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所以人们必然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住宅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建设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措施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作为设计的核心。现代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充分运用切实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功能好、形式美的建筑,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人工空间结构和环境。
2、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又一条设计法则。建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周围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建筑师们要十分重视对建筑周围地形、环境的调查和了解,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
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强化提升了周围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还是消弱和破坏了周围原有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这是评价建筑设计形式美的又一个标准。一个形式美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元素完美的结合,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二、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1、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例如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设计必须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2、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总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满足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三、住宅建筑设计科学策略
1、创新设计,满足个性化居住需求
当前,人们对建筑住宅的规划设计,越来越体现出需求多样化特征,为科学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应树立创新设计理念。针对当前普遍受欢迎的自由灵活空间,可采用大开间隔断模式进行设计,摒弃以往复合式设计理念,令套间具有较大的面积,而墙体则无法随意改动的固定模式弊端。在空间设计层面,应给住宅使用人员以灵活新鲜之感,不应令固定模式左右了其创作思维,令生活质量不良下降。因此,基于创新设计理念,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大开间平面隔断设计,便可充分满足住户个性化需求,降低不必要的住宅设计费用投入,缩减垃圾产生量,进而达到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多重优势效果。
2、基于人性化理念设计家庭模式住宅
基于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现状,独生子女渐渐迈入了结婚生子行列,多为夫妻二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且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模式。基于这一状况,住宅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性化理念,关注社会焦点,采用家庭住宅设计模式,进而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为其创设出更加适宜居住的建筑空间。该类设计模式包含分开居住、合住以及相邻居住形式等。分开居住,即子女与老人分别居住在独立单元的不同房屋中,并设计必要的居住设施,进而营造一种具有一定私密空间,同时又能方便照顾的居住模式。合住模式则是老人与子女居住在同一居室之中,父母拥有独立的卧室,还可为其设计单独的厨卫系统,进而避免合住形成的互相干扰,并增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令他们更加方便照顾与沟通。相邻居住模式主要指老人与子女分别居住在距离较近的同一栋楼房或小区之中,这样一来相互之间避免了干扰影响,且可令子女与老人之间有更多精力与时间互相照应。上述家庭设计模式体现了良好的人文理念,在户型及设施配套设计层面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特征,因而可满足时下众多家庭的多样化、个性化居住需求。
3、基于生态设计理念,设计优质环保住宅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住宅建筑设计应科学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明确可持续发展实践目标,努力开发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选材应尽量注重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节能、零污染属性,确保住宅建筑营造舒适、环保、生态、洁净空间环境。同时,住宅建筑生态设计应科学适应区域人文特征、环境特色,由规划布局、占用土地等层面进行细化考量,令住宅建筑工程符合生态环保综合标准,进而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在符合人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其心理特征,营造私密性良好、舒适、安全、利于沟通的住区环境。在公共居住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阶段中,应体现良好的艺术美感、凸显实用性,令其打造成为人们休闲、放松、沟通的公共场所。应杜绝呆板单一的设计,打造多变灵活、绿色环保、富于生机的居住空间。在绿化设计阶段中,应针对树种固有特征、科目属性、色彩性状、季节更替进行科学的配置,有效提升层次性,并应尽量选择当地植物进行种植,有效提升成活率,降低绿化设计成本及后期养护费用投入。可利用绿地、水景、地面铺设进行区域划分,合理配设多功能性的公共桌椅、锻炼设施、布景,进而凸显小区景观的人文色彩、艺术美感、丰富实用性。
4、优化厨卫功能设计
厨卫设计环节,应体现人性化理念,基于人们习惯性的烹调、洗漱行为进行灶台、烟机炉具、洗涤烹饪操作台、冰箱、消毒装置、碗柜的科学规划设计。可依据不同的烧制、清洗、切装环节,设计厨房台面为N形或L形模式。同时应确保台面具有适宜的高度、宽度以及长度,应容纳放置必要的烹调电器,例如微波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空间设计层面应体现易于储备、便于清洁、大方美观的良好整体性。依据套型分布面积,应适应性调节卫生间的布局规划以及数量,倘若户型较大,则可基于干湿分离理念将浴厕进行单独设计。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换气通风设备,营造卫浴良好的通風环境。对于厨卫设施系统、设备管线的后续安装施工线路,应将其规划在当层楼板之中,为住户使用自行更新改造创造便利条件。
四、结语
如何才能设计一个高品位的住宅小区,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首先要注重当地的人文环境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规划设计具有特色的小区,需要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小静.浅谈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住宅小区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2.
[2]刘益文.现代城市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10).
