意思。接着,我又补充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做平凡工作的人也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要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后,班上做好事的学生明显增多。这样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
1,教师首先要讲真话。教师要做到讲真话,首先要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识坚定,才能不因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2,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对教师所授的道德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以致让某些消极因素继续滋长,成为继续教育的障碍,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辩论。在讨论中,不扣帽子,不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让学生说真话,暴露自己的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斗争,用正确的认识去澄清思想深处的错误认识,就能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化。
3,评价思想品德主要观其行。看学生思想品德学得怎么样,不仅要看他怎样说,更要看他的道德行为,使学生自觉用所学的道德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实践中巩固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不提过高的行为要求,也不要求学生作空洞的表态和保证。
我在上《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一课时,由于课文中典型人物形象高大,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想法。有的认为那是将来长大以后的事,有的认为做轰轰烈烈大事的人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等。针对这些认识,在教学中,我指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中的“做”,对小学生来讲是“学做”的意思。接着,我又补充了一些典型事例,说明做平凡工作的人也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使学生认识到,小学生要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后,班上做好事的学生明显增多。这样从实际出发提出道德行为要求,学生容易做到。通过做,得到社会认可,强化了所学的道德认识,使学生做到了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