[3]杜华剑.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2,(3).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措施
一、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作为设计的核心。现代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从不同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行为生理的特点来考虑,充分运用切实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功能好、形式美的建筑,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人工空间结构和环境。
2、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
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又一条设计法则。建筑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和周围环境保持着某种关系,不同的环境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建筑师们要十分重视对建筑周围地形、环境的调查和了解,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有机的联系。
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强化提升了周围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还是消弱和破坏了周围原有环境所蕴涵的自然美,这是评价建筑设计形式美的又一个标准。一个形式美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与周围环境元素完美的结合,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二、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1、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例如2l世纪的今天,家用电器的发展极为迅速,如空调、电话、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影音中心的流行等等,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住宅设计必须要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
2、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总之就是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3、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满足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三、住宅建筑设计科学策略
1、创新设计,满足个性化居住需求
当前,人们对建筑住宅的规划设计,越来越体现出需求多样化特征,为科学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应树立创新设计理念。针对当前普遍受欢迎的自由灵活空间,可采用大开间隔断模式进行设计,摒弃以往复合式设计理念,令套间具有较大的面积,而墙体则无法随意改动的固定模式弊端。在空间设计层面,应给住宅使用人员以灵活新鲜之感,不应令固定模式左右了其创作思维,令生活质量不良下降。因此,基于创新设计理念,采用多样化、灵活性的大开间平面隔断设计,便可充分满足住户个性化需求,降低不必要的住宅设计费用投入,缩减垃圾产生量,进而达到环保、高效、低成本的多重优势效果。
2、基于人性化理念设计家庭模式住宅
基于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现状,独生子女渐渐迈入了结婚生子行列,多为夫妻二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且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模式。基于这一状况,住宅建筑设计应体现人性化理念,关注社会焦点,采用家庭住宅设计模式,进而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为其创设出更加适宜居住的建筑空间。该类设计模式包含分开居住、合住以及相邻居住形式等。分开居住,即子女与老人分别居住在独立单元的不同房屋中,并设计必要的居住设施,进而营造一种具有一定私密空间,同时又能方便照顾的居住模式。合住模式则是老人与子女居住在同一居室之中,父母拥有独立的卧室,还可为其设计单独的厨卫系统,进而避免合住形成的互相干扰,并增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令他们更加方便照顾与沟通。相邻居住模式主要指老人与子女分别居住在距离较近的同一栋楼房或小区之中,这样一来相互之间避免了干扰影响,且可令子女与老人之间有更多精力与时间互相照应。上述家庭设计模式体现了良好的人文理念,在户型及设施配套设计层面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特征,因而可满足时下众多家庭的多样化、个性化居住需求。
3、基于生态设计理念,设计优质环保住宅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住宅建筑设计应科学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明确可持续发展实践目标,努力开发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选材应尽量注重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节能、零污染属性,确保住宅建筑营造舒适、环保、生态、洁净空间环境。同时,住宅建筑生态设计应科学适应区域人文特征、环境特色,由规划布局、占用土地等层面进行细化考量,令住宅建筑工程符合生态环保综合标准,进而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住宅建筑设计在符合人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其心理特征,营造私密性良好、舒适、安全、利于沟通的住区环境。在公共居住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阶段中,应体现良好的艺术美感、凸显实用性,令其打造成为人们休闲、放松、沟通的公共场所。应杜绝呆板单一的设计,打造多变灵活、绿色环保、富于生机的居住空间。在绿化设计阶段中,应针对树种固有特征、科目属性、色彩性状、季节更替进行科学的配置,有效提升层次性,并应尽量选择当地植物进行种植,有效提升成活率,降低绿化设计成本及后期养护费用投入。可利用绿地、水景、地面铺设进行区域划分,合理配设多功能性的公共桌椅、锻炼设施、布景,进而凸显小区景观的人文色彩、艺术美感、丰富实用性。
4、优化厨卫功能设计
厨卫设计环节,应体现人性化理念,基于人们习惯性的烹调、洗漱行为进行灶台、烟机炉具、洗涤烹饪操作台、冰箱、消毒装置、碗柜的科学规划设计。可依据不同的烧制、清洗、切装环节,设计厨房台面为N形或L形模式。同时应确保台面具有适宜的高度、宽度以及长度,应容纳放置必要的烹调电器,例如微波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空间设计层面应体现易于储备、便于清洁、大方美观的良好整体性。依据套型分布面积,应适应性调节卫生间的布局规划以及数量,倘若户型较大,则可基于干湿分离理念将浴厕进行单独设计。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换气通风设备,营造卫浴良好的通風环境。对于厨卫设施系统、设备管线的后续安装施工线路,应将其规划在当层楼板之中,为住户使用自行更新改造创造便利条件。
四、结语
如何才能设计一个高品位的住宅小区,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首先要注重当地的人文环境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规划设计具有特色的小区,需要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小静.浅谈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住宅小区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2.
[2]刘益文.现代城市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10).
[3]杜华剑.小区建筑规划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2,(3).